胻

胻是形聲字,月(實為肉)為形,行(héng)為聲,讀héng。本意為小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胻
  • 拼音:héng
  • 注音:ㄏㄥˊ
  • 部首:月
  • 字形結構:左中右結構
  • 五筆:ETFH
  • 倉頡:BHON
  • 鄭碼:QOI
  • 四角號碼:71221
字意,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

字意

骨名。亦作(骨行)小腿脛、腓骨之統稱。
《素問·骨空論》:“胻骨空在輔骨之上端。“《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胻骨,即膝下踝上之小腿骨,俗名臁脛骨者也。其骨二根..."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四】【肉部】胻
脛耑也。從肉行聲。戶更切

說文解字注

(胻)脛耑也。耑猶頭也。脛近膝者曰胻。如股之外曰髀也。言脛則統胻。言胻不統脛。龜策傳曰。壯士斬其胻。卽斮朝涉之脛也。從肉。行聲。戸更切。古音在十部。篇、韻皆胡郞切。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部】 胻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唐韻》戸更切《集韻》何庚切,𠀤音行。《說文》脛耑也。從肉,行,意兼聲。《廣韻》牛勢胻也。《五音集韻》肚也。
又《廣韻》呼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炕。《博雅》胻,脛也。《史記·龜筴傳》壯士斬其胻。《注》腳脛也。
又《集韻》下梗切,音杏。
又下孟切,行去聲。義𠀤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