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釉

脫釉

脫釉是指陶瓷表面的釉層脫離胎體的一種現象少許脫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脫釉
  • 釋義:陶瓷表面的釉層脫離胎體的現象
  • 類型:全部或局部脫釉的
  • 原因:脫釉的陶瓷大多為低溫釉
現象類型,脫釉原因,鑑定,現象,防止脫釉,文物鑑定術語,

現象類型

脫釉的情況有全部或局部脫釉的,脫釉的陶瓷品種及窯口也比較複雜,範圍也廣,各種顏色釉瓷皆有脫釉現象。從時間上劃分:通常是年代早的,相對脫釉就越嚴重;從區域上劃分:中國南部、東南沿海地帶的古陶瓷脫釉現象比北方重一些。從釉的燒成條件看:低溫釉比高溫釉脫釉現象及機率要高。如高溫釉“黑釉”、“鈞釉”的脫釉現象就少。

脫釉原因

一、陶瓷埋藏地土壤中所含的酸鹼性礦物質的含量多少及濕度,取決於脫釉現象的輕重。
二、脫釉的陶瓷大多為低溫釉。
三、是燒成後形成開片現象多的陶瓷。嘴尾部有少許脫釉
四、年代越久的陶瓷脫釉現象越嚴重。再加上上述三個因素,脫釉現象就更普遍了

鑑定

1、脫釉的陶瓷,釉面通常仍有光澤度,不像做假、酸咬釉面似溶化發烏的現象。
2、脫釉的陶瓷釉層整體鬆散,即使在沒有脫釉的地方稍加用力,即可刮掉釉層,贗品釉層沒脫掉的地方通常則多堅硬。
3、脫得掉的釉層碎塊呈較硬的大小片狀或顆粒,有稜角,就像碎玻璃。經酸處理掉的開片則難有此現象。
4、發生脫釉的陶瓷層,開片處的縫隙在放大鏡下觀察,具有縫隙寬、拉開距離的特點。贗品則無此特點。

現象

1、經酸處理的地方,表面失光似溶化中的冰層,缺乏真釉層具有光亮、稜角分明的特點。
2、釉面完整的地方堅固,用指甲難以摳掉釉層。
3、打磨掉的釉層多集中在器表的突出部位及稜角處,凹面很難有此現象。真品除上述部位外,普遍有脫釉現象發生。
4、經人工打磨敲擊下產生脫釉的部位及釉層,雖個別也有釉層稜角分明光亮的特點,但未經敲擊的部位仍十分堅固,其綜合現象也不具備脫釉的特點,脫釉部位乃人工所為!
5、脫釉的陶瓷皆為出土器物,多為器身顏色變深,髒兮兮、污濁的現象。

防止脫釉

①對於燒前脫釉現象,可改變釉料配方,加入一些鍛燒過的粘土,並適當縮短釉料的球磨時間。
②改進施釉質量,均勻施釉,厚薄適宜,保持坯面潔淨。
③對於製品邊緣發生的脫釉(Peeljng)( 釉< 坯),則需改變坯釉的組成。改變坯料:增加粘土物質的含量;減少石英的含量和石英的粉碎度;改變釉料:降低釉的熔化溫度;減少粘土物質的含量;適當增加一些熔劑。

文物鑑定術語

鑑定瓷器常用的術語,本為歷代行家口語,沿襲至今。它主要用以指明器物的完整和傷損程度及變異情況,根據特定條件和不同部位所出現的各種現象而定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