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非子(青年編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胡非子,生於1979年,山東煙臺人,大學本科學習音樂,鋼琴、長笛專業,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03屆在職研究生班。曾參與編劇電視連續劇《溫暖》;與江西省都市頻道合作獨立執導《如果一切重來》、《爸爸的記事本》、《七夕,我們結婚吧》、《下輩子我是警察》、《撞車》等十多部單本劇。《家,N次方》是其第一部獨立原創的編劇作品。2011年,她的獨立編劇處女作《家,n次方》播出,胡非子也由此聲名鵲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非子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煙臺
  • 出生日期:1979年
劇情簡介,幕後製作,

劇情簡介

《家,n次方》是一部聚焦重組家庭子女成長曆程的親情倫理劇《家,N次方》日前在深視都市頻道落幕,並將在江蘇衛視播出。與《中國式離婚》等許多家庭劇的“父輩視角”不同,《家,N次方》首次以80後離異家庭子女的視

幕後製作

探討“家”的意義
該劇的女編劇胡非子三十歲剛出頭、導演系畢業,《家,N次方》是她獨立編劇的處女作。昨日記者電話採訪了胡非子,她闡述了自己獨特的“編劇方程式”。
重組家庭讓快樂翻倍
《家,N次方》沒有任何事前宣傳,在深圳、上海等地播出後都創下高收視。“前半段讓人笑噴,後半段讓人哭傻”。劇中薛茂祥(趙寶剛飾)和文楠(宋丹丹飾)各自帶著一雙子女組成了三婚家庭,家中既不同父也不同母的姐弟,經歷各種敵對、抗爭直到相互理解、扶持,到最後相愛。父母決心離婚來打破“擬制血親”關係,然而對完整的家有著無限渴望的這對愛侶最終選擇了分開。這個結局讓許多觀眾潸然淚下。
《家,N次方》《家,N次方》
生在一個完整快樂家庭的胡非子為何要編寫一個重組家庭的故事?她說:是因為身邊許多朋友經歷過家庭重組。“他們表面開心快樂,但是一提到'家',我就從他們身上體會到一種隱痛。”因此,她要借該劇“打開重組家庭的快樂之門”。
這是一個首次以80後子女視角看待重組家庭的電視劇。為了給劇作找到一個好的概念,她想到數學裡的N次方這個概念。“如果你可以用愛去接受重組家庭的話,很可能你就等於擁有了N次個快樂的家庭,你的家人也隨著增加。”
拒絕浮躁兩年磨一戲
劇中留了一個開放性的結尾,不少觀眾都要求早日開拍續集。然而胡非子卻說如今正在創作一個魔幻題材電影,暫時擱置了電視劇創作。“當今內地影視劇的投資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因此我對電影一直心嚮往之。我想做得特別完美。”
如今許多編劇和演員等都首先靠快餐式的電視劇獲得“利”,然後靠電影來成“名”。胡非子對此深有體會:“很多人並非真正熱愛編劇這個行業,只因為它能帶來名利。有人可以手頭上同時寫兩、三部戲,還可以流水線作業一人負責幾集。劇集賣到電視台,電視台也首先看明星看製作,故事反而不是首位的。”
胡非子用了一年半的時間來創作劇本。再加上跟組拍攝和後期製作,整整用了兩年。“我總把電視劇當電影來寫。所以時間耗費得很長。一年兩三部戲對我來說是不可想像的,寫一部都算快的。”
編劇要懂“鏡頭”重要
胡非子並非編劇專業科班出身。她本科學的是鋼琴和長笛,後來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03屆在職研究生,在學校就常幫教授寫劇本,從事編劇工作已經6年了,期間還獨立執導了多部單本劇。
胡非子的教授曾說她:你一學導演的人怎么跑去當職業編劇了?“我只能苦笑。年輕導演想要坐到獨立執導的導演椅上是個太艱難的過程。要么得會混,要么得會侃,要么得有耐心熬著等。而這些我都沒有,就只有一樣:會寫,所以抓住了這一根救命稻草,去曲線實現要做導演的夢想。”
“其實編劇和導演關係最緊密,可現在二者卻是矛盾最大的。編劇常指責導演亂改劇本,導演則抱怨編劇完全不懂鏡頭,寫出來的東西根本沒法拍。”胡非子認為,編劇只面對劇本,但導演必須綜合考慮鏡頭、成本、演員等問題,大家都要換位思考。正因如此,胡非子和趙寶剛王迎等業內許多大腕的合作都非常順利。
量身定做毀滅原創力
作為一名新晉編劇,胡非子坦言“編劇是‘聽上去很美’的職業,第一個被壓榨、又最容易被忽略。劇不火人們都首先抱怨劇本太差;劇火了人們又說是導演、演員的功勞。”
然而她也承認,編劇的地位已在逐漸提高,尤其前幾年好萊塢的“劇本荒”讓許多人對編劇的作用有了重新認識,許多公司已經從導演中心制轉型到編劇中心制,近期編劇協會的成立也讓編劇的維權意識增加了:“名編劇的酬勞如今能占電視劇製作成本10-15%,大腕級的甚至能拿20%。在以前也就5%左右。”
胡非子寫成《家,N次方》後首先找到的是趙寶剛的學生王迎。當時王迎正和趙寶剛聯合執導《婚姻保衛戰》,看過劇本之後趙寶剛力挺王迎接拍,並幫王迎確定了該劇的基本風格,因此掛上了“藝術總監”的頭銜,還出演了薛茂祥一角。“趙老師對原創力量的保護讓我真的很感動。”
有人給胡非子指出一條捷徑:專門為大腕演員量身定做劇本。事實上確有編劇因此迅速成名。但胡非子拒絕了:“內地編劇的原創力已經被詬病,為明星度身定做寫劇本更是對原創力的毀滅性打擊,也是對演員演技的侮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