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流圖法

腦血流圖法是人體組織對高頻電流呈現一定的阻抗,其中以血液的阻抗最小,導電率最高。腦部血容量隨著心臟的搏動而發生變化,腦組織的阻抗或導電性亦隨之改變。將這種變化描記成曲線圖,即腦血流圖,或稱腦電阻圖。一般是利用一對發射電極將方波形信號加到人體受檢部位,而位於發射電極之間的一對測量電極,可將阻抗變化轉化為電壓變化。當心臟舒張時,頭部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整個頭部組織的阻抗相對增大,導電度則降低;當心臟收縮時,致使頭部血流量增多,阻抗則隨之相對變小,導電度升高。但是這種變化非常微弱,僅在0.05%左右,必須經過電橋轉換成微弱的電壓信號,再傳至放大器擴增後,方能記錄下來。腦血流圖方法主要是根據腦電阻圖來分析、判斷頭部血管充盈及血流情況,血管彈性及血管功能狀態。

經研究證實,腦電阻的變化與頸內動脈供應區的血循環變化有密切關係。頸外動脈部分只占1/3。因此它最常套用於診斷顱內血管病變,如腦動脈硬化,腦動脈供血不足及閉塞性血管病變,血管性頭痛,結締組織性疾病。其次,還可觀察使用血管擴張劑的藥物療效,判斷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後腦血管擴張的程度,估計各種中毒、代謝障礙性疾病的腦血管供血情況等。但由於儀器自身的誤差,電極板的大小、形狀、放置位置、對稱與否、跟頭皮接觸的鬆緊程度及操作者的技術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對於腦血流圖的結果,一定要密切結合臨床及其他輔助檢查,才有更好的診斷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