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腹癰

胯腹癰,中醫病名。生在胯腹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古代稱為“跨馬癰”。其特點是結塊腫痛,皮色不變,步行困難。相當於西醫的腹股溝急性淋巴結炎。本病一般預後良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胯腹癰
  • 相關西醫疾病:腹股溝急性淋巴結炎
  • 其他名稱:胯馬癰
  • 疾病分類:外科—急性化膿性疾病
  • 發病部位:胯腹部
  • 主要病因:外染毒邪、濕熱蘊結
  • 多發群體:所有人群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查要點,診斷依據,相關檢查,辯證論治,辯證要點,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

名詞解釋

是指生在胯腹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古代稱為“跨馬癰”。其特點是結塊腫痛,皮色不變,步行困難。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根據本病臨床表現及特點,與西醫病名腹股溝急性淋巴結炎基本相同。

病因

多因下肢、陰部破損,外染毒邪循經而繼發;或因濕熱內蘊,氣滯挾痰凝結而成。

病機

濕熱蘊結 濕熱之邪蘊結於胯腹部,經絡阻滯,氣血不暢,故有結塊、腫痛;濕熱泛溢,故發熱、口乾、小便黃赤。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發病者多有下肢、陰部破傷史。
2.初起在胯腹部有一結塊,形如雞卵,腫脹發熱,皮色不變,疼痛明顯,患側步行困難,伴惡寒發熱等症狀。如腫塊增大,皮色轉紅,持續跳痛,伴有惡寒發熱、大便秘結等症狀,此為化膿之象。

相關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本病從未成膿、成膿來辯證。未成膿表現為胯腹部有一結塊,形如雞卵,腫脹發熱,皮色不變,疼痛明顯;成膿表現為腫塊增大,皮色轉紅,持續跳痛。

治療原則

本病以清熱解毒為治療原則,輔以外治法。實證給予散風清熱利濕,合營消腫。膿成給予切口排膿。

證治分類

濕熱蘊結
證候:胯腹部結塊腫痛,患肢拘急;伴惡寒發熱、口乾、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數。
辨證分析:濕熱之邪蘊結於胯腹部,經絡阻滯,氣血不暢,故有結塊、腫痛;濕熱泛溢,故發熱、口乾、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數為濕熱壅結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方藥:五神湯合萆蘚滲濕湯加減。
常用藥: 荊芥、蘇葉、生薑、茶葉、紅糖、萆薢、薏苡仁、赤茯苓、黃柏、丹皮、澤瀉、滑石、通草。

其他療法

膿成則切開排膿,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藥線引流,外蓋金黃膏或紅油膏。膿盡改用生肌散、白玉膏。 

轉歸預後

本病一般預後良好。 

預防調護

1.積極治療原發病。
2.飲食宜清淡,忌食魚腥、辛辣、炙煿之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