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濕困型潰瘍結腸炎

脾虛濕困型潰瘍結腸炎是一種疾病,它的治法是健脾益氣,祛濕止瀉,方藥是黨參15g,茯苓12g,白朮12g。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脾虛濕困型潰瘍結腸炎
  • 類別:疾病
  • 治法:健脾益氣,祛濕止瀉
  • 方藥黨參15g,茯苓12g,白朮12g
主症,方藥,方解,注意事項,食療方,

主症

腹痛腹瀉,里急後重,瀉而不爽,便中夾有膿血黏凍,赤少白多,或純為白凍,納呆胸悶,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舌質淡,苔白膩,脈濡弱或滑。

方藥

參苓白朮散加減。
,扁豆12g,山藥15g,薏苡仁15g,陳皮12g,砂仁6g,黃芪18g,檳榔10g,木香6g,黃連6g,蓮子肉10g,建曲12g,甘草6g,大棗6枚。

方解

方中黨參、白朮、茯苓、扁豆、山藥、薏苡仁、砂仁、蓮子肉取參苓白朮散之意,健脾益氣,祛濕止瀉:木香、陳皮、檳榔行氣導滯,恢復腸道傳化之職;黃連清熱化濕解毒;黃芪補中益氣;建曲健脾和胃,促進消化;甘草、大棗益氣和中,調和諸藥。上藥合用,健脾益氣,祛濕止瀉,行氣導滯清化濕毒,使脾健濕祛,腸胃功能逐漸恢復,則腹痛腹瀉、里急後重諸症自除。

注意事項

潰瘍性結腸炎不論何種證型,皆有濕邪凝聚腸道的一面。濕隨陽氣的盛衰可異化為濕熱與寒濕,但就臨床來看以化為濕熱者居多,化為寒濕者較少。脾虛濕困型患者經治療絕對多數症狀可逐漸消失,在症狀緩解後,還應以健脾益腸之法鞏固治療一段時間,以避免或減少復發。也有個別患者,脾健濕祛後濕熱之象逐漸明顯,此時應及時調整用藥。根據潰瘍性結腸炎多屬虛實夾雜、本虛標實的特點,治療宜寓攻於補,或寓補於攻,或攻補兼施。攻邪以清熱利濕,疏肝理氣為主;補虛以健脾益氣,溫補脾腎為主。運用苦寒攻伐之品不宜過度,以防損傷正氣;補虛不宜滋膩,止瀉慎用固澀,以防變生他證。

食療方

1、石榴皮紅糖茶
石榴皮1-2個,紅糖適量,泡水飲用。
2、百合粥
芡實、百合各60克。上兩味藥放入米粥內同煮成粥,主治脾虛直腸炎泄瀉。
粥
3、銀花紅糖茶
銀花30克,紅糖適量,泡水飲用。
車前草60克,灶心土60克,生薑3克,水煎服。
5、紫莧菜粥
紫莧菜100克,白米50克,先用水煮莧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服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