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盧龍大樹

《臨江仙·盧龍大樹》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作。詞人借詠盧龍大樹而抒憑弔之情、今昔之感、懷鄉之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江仙·盧龍大樹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臨江仙·盧龍大樹
雨打風吹都似此.,將軍一去誰憐。畫圖曾見綠陰圓,舊時遺鏃地,今日種瓜田。
系馬南枝猶在否,蕭蕭欲下長川。九秋黃葉五更煙,只應搖落盡,不必問當年。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盧龍:地名,在今山海關西南,清屬永平府。
⑵將軍:指將軍樹,即大樹。《後漢書·馮異傳》:“每所止舍,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大將軍樹’。”後遂以“將軍樹”借指大樹,亦用為建立軍功之典,唐王昌齡《從軍行》:“雖投定遠軍,未坐將軍樹。”
⑶遺鏃(zú):指遺棄或殘剩的箭鏃。
⑷南枝:朝南的樹枝,比喻溫暖舒適的地方。《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因以指故土故國。
⑸長川:長流。
⑹九秋:指九月深秋。黃葉:枯黃的樹葉,亦借指將落之葉。南朝謝靈運《善哉行》: “三春燠敷,九秋蕭索。”
⑺黃葉:枯黃的樹葉,也借指欲落的樹葉。

白話譯文

自然界的風吹雨打和歷史長河的波瀾起伏似乎是一樣的,昔日縱馬揚鞭、馳騁沙場的將軍早巳化為一抔黃土,還有幾人記得他當時的功勞。又有幾人記得憑弔逝去的英雄?誰人知道那些被收入畫中的綠蔭地過去是什麼模樣,要知道,昔日的戰場如今只化成了一塊瓜田。
江河奔流,曾經拴著戰馬的樹枝還在嗎?是否早已化作深秋的落葉、五更的晨煙?任何人都無力阻攔一去不回頭的歲月,任何言語和行動在注定消逝的光陰前都空洞蒼白,那么,過去的杜功偉績、英雄舊事又何須再提!

創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納蘭性德作為一等侍衛護從康熙皇帝東巡,在途中寫了《臨江仙·永平道中》等數篇作品,這一首也是其中之一。納蘭性德借詠盧龍大樹而憑弔古人、抒今昔之感和懷鄉之意。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句“雨打風吹都似此”,所指乃眼前的大樹——盧龍大樹。它們虬勁挺拔、它們鬱鬱蔥蔥,納蘭被盧龍松的真實圖景所驚嘆,他借漢代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的故事,將眼前的盧龍大樹和曾經逝去的將軍相論。接著一句“誰憐”,詞人攜帶著無限哀怨的感嘆之聲,牽引著人們跟隨他的思緒飄飛於遠去的歲月,將軍一去,已無人憐惜。“舊時遺鏃地,今日種瓜田”,光陰倏忽,往事不堪回首。詞人清楚,昔日爭戰兵戈之地,今天已變良田沃野,歷史把一切碾碎,化成了雲煙消散。
征戰地所遺留下來的兵器(鏃),讓詞人聯想到當初在此用以系馬的南枝,可惜眼前的深秋時分片片黃葉都已飄零殆盡,哪裡還有當初的“南枝”。詞人看著眼下一片蕭條惆悵之景,回想當年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跡,奈何曾經建功立業的他們都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下化為煙塵,只能嘆一句"只應搖落盡",並由此發出將軍一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的惆悵感慨,詞人認為,一切都應當在搖落中衰朽,不必重提當年。
就該詞的整體布局看,上片撫今,乃通過布景以展示現狀,著重歌詠詞題的本義;下片追昔,則通過說情以表達觀感,為詞題的引申義。詞人先借詠盧龍大樹而抒憑弔之情,並及懷鄉之意,然後提及曾經系馬南枝,遠望長川以及深秋時節的紛紛黃葉,最終無奈嘆到“只應搖落盡,不必問當年”,自然而然的抒發出了胸中的感嘆。在納蘭容若這首詞中,流露出一種對滄海桑田的感慨,還有對興衰交替的明了。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泉凌波《初相見·納蘭容若》:“在納蘭容若的詞中,流露出一種對滄海桑田的感慨,還有對興衰交替的明了。”
現代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博士施議對《納蘭性德集》:“就該詞的整體布局看,上片撫今,著重歌詠詞題的本義;下片追昔,為詞題的引申義。”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清朝詞人。他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他曾拜徐乾學為師。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