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公主(唐朝公主)

臨川公主(唐朝公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臨川公主(624年-682年),表字孟姜,唐太宗李世民之女,生母貴妃韋珪。

641年(貞觀十五年),被封為臨川郡公主。650年(永徽元年);高宗即位,進封長公主,賞賜頗多;公主上表《孝德頌》,高宗下詔褒謝之。公主專攻大篆和隸書,文才斐然,下嫁周道務

682年(永淳元年)病逝,享年58歲,陪葬昭陵

基本介紹

  • 字號:孟姜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時間:624年(武德七年)
  • 去世時間:682年(永淳元年)
  • 主要作品:《孝德頌》
  • 主要成就:所撰文筆手寫諸經畫佛像流行於代
  • 信仰:佛教
  • 封爵:臨川郡公主,臨川郡長公主
人物生平,家庭排行,文才德行,婚姻情況,晚年哀榮,史籍記載,人物軼事,人物評價,家庭成員,墓葬情況,

人物生平

家庭排行

按《新唐書》,臨川公主當為太宗第十女,但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關於臨川公主的排序,有了新的說法。出土的臨川公主石刻詔書雲臨川公主是太宗的十二女,但同時出土的公主墓誌卻稱公主是太宗的第十一女,不知其中孰是孰非。關於臨川公主的生年依據墓誌可以推出公主應為623年(武德六年),但由於沒有其他公主的生卒年可作比較,因而仍無法得知公主究竟是太宗的第幾女。

文才德行

臨川公主自有聰慧,能書善文,史書曾有三次正面記載。第一次是在貞觀時,臨川公主尚年幼,唐太宗由此對女兒的才情另眼相看,而特別加以培養;第二次是在高宗初立之時,公主上表《孝德頌》,高宗特別下詔褒答;最後一次是在武則天之母榮國夫人楊氏薨逝之後,臨川公主為武后所作,從武后的反應可知,應為頌揚榮國夫人德行、表達武后哀痛孝行之作。此文言辭斐然,武后觀後心所戚戚,親自屬文與臨川公主相和,由此愈見親近。後來武后將其詩作成冊,還特別下賜臨川公主。
臨川公主不但文辭出色,而且還擅長佛教繪畫,她所撰寫的文稿、謄抄經文及、繪畫的佛像等,在當時都是名品而流傳於世。
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臨川公主哀傷過度,不進粥食,直到高宗派中使多次勸慰,才勉強進食;665年(麟德二年),紀囯太妃韋氏陪同高宗封禪泰山,九月病薨逝於洛陽。臨川公主十分傷心,乃至過度消瘦,次年便手寫報恩經一部,自畫佛像一幅,每到母親忌月,鄭重祭拜。對待自己的家姑譙郡太夫人,臨川公主躬循婦道,無違禮制,晨昏定省,事必躬親,視同生母,奉養送終。

婚姻情況

公主年長後,出降周道務。駙馬周道務,是殿中大監譙郡公周(孝)范之子,生平只在臨川公主傳中略有介紹。周(孝)范史書無傳,讓人感覺其家世普通,實是范陽周氏,可上溯至周天子。周紹范有褚亮為其所撰的碑文流傳,周紹范在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門之變後擔任太子右內率,鎮守玄武門,可謂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貞觀元年,周紹范又被授予右屯位將軍之職,宿衛皇宮,這個職務他一直擔任到貞觀七年他去世的時候,可見其深受李世民的信任,故襁褓中的周道務以功臣子養於宮中,一直到十四歲才得出內,歷任營州都督,檢校右驍衛將軍。
648年(貞觀二十二年),周道務出任商州刺史,作鎮嶢關,臨川公主與之隨行。高宗朝遼西戰事頻繁,周道務亦被委以軍任,臨川公主亦相伴左右。駙馬周道務兩朝器重,每有戰事便點兵外鎮重藩,而臨川公主夫唱婦隨,公心為國。夫妻感情燕好,有始有終,不離不棄,在已知生卒年的太宗諸女中,臨川最為高壽。

晚年哀榮

然而,駙馬遠赴遼西征戰,邊陲之惡劣不可避免了損害公主的健康,風疾漸重。高宗因此特別恩敕公主的長子隴州司功和四子周季童帶領宮中醫人和藥物給公主診治。679年(調露元年),周道務肅清邊疆戰事,奉召返京,公主一路隨行,病重不起,高宗又特別恩敕公主在幽州安置治療,並命四子周季童從京城送藥為其診治。682年(永淳元年)臨川公主薨於幽州,享年五十九歲。二月庚申朔廿五日甲申按照規定,陪葬於昭陵之左;683年(永淳二年),駙馬亦卒。臨川公主和駙馬死後合葬陪於昭陵。
臨川公主逝世後,唐高宗李治為之廢朝三日,派遣京官五品一人帶著璽書前往弔祭,並賜公主東園秘器,建造靈柩,從幽州送回長安,凶喪葬事所需花費,都由國家支付,並賜絹布五百段、米粟作為補充。皇帝任命秘書少監柳行滿為泓臚卿、相王府諮議殷仲容為副手共同監護。等到臨川公主將要下葬之日,又派遣內給使送去衣裳一副,再一次沉痛的表達與臨川公主訣別的悲痛心情。

史籍記載

1、《新唐書》
2、《玉台書史》
3、《續書斷》

人物軼事

1、根據臨川公主的墓誌記載,貞觀初年的時候唐太宗避暑九成宮,身在長安的臨川對父親手書上表,唐太宗看了後,非常高興的對長孫無忌說:“我的女兒年紀小,沒有太多學習,用詞書寫如此,很讓人欣慰。我聽說王羲之的女兒表字孟姜,擅長書法,我很仰慕他的字,就讓我的女兒追尋他的足跡吧。”因此給公主取表字“孟姜”,並大家恩賞,命令宮內善於書法的官員給公主侍讀,同時派遣女師侍讀。頗為讚賞,並為其取字“孟姜”,不久之後封其為“臨川郡公主”,根據出土石刻冊文可知,臨川公主實際受封公主卻是在641年(貞觀十五年)。王羲之與臨川郡亦頗有淵源,曾書《臨川帖》,未知李世民將臨川公主冊封於此是否有意為之。
2、同樣根據墓誌的記載,643年(貞觀十七年),臨川公主在洪州的實封加至350戶;不但如此,太宗賜給女兒居所在長安城的第一等地區,並給她委派了一名五品的“檢校門合”。參考唐代官制,臨川獲封之後得到了突出於當時慣例的實封待遇。檢校,是唐代一種特殊的官制,檢校官,簡單點說,通常兩種模式,檢校後加某職事的名稱,指的是專門去當某差或辦某事,還有一種是檢校後加官名,這指的是代理某官職或在某官職的試用期內。所以“五品一人檢校門合”,實際上已經略有唐朝後來那些煊赫公主們比如太平和安樂那樣如親王一樣開府的影子了,臨川公主不敢說開府,但可以說她有自己的衙署,唐太宗給她派的這名五品官,就是臨川公主衙署官員。公主有其各自的邑司,最高長官“令”為從七品,可見這個五品檢校門合是唐太宗特別賜予臨川公主的加官。

人物評價

郭正一:“惟公主幼而聰敏,志識明慧,雅好經書,尤善詞筆。至於繁弦促管之妙,帨祖紃之工,爰(此處闕四字)推絕美。而處貴能約,居榮以素。研幾釋典,遊刃玄門。雖敦睦滋隆,恩徽薦委,未嘗銜私嫌於箠令,希聖渥於求郎。方之前烈,莫與為輩。上天不弔,芳魂無返。所撰文筆及手寫諸經,又畫佛像等,並流行於代,可謂九族婦德、千載女師者乎。”

家庭成員

公公:周紹范。
駙馬:周道務,駙馬都尉、營州都督、檢校右驍衛將軍。
兒女:
兒子:
長子為隴州司功曹。
四子左千牛周季童。
女兒:
濮王李泰長媳、嗣濮王李欣妻周氏。
紀王李慎子義陽郡王李琮妃周氏。
一女下嫁崔氏,其外孫即杜甫
兄弟姐妹:
定襄縣主:同母異父姐,渤海李氏,下嫁薛國貞公阿史那忠
李慎:同父弟,唐太宗第十子,封紀王,陪葬昭陵。

墓葬情況

臨川公主與駙馬周道務墓位於禮泉縣趙鎮公社新寨村村北,東北距昭陵陵山約5公里。1973年發掘。
與長樂、新城、城陽等嫡公主相比,其墓葬形制略低,主要體現在其封土。該墓封土為圓錐形,高約5米,徑為19米,由斜坡墓道、過洞、天井、壁龕、甬道、墓室組成,全長48米。墓的地下結構由斜坡墓道,全長48米(包括墓道口、四個過洞和天井,壁龕數不明)、甬道和墓室(單磚室墓)組成,地下結構與其他大型唐墓基本一致。墓的方向為正南北。甬道分兩段,前段為土結構,後段為磚結構,在磚砌甬道內設有石門和木門。墓室為磚砌,平面近方形,南北長4,東西寬3.4,直壁高1.9米,墓頂塌陷,墓室底距現在地面14米。
此墓曾被盜掘,葬式不明。出土文物有陶俑300件,鎮墓獸2件、陶動物俑、銅鎖2件、石門一合(殘缺)、石華表(殘缺),壁畫脫落嚴重等。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墓誌和2件石刻詔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