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花(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臘梅花,中藥材名。本品為蠟梅科植物臘梅的花蕾。1~2月間採摘,曬乾或烘乾。功能主治為:解暑生津。治熱病煩渴,胸悶,咳嗽,湯火傷。①《綱目》:解暑,生津。②《浙江中藥手冊》:治暑溫胸痞煩渴,小兒麻疹,百日咳。③《江蘇植藥志》:治心煩口渴,氣鬱胃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臘梅花
  • 漢語名稱:La Mei Hua
  • 別名:臘梅花、黃梅花等
別名,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藥材性狀,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相關配伍,化學成份,

別名

臘梅花(《救荒本草》),黃梅花(《綱目》),鐵筷子花、雪裡花(《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

本品為蠟梅科植物臘梅的花蕾。1~2月間採摘,曬乾或烘乾。

性味歸經

①《救荒本草》:味甘,微苦。
②《綱目》: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

解暑生津。治熱病煩渴,胸悶,咳嗽,湯火傷。
①《綱目》:解暑,生津。
②《浙江中藥手冊》:治暑溫胸痞煩渴,小兒麻疹,百日咳。
③《江蘇植藥志》:治心煩口渴,氣鬱胃悶。

形態特徵

臘梅(《綱目》),又名:臘木、岩馬桑、臭臘梅。落葉灌木,高2~4米。莖叢出,多分枝,皮灰白色。葉對生,有短柄,不具托葉,葉片卵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3~7厘米,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楔形或圓形,上面深綠色而光亮,老時粗糙,下面淡綠色,光滑,有時於葉脈上略被疏毛。花先於葉開放,黃色,富有香氣;花被多數,呈花瓣狀,成多層的覆瓦狀排列,內層花被小形,中層花被較大,黃色,薄而稍帶光澤,外層成多數細鱗片;雄蕊5~6個,藥外向;心皮多數,分離,著生於花托的內面;子房卵形,1室。瘦果,橢圓形,深紫褐色,疏生細白毛,內有種子1粒。

分布區域

我國各地均有栽植。產江蘇、浙江、四川、貴州等地。

藥材性狀

乾燥花蕾呈圓形、矩形或倒卵形,長1~1.5厘米,寬約0.4~0.8厘米,花被疊合作花芽狀,棕黃色,下半部由多數膜質鱗片所包,鱗片黃褐色,略呈三角形,有微毛。氣香,味微甜,後苦,稍有油膩感。商品有二種:①素心蠟梅,花心黃色,重瓣,花瓣圓而大,朵大。②狗心蠟梅,花心紅色,單瓣,花瓣狹而尖,朵小,質較次。以花心黃色、完整飽滿而未開放者為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外用:浸油塗。

藥理作用

洋蠟梅鹼可引起哺乳動物之強烈抽搐,作用類似士的寧。靜脈注射對小鼠的平均致死量為43.79±1.89毫克/公斤,對大鼠為17.16±0.82毫克/公斤。對兔之毒性更強,大約在10~40毫克之間,靜脈注射後肯定致死,最大耐受量為7.5毫克。中毒劑量對上述三種動物皆引起興奮,但對蛙可引起抑制。對兔靜脈注射還可降低血糖。對血細胞數目無影響。對離體兔腸、子宮有興奮作用,但對豚鼠子宮作用微弱。在麻醉貓、犬身上可抑制心臟,降低血壓。但有人認為不會引起降壓。

相關配伍

①治久咳:鐵筷子花三錢。泡開水服。(《貴陽民間藥草》)
②治湯火傷:蠟梅花(以)茶油浸(塗)。(《嶺南採藥錄》)

化學成份

花含揮髮油,內含1,8-桉葉素、龍腦、芳樟醇,苯甲醇、乙酸苄酯、金合歡醇、松油醇、吲哚等。又含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蠟梅甙、α-胡蘿蔔素。種子含洋蠟梅鹼,脂肪油含不皂化物5.6%,脂肪酸組成是飽和脂肪酸(棕櫚酸、硬脂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等)22%,單烯脂肪油46%,亞油酸25%,亞麻酸7%。葉含洋蠟梅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