臨江寺(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寺廟)

臨江寺(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寺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臨江寺位於蒼溪縣城西1公里處的嘉陵江西岸,因緊靠臨江渡故名。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歷史上有多位文人為臨江寺題聯,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江寺
  • 地理位置:蒼溪縣城西1公里處的嘉陵江西岸
  • 景點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波光竹影軒
臨江寺
臨江寺位於蒼溪縣城西1公里處的嘉陵江西岸,因緊靠臨江渡故名.
唐廣德元年(763)杜少陵送客至此渡並題《送客至蒼溪放船歸閬》一首。蒼人為紀念詩聖此行為之建亭,並在亭東刻“放船台”三字。南宋詩人陸游北上南鄭游此亭,題留“最憶蒼溪縣,送客一亭綠”句。明代在該亭左側石崖上鑿洞奉佛,明成化年間(1465-1487)四川督學吳智的《舟泊蒼溪題》七律詩中有“居民依麓茅為舍,古寺棲岩石作床”句。清乾隆二十六年(1771)知縣余大鶴修築城垣在此取石,兼顧建寺。道光二十八年(1818)知縣澤寬完成慈雲閣和兩側石殿。同治十年(1871)知縣蔡懋康再次擴建,在慈雲閣兩側各增一洞,巧架石廊,泥塑、石雕神像數十尊,配置木結構亭、台、軒、樹,繞以石欄、圍牆,最成規模。入山門向右循石級扶欄而上,有八仙洞。寺正中底層為石鑿韋馱殿,寬1.6米,高2.5米,門上石匾有書法家宋灝書寫的“嘉陵第一樓”。殿內正中有石雕韋馱注目肅立。韋馱殿外左右兩側石壁刻有知縣蔡懋康書“神仙洞府”4字,字徑1.5米。殿對面原建有古戲樓一座,殿與戲樓間的院壩中植奇花異草,戲樓兩側石欄圍繞,欄外古木參天,寺西頭為“波光竹影軒”,古樸雅致。軒前翠竹蔥茂,軒下江水徐流。月明之夜,微風吹拂,竹影移動,波光鱗鱗,為蒼溪縣城周圍八景之一的“臨江夜月”。波光竹影軒右側向上登數十級,入“別有洞天”石拱門,再上有“大觀亭”。額題“江山一覽”。亭分上下兩層。登亭四望,遠山近水,城廓田舍,盡收眼底。下亭東折,為全寺主體結構中房,有靈官殿;出園門向東繞石廊通西禪房、三官殿。三官殿中塑神像,殿內石隙,有涓涓細流,終年不涸。過三官殿以東直通正中的“慈雲閣”,內塑觀音坐像。殿連東禪房,為遊人品茗之所。再東為居室和炊事所在。臨江寺為蒼溪遊覽勝地。
臨江寺
1984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為臨江寺題聯:“策杖臨風,詩聖憑欄曾送客;揮戈抗日,紅軍飛渡此長征。”蒼溪縣人民政府於1984年4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 位。2006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訪臨江寺八仙洞
閻大謨(清撥貢)
鑿險錘幽更幾重 ,登臨訪勝偶支筇。
霞生眼底雲生足 ,既是蓬萊第一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