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魁章筆莊

胡魁章筆莊

胡魁章筆莊,始建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中國三大名筆之一,鹹豐四年,供奉宮廷。1993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列為“中華老字號”,2007年其制筆工藝入選瀋陽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被遼寧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魁章筆莊
  • 分類:手工藝
  • 地區:遼寧省瀋陽市
創建,沿革,技藝,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研究價值,現實意義,

創建

道光三年(1823年)胡魁章在盛京四平街開設筆莊。道光末期,駐瀋陽行宮的皇陵總管福康阿入京述職前於胡魁章筆莊訂購了一批毛筆,分送京城王公貴胄,自此名揚京師,成為朝廷貢筆。時翰林李東園親自為其題寫匾額。

沿革

清道光三年(1823年),胡魁章開設第一家筆莊。道光末年,奉天行宮的皇陵總管福康阿,慕名從胡魁章筆莊訂購一批毛筆送入北京,深得皇親國戚、軍機大臣的讚賞,胡魁章毛筆從此成為朝廷貢品。後於鹹豐四年(1854年)在瀋陽四平街(今中街)悅來棧胡同又開辦一處“胡魁章筆莊”,主推以苘麻為胎、搭配東北雪線以下產出的元尾所制狼毫筆。1909年胡魁章交其孫胡沛然經營,哈爾濱、滿洲里、長春、四平、大連等皆設有胡魁章筆莊分號,胡魁章筆莊發展到了鼎盛時期。20世紀30年代由胡鳳祥打理,發展僅以瀋陽為中心。1956年胡魁章、李湛章合併吸收了瀋陽當地文華、吉祥、君文公等文具店,成立胡魁章筆莊總店,專攻狼毫筆。經歷七代人的堅持和探索,胡魁章毛筆製作技藝得以完整傳承,其製作的毛筆剛柔相濟、真材實料、技藝傳統,在遼寧、在東北地區具有較強的影響力,深受廣大書法、書畫愛好者的胡魁章毛筆製作技藝沿用“韋誕制筆法”,已有近200年歷史。

技藝

胡魁章筆莊制筆技藝主要由備料、選毫、苘麻處理、水盆、制桿、裝套、乾桌、刻字八大環節126道工序構成。其中狼毫苘胎制筆技藝是其核心,素有“南羊北狼”之語,有獨選北方優質狼毫、苘麻襯墊、精細擇筆、三制筆行熥五洗、手工刻字五大特色。胡魁章毛筆製作技藝,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東北盛產優質黃鼠狼尾毛原料,冬季苦寒,獸毛堅挺,毛針粗壯,此時的尾毛最適宜製作狼毫筆。苘麻處理,是胡魁章毛筆製作技藝最具特色的所在,需經剝皮、浸、漚、晾、曬、綁、扎等20餘道工序。以手工處理苘麻做襯,使毛筆聚鋒團毫、含墨又吐墨均勻,達到“蘸一墨,書百字”的效果。所制毛筆有狼毫、羊毫、兼毫三個系列40多個品種,尤以狼毫筆為代表和特色毛筆。

價值

歷史價值

胡魁章筆莊雄踞瀋陽近兩百年,聲貫關外、河套(東)地區。從地方文化到地域文化的共通共融,胡魁章的遷徙和發展是這一段漫長歷史的縮影,也是民族大歷史發展的必然,其歷史價值不容小覷。

文化價值

作為一項享譽遼瀋地區的文化品牌,從宮廷御用之品到民間百姓的日常所需,胡魁章毛筆製作技藝豐富了狼毫筆的製作技藝,繼承弘揚了明代以後狼兼毫(水筆)的式微,代表著北方地區民眾對筆墨書畫的尊崇和喜愛,表達著人們對文化生活的美好嚮往,其文化價值日益凸顯。

研究價值

從原材料的選擇到一道道工序的踐行,胡魁章毛筆製作技藝貫穿著人對自然的探索、對以苘麻為代表的植物的選擇、對以黃鼠狼為代表的動物的關注,包含著從學理到實踐的深層研究意義。

現實意義

隨著現代文化交流活動的日益豐富,胡魁章毛筆製作技藝在各級文化交流活動中的意義越發深遠,成為宣傳和推廣地方文化的重要媒介,也是與不同文化圈內的民眾互通有無、交流共享的文化使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