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穿盾蟲(變種)

胼胝穿盾蟲變種學名Dorataspis micropora var. callosa),Popofsky於1906年命名。分布於大西洋俾斯麥群島孟加拉灣蘇門答臘以及中國東海等海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胼胝穿盾蟲(變種)
  • :動物界
  • :胼胝穿盾蟲(變種)
  • 分布區域:大西洋的幾內亞流、南赤道流
分類地位,形態描述,標本採集地,分布,

分類地位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原生動物門 Protozoa
綱:肉足蟲綱 Sacodina
目:等輻骨蟲目 Acantharia,節棘蟲亞目:Arthacantha
科:穿盾蟲科:Dorataspidae
屬:穿盾蟲屬:Dorataspis

形態描述

骨針20根,側扁,很寬,在殼外呈等腰三角形,殼外針長約當殼縱軸半徑之長或稍短。各骨針中點上生出五或六角形的盾板,並互相連成一個橢圓而平滑的鎧殼。鎧殼在顯微鏡下看常是昏暗不清。板間縫已由生長癒合而消失。每塊盾板有2個與殼縱軸同向瘦長的圍針孔,5-6個縫間孔。縫間孔較小,其延長方向與圍針孔同,各骨針互相在中央結合成一星狀體。細胞質體呈橢圓形。膠膜一層。肌原纖維未看清楚。

標本採集地

標本採集地 29°30′N,124°E。
標本測量(微米) IOAS-R17全長140,細胞質體長35,殼外骨針長(縱向的)28;殼內骨針長35、寬(尖端至生殼處)3-10。殼的直徑85×65,厚8-13,圍針孔2×10。縫間孔1×5。
1906年Popofsky曾描述了Thoracapsis elegans Popofsky及其三個新變種(T. elegans var.perforata,T.elegans var.imperfecta,T.elegans var.callosa),但 Schewiakoff(1926)認為Thoracapsis屬的性狀不穩定(如殼軸的長短有變化),應將其廢棄而併入Dorataspis屬,故把Thoracapsis elegans Popofsky及其兩變種(上述前兩者)歸併為Dorataspis micropora Haeckel的同物異名,但剩下T.elegans var.callosa未作處理,而Tchang et Tan在東海採到很多的標本,與所剩者完全相同,經仔細觀察後,了解到它與D.micropora的差異僅僅是殼壁較厚,殼軸較長,圍針孔較長;認為這是種內的、而非種間的差異,因此定為D.micropora的變種。

分布

國內分布:東海(28°N,123°30′-124°E,1959年10月;29°30′N,123°30′-124°E,1961年9月)
國外分布:大西洋的幾內亞流、南赤道流、本格拉流,蘇門答臘,孟加拉灣和俾斯麥群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