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臨界量

腳踏車臨界量(英語:Critical Mass),又名臨界量或臨界質量,指世界各都市舉辦的腳踏車集結上街活動,通常是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舉辦一次,偶爾也會看到滑板、直排輪和溜冰鞋愛好者一起自發性地加入。活動最初的訴求是反應對腳踏車騎士不友善的道路設計。時至今日,由於非官方領導的活動特性,它的訴求也越來越難以概括性地下定義,腳踏車臨界量的目的也相當簡單地定義為直接行動——僅設定地點和時間,一群人相約都市騎乘腳踏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腳踏車臨界量
  • 外文名:Critical Mass
  • 又名:臨界量
  • 別稱:臨界質量
背景,組織,交通軟木塞,批評,腳踏車團體的反應,腳踏車守法臨界量,影響,台灣的腳踏車臨界量,

背景

腳踏車臨界量有自發性,非商業與非競賽三個基本定調,所有活動的走向都是非正式,同時沒有特定領導的模式,通常這樣子的活動也不會向主管單位申請活動許可。活動的規劃相當隨性,通常僅地點和時間是固定的,在某些地方可能會規劃固定的路線,終點以及途經觀光景點。參與者的目的各異,例如盛讚本身選擇腳踏車為交通工具,享受無車的都市街道社交活動。
腳踏車臨界量
活動之後不久,一些參與者接著前往當地的腳踏車店觀賞TedWhite的紀錄片“ReturnoftheScorcher”(風火輪大反擊),一部關於世界各地腳踏車文化的影片。片中美國人力交通工具與三輪車設計師喬治·布里斯提到,“在中國,如果在沒有交通號誌的路口,腳踏車騎士與一般駕駛有種默契,每邊等待的車次要一直累積到一定的‘臨界量’之後才會集體前進。”至此“臨界量”成為第二次活動的正式名詞。
當第四次舉辦這個活動的時候,大約已經有一百名參與者,日後的活動參與人次逐次增加,如今平均每場活動都會有一千名左右的騎士上路。
“腳踏車臨界量”(CriticalMass)迅速成為世界各地類似活動代名詞,據估計目前有超過三百二十五個都市進行這樣子的活動。“臨界員”(Messer)通常用來形容那些時常參與這些活動的人們。

組織

腳踏車臨界量和其他社會運動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它的草根性(rhizomal非科層制)的組織,沒有任何領導或會員等地位的分別。某些地方的活動路線通常是由騎在前面的人隨機決定,有些則是出發前大致投票從預先準備好的路線影印傳單裡面做選擇。後者這個決定的過程稱之“影主制度”(xerocracy,影印機的代名詞Xerox與民主制度Democracy組合而成)-任何對於路線有意見的人可以自行製作地圖發給所有的騎士。不過大部分的騎士們仍然相當和諧地決定路線。這種非官方沒有組織的活動方式反而避免因為主辦單位決定訴求而產生局限。此外也由於沒有活動單位,這個活動也不會產生組織運作資金上的問題。成功舉辦這個活動的唯一門檻是參與者的人數夠多,多到面積足以霸占馬路,達到所謂的“臨界量”即可。紐約、加州、奧瑞岡的政府單位對這樣子缺乏核心組織的活動表達關切,擔心這個沒有領導的活動形式會難以約束個別的參與者。

交通軟木塞

由於腳踏車臨界量沒有固定的路線或活動許可,參與活動的臨界量成員們採用一種稱為“交通軟木塞”的技巧,用以維持隊伍的完整性。這個技巧基本上由幾位騎士擋住路口交通讓隊伍不受交通號誌的影響順利通過,這個技巧同時也發展出更多活動內容,包括騎過路口的時候繞個大圈,或者進行芝加哥霸王(Chicagohold-up)-在平常對腳踏車來說相當危險的路口處擋住交通,停下來舉起腳踏車歡呼的傳統項目。
然而批評者認為“交通軟木塞”這樣子的行動方式違反了腳踏車臨界量“腳踏車也是交通的一部份”這個基本價值,因為一般而言腳踏車使用道路時仍然需要依照規定遵守交通號誌。這個招式同時也往往造成汽車駕駛與騎士之間的衝突,由此造成的暴力事件與警方逮捕也時有所聞。

批評

在一些腳踏車臨界量常態舉辦的城市,這項活動也通常飽受政府單位與汽車駕駛的批評。一些人認為這個活動的目的是用來完全阻擋汽車交通,妨礙正常都市交通運作,而活動參與者們也相當不公平地拒絕遵守其他交通工具用戶們必須共同遵守的交通規則。
歷年來腳踏車臨界量的活動發生過不少衝突,例如曾經在舊金山,一群腳踏車騎士們圍攻休旅車,刮花烤漆並拿腳踏車砸破玻璃;在柏克萊發生過一名汽車駕駛刻意衝撞活動車隊,最後同樣引發騎士砸車的暴力事件。舊金山市市長加文·紐森(GavinNewsom)於2007年4月公開呼籲參加腳踏車臨界量的成員們必須好好自我約束,並指出這種攻擊行為對於提倡腳踏車路權的活動只會產生負面影響。這個活動曾經發生幾次和政府單位之間的衝突。例如1997年舊金山的市長威利·布朗(WillieBrown)曾經主張管制腳踏車臨界量,並且以逮捕或者取消腳踏車路權當作威脅的手段。緊接著的活動吸引了七千名參與者,分頭騎上了非官方版的路線,造成當晚許多逮捕與衝突事件。

腳踏車團體的反應

一些提倡腳踏車通勤的團體認為腳踏車臨界量這樣的活動可能反而會造成社會的反感;另外也有一些團體,例如舊金山腳踏車協會(SanFranciscoBicycleCoalition)即認為這樣子的活動能有效地為腳踏車的路權發聲。

腳踏車守法臨界量

在舊金山,腳踏車臨界量另外發展出一支稱為“腳踏車守法臨界量”(CriticalManners)的腳踏車上路活動,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五固定舉辦,唯一的不同點是所有活動的參與者都得遵守交通規則。

影響

雖然這個活動對交通環境的改善以及民意訴求的影響的看法不一,活動本身倒是激發了不少次文化。首先它的名字常常被廣告或其他活動拿來當素材。
1997年舊金山活動時發生的警民衝突也隨後帶動了“腳踏車夏天”(BikeSummer)這個國際性的腳踏車宣揚活動。活動的無政府組成模式也被引用到蘭德公司發表的白皮書《WhatNextforNetworksandNetwars?》,認為這樣子的組織方式可以被運用在戰場上。此外關於活動的出版品諸如書籍、紀錄片、壁畫等也相繼問世。

台灣的腳踏車臨界量

在台灣,腳踏車臨界量的活動命名為微笑腳踏車,基本的精神與做法仿效腳踏車臨界量,但是做法更加強調將腳踏車融入整個都市交通的一環。
最早的形式為2006年5月20日由高雄市腳踏車社團長鬃山羊俱樂部發起“腳踏車免費早餐”,透過扮裝騎腳踏車與送早餐的活動,鼓勵市民以腳踏車通勤,並期許高雄市成為腳踏車優先的友善城市。2006年內舉辦數次後,於2007年轉變為每月一次微笑腳踏車上路活動。
活動集結方式是透過微笑腳踏車的Google群組以及微笑腳踏車部落格發起。目前這項活動在台灣地區的台北市進行,每月一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