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間盤突出症

胸椎間盤突出症多見於40~50歲左右成年人,男性多於女性,但無明顯種族差異,常見的發病部位為T8—L1,以T11—T12、T12—L1最多見。由於其臨床表現多變,其診斷也較困難。近年來由於一些先進診斷方法的套用,如CT、MRI,尤其是MRI,使得本病能早期診斷。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thoracic disc hemiat
  • 就診科室:骨科
  • 多發群體:40~50歲左右成年人
  • 常見發病部位:胸椎
  • 常見病因:退變,墜傷,交通事故等
  • 常見症狀:胸背痛,感覺障礙,大小便功能障礙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由於胸椎間盤突出症多見於胸腰段,而此處胸椎退變最明顯,因而大多數學者認為退變是胸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誘因,創傷在胸椎間盤突出症中的角色仍有爭論,外傷的確在交通事故和墜落傷中導致胸椎間盤突出症,但慢性、輕度損傷是否是胸椎間盤突出症的誘因仍難定論。脊柱慢性勞損損傷及姿勢不正也可引發本病。

臨床表現

胸椎間盤突出的表現變化多樣,其症狀和體徵由間盤突出的情況決定,包括間盤突出的節段、大小、方向、壓迫的時間,血管受損程度和椎管的大小。在有症狀的病人,病變常是進行性發展。
病人常是先出現胸背痛,隨後是感覺障礙,無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礙。脊柱可有輕度側彎及椎節局限性疼痛、壓痛及叩痛。

檢查

1.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胸椎常規的正位和側位X線平片,可顯示間盤退變性改變:椎體邊緣的唇樣增生、硬化、椎間隙變窄、間盤鈣化,小關節突增生、硬化是常見表現,最重要的是間盤鈣化,尤其是突入椎管內的鈣化。
(2)脊髓造影大劑量的水溶性造影劑行脊髓造影術的同時用CT掃描,是一種更準確的優良診斷方法。
(3)CT檢查CT可顯示突出的間盤,脊髓造影后CT則同時能顯示脊髓受壓的情況。
(4)MRI檢查疑及本病者均應及早行MRI檢查。MRI檢查是本病早期診斷最為有效的措施。
2.其他檢查
包括肌電圖和體感誘發電位等,對診斷胸椎間盤突出症也可有一定幫助。

診斷

在臨床上,對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以下3點:
1.下肢無力、麻木、背痛、大小便功能障礙、足底踩棉感、下肢放射痛(與行走無明顯關係)。
2.下胸段脊髓壓迫綜合症或出現下肢上運動神經元損傷表現。
3.影像學檢查提示,存在相應水平的脊髓受壓和胸椎間盤突出。

治療

1.非手術療法
主要用於輕型病例,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內容:
(1)休息根據病情輕重可選擇絕對臥床休息、一般休息或限制活動量等。前者主要用於急性期患者,或是病情突然加劇者。
(2)胸部制動胸椎本身活動度甚微,但為安全起見,對活動型病例可輔加胸背支架予以固定,此對病情逆轉或防止惡化具有積極意義。
(3)對症處理包括口服鎮靜藥、外敷鎮痛消炎藥膏、理療、活血化淤類藥物及其他有效的治療措施等,均可酌情選用。可嘗試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進行支持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與硫酸軟骨素在臨床上用於治療全身各部位的骨關節炎,這些軟骨保護劑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軟骨分解作用。基礎研究顯示氨基葡萄糖能抑制脊柱髓核細胞產生炎性因子,並促進椎間盤軟骨基質成分糖胺聚糖的合成。臨床研究發現,向椎間盤內注射氨基葡萄糖可以顯著減輕椎間盤退行性疾病導致的下腰痛,同時改善脊柱功能。有病例報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轉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2.手術療法
用於胸椎椎間盤切除及融合術的術式主要有以下3類:
(1)前路手術即通過胸腔或胸腹聯合切口抵達胸椎椎節前方施術切除突出的髓核並同時予以內固定(融合)術。
(2)後路手術此種傳統的術式已沿用多年,大多數骨科或神經外科醫師都熟悉這一手術途徑,操作上也較容易。但若想切除胸椎椎管前方的髓核則相當困難,尤其是在中央型病例。
(3)側後方手術胸腰椎椎管次全環狀減壓術途徑:此種手術入路較易切除椎管前方的致壓物且損傷小,基本上不影響椎節穩定性。

預防

1.平日儘量減少對腰的負重,搬運較重物體需要正確方式。
2.坐的時候最好使用有靠背墊的凳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