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骶化

腰椎骶化

人體脊柱分為頸、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段。各段相鄰處的椎骨有時具有另一段的特徵,稱為移行椎。第5腰椎和第1骶椎融合成一體,其間的關節間隙消失,只剩下4個活動的腰椎,稱為腰椎骶化。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是產生腰背痛的原因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腰椎骶化
  • 外文名:sacralization
影像診斷:,生理曲度:,

影像診斷:

腰椎骶化確診需要自寰椎開始的全脊椎成像定數方可,但很少有患者做全部脊椎透視或MR全脊柱成像定數。故對腰椎骶化診斷,腰骶椎X線正側位片仍不失為一種基本的診斷方法,且整體感更強。臨床上許多患者做腰椎MRⅠ或者CT檢查,主要從下往上數椎體個數,CT或MRⅠ上診斷腰椎骶化與定位椎體數相對困難,因此在臨床上常出現術中定位錯誤以及影響腰骶部疼痛的診斷和治療。從X線平片上診斷腰椎骶化需要綜合分析腰骶椎多種影像解剖學特點,首先觀察骶骨和上一腰椎的形態(主要為橫突)並計算骶骨的數目(以5個為標準),若骶骨和上一腰椎的形態、骶椎的數目均正常,則此例病例捨棄。若骶骨和上一腰椎的形態、骶椎的數目不正常,確定是否存在胸腰部移行椎,然後以此為基準由頭側向尾側對腰椎進行計數,存在LSTV者若為4個腰椎即為腰椎骶化,如為6個腰椎則為骶椎腰化。同時結合採用以第3腰椎橫突最長和第4腰椎橫突較短且上翹,以及雙側髂嵴最高點連線約對第4-5腰椎間隙等解剖特點為依據確定是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若為骶椎腰化則捨棄。

生理曲度:

腰椎骶化者腰椎前突指數為25.43mm,較正常人群的腰椎前突指數(<25mm)略大。Ferguson法所測腰骶角變大,稱為弓形骶骨,腰骶交界區曲度加大;腰骶角變小,稱為銳角骶骨,可引起椎體不穩,隨體質量逐漸增加,重力傳遞至L5,易出現L5椎體向前滑脫,腰椎骶化者腰骶角(F)大於正常者,可能為腰骶交界區曲度加大而引起椎體假性滑脫。通過Grogkoff法所測量得到的腰骶角(G)與腰骶關節的剪下力有關。腰骶角的增大或減小與腰椎向前滑移的傾向相反,腰骶角減小則脊柱向前滑移的傾向增加。此外腰骶角減小常常是多種腰痛性疾患的原因。腰骶角增大可導致重力後移,椎間關節的負重過度,進而導致小關節退變加劇、半脫位、甚至發生假性滑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失去其原有穩定性而引發下腰痛或椎間盤慢性退變、髓核突出等。腰椎前突指數增大可加重椎小關節的退行性變,甚至導致椎小關節半脫位及椎體假性滑脫,腰椎前突指數過小腰椎生理曲度變直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男女之間因工種、職業有關,男性長期從事重體力活動,脊柱會發生適應性改變,這種適應性改變使腰椎生理曲度產生一定的變化,從而導致男女之間腰椎生理曲度的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