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一曲陽關腸斷處

《臨江仙·一曲陽關腸斷處》是宋代詞人米友仁創作的一首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江仙·一曲陽關腸斷處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米友仁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詞牌解釋】:臨江仙,唐教坊曲名。最初是詠水仙的,調見《花間集》,以後作一般詞牌用。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常見的有三體,一是六十字,如蘇軾詞;一是五十八字,上下片第四句較蘇軾詞少一字,如李煜詞;還有一體也是五十八字,上下片起句較蘇軾詞少一字,如曼幾道詞。前人也有在後片換韻的。另有《臨江仙引》、《臨江仙慢》,九十三字,是別格。
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

作品原文

臨江仙·一曲陽關腸斷處
一曲陽關腸斷處,臨風慘對離樽。紅妝揭調十分斟。古來多聚散,正似嶺頭雲。
昨夜晴霄千里月,向人無限多情。娟娟今夜滿虛庭。一帆隨浪去,歸照畫船輕。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恨別相思之作。上片倒敘離筵送別的情景:送別筵前,夜風蕭瑟,心情愁慘,更兼紅妝美人滿斟別酒,輕吐歌喉唱起那支哀傷纏綿的古老《陽關三疊》,令人柔腸寸斷。作者從主觀強烈感受的“一曲陽關腸斷處”寫起,展示送行場面,收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接著再以“慘”“離”二字揭出人物分離難捨的內在情緒,點明全篇的重點基調。“古來多聚散”正是承上直抒胸臆,語極沉痛,正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把無可奈何的離別痛楚表現得如此深廣,力透紙背。人間的團聚離分,正像嶺頭的雲影飄浮不定,“正似嶺頭雲”這一比喻形象而又空靈,含不盡之意讓人去體味懸想。
下片正寫別後相思。“昨夜晴霄千里月,向人無限多情。”兩句過片一方面是交代上片內容是昨夜的情景,同時又補敘了“晴霄千里月”景色。這裡說月色向人多情,分明是把物我溶化為一體,擬人化地借月色來表現一對有情人相聚時陶醉在幸福中的情景,寫得明麗而朦朧,含蓄優美,耐人尋味。他不禁想到:今夜呢,月光依舊,人分兩地,對著這透明秀麗的月光,她只能孤獨地在昨夜的空庭里呆著,想著“他”“一帆隨浪去,歸照畫船輕”。抒情主人公則是獨自一人望月傷懷,追憶“昨夜”的歡愛和離別時的苦楚,讓萬般情感傾瀉於詞章。傷懷中又有無限溫馨的慰藉,因為“她”的心一定會伴隨著我的歸程,象畫船樣載我逐浪而去,象月色樣照我輕快回家。詞在“畫船輕歸”中收束,結得搖曳多姿,意味深長。
詞中的“紅妝”,從措詞及情調看可能是歌妓,但抒寫的感情卻是真實誠摯的。“古來多聚散”兩句,使這首詞由個別而取得了一般的意義,凡是情侶間的離別情緒都可以從這首詞中體味出來。在表現上,描寫與抒情的結合使情與景巧妙地交融為感人的藝術境界。特別是下片借月光將眼前的現實與回憶的情景打成一片,使逝去的場面歷歷在目,更見思念之親切,又為思女與離人之間架起一道感情的彩橋,把分離的兩人同時呈現在一個鏡頭中。這個藝術處理的效果,確實妙趣橫生。借月造境,明麗而含蓄,讓人在娟娟月光中去領略那難以言傳的情感內容,既為讀者留下了審美觀照時想像的空間,又把詞情表現得非常優美雅潔。

作者簡介

米友仁(1072~1151)兩宋之際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徙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字元暉,一字君仁,小字虎兒,自稱懶拙老人。米芾之子。能傳家學,作山水清致可掬。略變其父所為,成一家法。煙雲變滅,林泉點綴,草草而成,不失天真,意在筆先。亦善書法,世號“小米”。在州縣為官數十年,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應選入掌書學。南渡後,因高宗喜愛其父偉法,故頗得眷顧,累官至將作少監。紹興十三年(1143),遷將作監。次年,權尚書兵部侍郎。紹興十五年,奉祠,以敷文閣待制提舉佑神觀,奉朝請。官終敖文閣直學士、提舉佑神觀。作品有《春山煙雨圖》、《雲山得意圖》、《瀟湘奇觀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