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草

腹瀉草

腹瀉草所屬石松科,石松屬,分布於重慶、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腹瀉草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亞門:石松亞門
  • :石松目
  • :石松科
  • 分布區域: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
別名,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採集,摘錄,

別名

敷地兩耳草、銅眼獅、地坎風、鋪地蜈蚣(《廣西野生資源植物》),山蜈蚣、對葉寸節草(《浙江民間草藥》),過路蜈蚣、串地蜈蚣、白山茄、地蜈蚣、落地蜈蚣、攤地蜈蚣(《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腹瀉草(《中草醫藥經驗交流》)。

性味歸經

苦,涼。①《浙江民間草藥》:"性平,味微苦,無毒。" ②《湖南藥物志》:"辛苦酸澀,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用於腸炎,痢疾,急性黃疸型肝炎,小兒急性腎炎,乳糜尿,功能性子宮出血,咽喉腫痛;外用治毒蛇、蜈蚣咬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

0.5~2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採集

夏、秋採收,曬乾或鮮用。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