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砂

腦砂

成人的松果體內常見,是松果體細胞分泌物鈣化而成的同心圓結構,其意義不明,有人認為腦砂隨年齡增長而增多,可能與衰老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腦砂
  • 外文名: brain sand
  • 性質:病名
  • 病症:鼻流黃水,伴頭痛
  • 舉例:《醫學入門》
解剖結構:,1、腦砂:,2、松果體:,3、膠原纖維:,

解剖結構:

1、腦砂:

腦砂絕非一個而是許多,呈現由小到大的逐漸發展和變化趨勢。最小的為礦化顆粒(100~500nm)凝結形成礦化球(10~50微米),甚至聚合成直徑達1~5mm的礦化砂斑或結石。松果體內鈣化或腦砂形成,與膠原纖維有密切關係。納米級腦砂存在於膠原纖維內,即膠原細纖維之間;微米乃至毫米級腦砂,可占據松果體小葉區。

2、松果體:

松果體又名腦上腺。屬內分泌腺,為扁錐形灰色小體,長5~8mm,寬3~5mm,位於間腦頂上方。藉柄與間腦相連,第三腦室凸向柄內形成松果體隱窩,實質有松果體細胞和間質細胞,前者數目很多。一般認為,人松果體是調節生殖功能的神經內分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和5-羥色胺。分泌這兩種物質有明顯的晝夜節律,夜間合成褪黑激素,白晝生成5-羥色胺。褪黑激素可能抑制促性腺激素或它的釋放激素,從而抑制生殖作用。
又稱松果腺或腦上腺,人體內分泌腺之一。淡紅色,橢圓,形似松果,位於丘腦上後方胼胝體後尾下,有一柄與第3腦室後頂相連。松果體長約1厘米,童年期較發達,7歲後開始逐漸萎縮,成年後不斷有鈣鹽沉積(在x線照片上可以看到)。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人們曾以為松果體只是一個退化了的器官,但近代的研究證明它具有以下生理功能:(1)分泌褪黑素,抑制垂體促卵泡激素和黃體生成素的分泌,並分泌多種具有很強的抗促性腺激素作用的肽類激素,從而有效地抑制性腺的活動和兩性性徵的出現。若松果體受到破壞,則會出現早熟和生殖器官過度發育。(2)分泌低血糖因子,其作用時間比胰島素長,可達24小時。(3)松果體的活動顯示出明顯的周期性,一晝夜中褪黑素的分泌量隨光照而減少,隨黑暗而加多,據研究這可能影響睡眠和醒覺等活動。此外,松果體的活動還呈現月、季、年的周期,科學家們認為松果體可能通過這種方式向中樞神經系統發出“時間信號”,從而影響機體的“生物鐘”。

3、膠原纖維:

膠原纖維是人體結締組織的三種纖維之一。在結締組織中膠原纖維最多,是結締組織中的主要纖維成分,新鮮標本呈白色,如腱和腱膜。膠原纖維粗細不等,直徑在1~20μm之間,有分支,交織成網。膠原纖維是由成纖維細胞合成的前膠原分子分泌到細胞外,在前膠原肽酶催化下成為原膠原分子,許多原膠原分子成行平行排列,結合成膠原原纖維,膠原原纖維集合而成膠原纖維。膠原纖維的化學成分是膠原蛋白。膠原纖維的韌性大,抗拉力強,但彈性差。膠原纖維的主要功能與支持連線、營養、防禦、保護及創傷修復等有關。
結締組織中主要的纖維,由膠原蛋白組成。新鮮時呈白色,所以又稱白纖維。纖維呈束狀,由許多平行的膠原纖維集合而成,在電子顯微鏡下,膠原纖維具有明暗相間的周期性橫紋,橫紋的周期約為64nm。膠原纖維的韌性大,抗拉力強,但彈性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