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萃

胡萃

博士生導師。1931年3月生於浙江省金華市。1954年浙江農學院本科畢業,1960年浙江農業大學研究生畢業,1955年起留校,1986年晉升教授,1990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歷任浙江農業大學科研處處長、研究生處處長、植保系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兼任中國昆蟲學會理事,城市昆蟲、生物防治、資源昆蟲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理事,浙江昆蟲、植病學會副理事長,浙江昆蟲學會理事長,中山大學生物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浙江大學病毒性傳染病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植物保護學報》等刊物編委等學術職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萃
  • 出生地:浙江省金華市
  • 出生日期:1931年3月
  • 畢業院校:浙江農學院
人物簡介,論文著作,主持或參加的主要科研項目,主要科研獲獎,

人物簡介

主要從事害蟲生物防治、農業昆蟲學資源昆蟲學研究,近年來又在國內率先開展法醫昆蟲學教學科研工作。已在國內外發表論著350餘篇(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8項,中國農科院一等獎1項,發明專利1項。至今已招收、培養博士生28名,碩士生16名,許多畢業研究生已進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或省“151人才工程”。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歸僑、僑眷知識分子;1991年獲國務院簽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1995年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999年和2000年連續二屆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盃;2001年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2002年獲浙江大學竺可楨獎。
胡萃

論文著作

專著、教材、辭典、論文集
1.祝汝佐(主編)、李學騮、胡 萃(編輯). 農業昆蟲學, 上冊.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62, 378
2.祝汝佐(主編)、李學騮、胡 萃(編輯). 農業昆蟲學, 下冊.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63, 399
3.張漢鵠(主編)、胡 萃(副主編). 茶樹病蟲害(全國高等農業院校試用教材). 北京: 農業出版社, 1980, 325
4.胡 萃(編委與編寫人之一). 英漢農業昆蟲學辭彙(馬世駿主編). 北京: 農業出版社, 1983, 1060
5.胡 萃(編寫人之一). 浙江茶葉(浙江茶葉編寫組編). 杭州: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5, 214
6.胡 萃(編寫人之一). 農業昆蟲學, 第二版,下冊(李學騮主編).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7, 557
7.巫國瑞、胡 萃(主編). 稻飛虱. 北京: 農業出版社, 1987, 199
8.胡 萃(茶樹病蟲害編寫組編委與編寫人之一).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業卷(王澤農任編委會主任). 北京: 農業出版社, 1988, 369
9.鮑迪富、胡 萃(第二章第一節編寫人). 昆蟲學實驗技術(郭 郛、忻介六主編).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8, 396
10.李曙軒(主編)、胡 萃(副主編). 生物技術在農業上的套用.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9, 221
11.黃邦侃(主編)、龐雄飛、胡 萃(副主編). 全國瓢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1, 247
12.胡 萃(主編)、馮繩祖(副主編). 天蠶研究論文集.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1, 198+24圖版
13.胡 萃、洪 鍵、葉恭銀等. 珍貴瀕危蝴蝶: 中華虎鳳蝶.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 78+72圖版
14.張漢鵠(主編)、胡 萃(副主編). 茶樹病蟲害(第二版)(全國農業院校教材). 北京: 農業出版社, 1993, 368
15.胡 萃、朱俊慶、葉恭銀、洪 健. 茶尺蠖.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 217+16圖版
16.胡 萃(編委、撰稿人、審稿人之一). 中國茶學辭典(張堂恆主編).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505
17.胡 萃(主編). 資源昆蟲及其利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6, 268
18,Hu Cui (One of the contributors) The Distribution and Importance of Arthropod Pests and Weed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Plantations in Southern China (Li Li-ying, Wang Ren and D F Waterhouse eds.). ACIAR Monograph No. 46. Paragon Printers, Canberra, 1997, 185
19.胡 萃(第二篇統編、第二篇第三章編寫人). 中國生物防治(包建中、古德祥主編). 太原: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664
20.胡 萃(編寫人之一). 中國昆蟲資源利用和產業化(楊冠煌主編).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8, 257+4圖版
21.胡 萃(編寫人之一). 現代科技綜述大辭典,上、下冊 (朱永和主編).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8, 2918
22.胡 萃(主編)、閔建雄(副主編). 法醫昆蟲學.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0, 403
23.胡 萃、程家安(主編). 城市昆蟲學進展──全國第六屆城市昆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329
24.胡萃昆蟲學文選(程家安任編委會主任).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中)
研究報告、綜述
1. 祝汝佐、胡 萃. 農作物害蟲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的結合問題. 中國農業科學, 1962, (4): 1~8
2. 祝汝佐、胡 萃. 害蟲生物防治的進展. 中國農報, 1962, (8): 20~27
3. 胡 萃、吳仲賢. 套用土顆粒劑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浙江農業科學, 1962, (8): 358~361
4. 胡 萃. 黑青小蜂(金小蜂)Dibrachys cavus (Walker)生物學特性及其套用的研究. 昆蟲學報, 1964, 13(5): 689~714
5. 胡 萃、金登迪、黃次偉. 黑青小蜂大量繁殖中寄主問題的解決途徑. 浙江農業科學, 1965, (7): 339~342
6. 胡 萃、金登迪. 黑青小蜂(金小蜂)繁殖適溫範圍測定. 昆蟲知識, 1966, 10(1): 21~23
7. 胡 萃、金登迪、阮義理、吳仲賢. 大量散放黑青小蜂(金小蜂)的作用考查. 植物保護, 1966, 4(3): 94~95
8. 胡 萃、林開江、胡蓮英、陸鴻連、濮景春、王月珠. 關於二化螟防治對象田的初步調查. 浙江農業科學, 1966, (5): 262~264
9. 胡 萃、趙啟泉、鄭蕊莉. 茶尺蠖幼蟲期的寄生天敵. 昆蟲學報, 1979, 22(4): 413~419 圖版I
10. 胡 萃、祝汝佐. 浙江省寄生蜂研究概述. 見: 浙江農業科學論文集(丁振麟主編). 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79, 190~201
11. 胡 萃、趙啟泉、任 翔、朱俊慶、張正榮、吳珍琲. 茶尺蠖絨繭蜂放蜂試驗簡報. 植物保護學報, 1980, 7(4): 252~254
12. 胡 萃、趙啟泉、汪榮照、任 翔. 茶麗紋象甲化學防治的初步研究.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80, 6(1): 65~76
13. 胡 萃. 從環境保護談害蟲的生物防治. 環境污染與防治, 1980, (1): 30~31
14. 胡 萃、俞伯良. 引進大菜粉蝶顆粒體病毒防治菜粉蝶試驗初獲成功. 環境污染與防治, 1980, (1): 40~41
15. 胡 萃、俞伯良、魏德忠. 微紅絨繭蜂在我國的首次記錄. 昆蟲學報, 1981, 24(3): 343 (SCI收錄)
16. 胡 萃. r-和K-選擇論與害蟲防治. 浙江農業科學, 1982, (1): 37~41
17. 胡 萃. 日本同翅目茶樹害蟲的寄生性與捕食性天敵. 茶葉, 1982, (2): 48~52
18. 胡 萃. 中國菜粉蝶寄生昆蟲調查. 昆蟲學報, 1983, 26(3): 287~294 (SCI收錄)
19. 胡 萃. 蝶蛹金小蜂在杭州的年生活史. 昆蟲學報, 1984, 27(3): 302~307 (SCI收錄)
20. 胡 萃、宋齊生. 茶樹害蟲的天敵資源及其利用. 茶葉, 1984, (4): 45~49
21. 胡 萃、趙典虞、萬興生. 套用大菜粉蝶顆粒體病毒防治菜粉蝶的研究: 病毒的室內增殖.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85, 11(2): 129~133
22. 胡 萃、萬興生、虞子法、俞伯良. 套用大菜粉蝶顆粒體病毒防治菜粉蝶的研究: 病毒形態觀察與致死中濃度、致死中時測定.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85, 11(3): 289~294
23. 胡 萃、P 巴博薩、P A 馬蒂內特. 舞毒蛾聚寄生物―黃基多脊絨繭蜂的生物學研究. 生物防治通報, 1985, 1(3): 17~18
24. 胡 萃. 茶橙癭蟎田間分布規律的研究. 科技通報, 1985, 1(4): 33
25. 胡 萃、宋齊生、趙啟泉. 茶橙癭蟎田間分布規律的研究: 時間分布. 茶葉, 1985, (3): 12~14
26. 胡 萃、宋齊生、趙啟泉. 茶橙癭蟎田間分布規律的研究: 空間分布.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85, 11(4): 395~401
27. 胡 萃等. 大菜粉蝶顆粒體病毒大量增殖最佳條件的研究. 科技通報, 1985, 1(1): 15
28. 胡 萃等. 菜粉蝶幼蟲被顆粒體病毒感染後在取食、生長、發育上的變化. 科技通報, 1985, 1(6): 39
29. 胡 萃、俞伯良. 自加拿大引進微紅絨繭蜂的初步研究.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論叢, 1985, 2: 28~34
30. 萬興生、胡 萃. 大菜粉蝶顆粒體病毒製劑兩種製備方法的比較.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論叢, 1985, 2: 54~56
31. 胡 萃等. 大菜粉蝶顆粒體病毒的安全性試驗.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論叢, 1985, 2: 69~74
32. 胡 萃. 蝶蛹金小蜂發育速率與溫度的關係. 昆蟲學報, 1986, 29(1): 101~103 (SCI收錄)
33. 萬興生、胡 萃. 大菜粉蝶顆粒體病毒對菜粉蝶幼蟲取食、生長、發育的影響. 昆蟲學報, 1986, 29(4): 371~376 (SCI收錄)
34. 胡 萃、劉訊洪、丁林賢、萬興生、鄔貴陽、樓曼慶、俞伯良、呂勞富. 套用大菜粉蝶顆粒體病毒防治菜粉蝶的研究: 田間套用試驗.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86, 12(2): 122~128
35. 胡 萃、萬興生. 大菜粉蝶顆粒體病毒(PbGV)保護劑的篩選. 昆蟲天敵, 1986, 8(2): 109~112
36. 萬興生、胡 萃. 大菜粉蝶顆粒體病毒與菜粉蝶絨繭蜂相互關係的研究. 科技通報, 1986, 2(2): 23
37. 胡 萃、萬興生. 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 (L.) 性比的主要影響因子. 科技通報, 1986, 2(5): 28
38. Hu Cui, P Barbosa, P J Martinat.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related host-parasitoi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gypsy moth, Lymantria dispar and Glyptapanteles flavicoxis, a gregarious endoparasitoid. Ann. Appl. Biol . 1986, 109(3): 485~490 (SCI收錄)
39. Hu Cui, P Barbosa, P J Martinat. Influence of age of female Glyptapanteles flavicoxis (Marsh) (Hymenoptera: Braconidae) and its periodicity of oviposition activity on levels of parasitism and reproductive output. Ann. Entomol. Soc. Am. 1986, 79(2): 280~282
40. Hu Cui, P Barbosa, P J Martinat. Influence of rearing conditions on the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of Glyptapanteles flavicoxis (Marsh). J. Appl . Ent. 1986, 101(5): 525~531 (SCI收錄)
41. Hu Cui, P Barbosa. Potential host range expansion by the hyperparasitoid Gelis sp.: Utilization of Glyptapanteles flavicoxis (Hymenoptera: Braconidae) by a parasitoid of Cotesia melanoscela. J. Entomol. Sci. 1986, 21(4): 346~348 (SCI收錄)
42. 萬興生、胡 萃、李德葆. 大菜粉蝶顆粒體病毒和菜粉蝶顆粒體病毒的形態學、血清學以及毒力的比較. 植物保護學報, 1987, 14(1): 1~7
43. 胡 萃、萬興生、葉恭銀、沈志成. 木橑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CpNPV)的大量增殖.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87, 13(2): 144~149
44. 吳曉晶、胡 萃. 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的大量增殖研究.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87, 13(2): 150~157
45. 萬興生、胡 萃. 大菜粉蝶顆粒體病毒與蝶蛹金小蜂在菜粉蝶生物防治中的相互關係. 昆蟲天敵, 1987, 9(3): 177~183
46. 胡 萃等. 蝶蛹金小蜂散放試驗. 昆蟲天敵, 1987, 9(4): 199~202
47. 胡 萃、王 韌. 國外套用微生物防治雜草的進展. 生物防治通報, 1987, 3(1): 35~38
48. 胡 萃、萬興生. 蝶蛹金小蜂性比的研究. 昆蟲學報, 1988, 31(3): 332~335 (SCI收錄)
49. 陳建國、胡 萃、馬 可. 套用菜粉蝶顆粒體病毒單克隆抗體對不同株病毒進行抗原分析. 病毒學報, 1988, 4(2): 137~141
50. 陳建國、胡 萃、金 偉等. 家蠶微粒子孢子單克隆抗體的研製及其在檢測上的初步套用. 蠶業科學, 1988, 14(3): 168~170
51. 葉恭銀、胡 萃. 基因工程在害蟲治理中的套用. 中國農學通報, 1988, 4(5): 15~18
52. 朱俊慶、萬興生、胡 萃. 茶斑蛾顆粒體病毒研究初報. 茶葉科學, 1989, 9(1): 89~90
53. 陳建國、滕俊琳、胡 萃、馬 可. 抗家蠶濃核症病毒單克隆抗體的製備及其在診斷上的套用. 病毒學報, 1989, 5(1): 77~82
54. 俞曉平、巫國瑞、胡 萃. 水稻品種對白背飛虱的抗性及其與稻株營養成分的關係. 中國水稻科學, 1989, 3(2): 56~61
55. 俞曉平、巫國瑞、胡 萃. 水稻抗蟲遺傳分析及其利用. 世界農業, 1989, (6): 36~38
56. 梁細弟、胡 萃. 野蠶黑卵蜂的生物學考查. 蠶業科學, 1989, 15(2): 95~99
57. 胡 萃、吳曉晶、何占演、周渭泉、石淑麗. 天蠶營養指標的研究. 蠶業科學, 1989, 15(4): 212~216
58. 沈志成、胡 萃、龔 和. 瓢蟲人工飼料的研究進展. 昆蟲知識, 1989, 26(5): 313~316
59. 繆克存、胡 萃. 褐刺蛾和扁刺蛾染色體數的觀察. 昆蟲知識, 1989, 26(6): 340~342
60. 葉恭銀、胡 萃. 單克隆抗體在昆蟲學中的套用. 生物科學動態, 1989, (3): 13~18
61. 俞曉平、巫國瑞、胡 萃. 水稻品種對白背飛虱耐性和抗生性的研究. 植物保護學報, 1990, 17(4): 327~330
62. 呂招來、胡 萃、鐘 江、樂雲仙. 油桐尺蠖核型和木橑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的限制性內切酶分析. 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0, 29(4): 418~422
63. 沈志成、胡 萃、龔 和. 幾種瓢蟲的卵黃蛋白抗原同源性及亞基結構的研究.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0, 16(4): 352~356
64. 俞曉平、巫國瑞、胡 萃. 不同水稻品種對白背飛虱產卵的影響.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0, 16(1): 61~65
65. 胡 萃、葉恭銀等. 茶尺蠖NPV對茶尺蠖幼蟲取食及生長發育的影響.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0, 16(2): 113~118
66. 李雲壽、胡 萃. 茶尺蠖幼蟲在茶葉和人工飼料上的取食行為. 雲南農業大學學報, 1990, 5(2): 89~96
67. 葉恭銀、胡 萃. 溫度對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增殖動態的影響. 病毒學雜誌, 1990, 4(4): 397~403
68. 朱俊慶、葉恭銀、胡 萃. 茶樹抗蟲性研究概況. 茶葉, 1990, 16(4): 19~21
69. 劉冠峰、汪 珂、郭桂雲、胡 萃、何占演. 天蠶繭絲的性狀和繅絲特性. 絲綢, 1990, (4): 50~53
70. 胡 萃、吳曉晶、葉恭銀等. 天蠶飼育時期的比較研究. 絲綢, 1990, (4): 48~50
71. 胡 萃、洪 鍵、高其康、吳曉晶、葉恭銀. 天蠶和柞蠶卵殼表面超微結構的研究. 見: 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3~7, 圖版3
72. 洪 鍵、高其康、胡 萃、葉恭銀. 天蠶幼蟲頭部的掃描電鏡觀察. 見: 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10~13, 圖版6
73. 葉恭銀、張志鈺、胡 萃. 天蠶幼蟲腹足趾鉤的觀察. 見: 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21~22
74. 胡 萃、洪 健、葉恭銀. 天蠶絲腺的顯微形態與超微結構研究. 見: 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23~28, 圖版3
75. 洪 鍵、胡 萃、高其康、葉恭銀. 天蠶絲腺腔中液狀絲物質的超微形態及其與繭絲結構的關係. 見: 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29~33, 圖版2
76. 洪 健、胡 萃、葉恭銀等. 天蠶成蟲觸角的掃描電鏡觀察. 見: 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34~38 圖版3
77. 高其康、胡 萃、範文濤. 天蠶飼料植物研究I: 六種殼斗科植物葉片的超微結構觀察. 見: 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48~52, 圖版4
78. 胡 萃、葉恭銀、吳曉晶等. 天蠶生物學特性觀察. 見: 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55~64
79. 胡 萃、吳曉晶、何占演等. 天蠶營養指標的測定. 見: 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74~81
80. 胡 萃、葉恭銀、徐林海等. 天蠶幼蟲取食行為的觀察. 見: 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82~87
81. 胡 萃、葉恭銀、吳曉晶. 天蠶幼蟲體重增長的Logistic曲線. 見: 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88~91
82. 陳 益、曾廣文、胡 萃. 天蠶蠶沙中葉綠素含量的初步測定. 見: 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95~96
83. 胡 萃、吳曉晶、葉恭銀等. 華東地區天蠶飼育時期的比較. 見: 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99~106
84. 葉恭銀、胡 萃、葉志毅. 白櫟和麻櫟作為天蠶飼料的初步比較. 見: 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117~120
85. 胡 萃、吳曉晶、葉恭銀等. 天蠶人工飼料的初步篩選. 見: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121~128
86. 劉冠峰、汪 珂、郭桂雲、胡 萃等. 天蠶繭絲的性狀和繅絲特性. 見: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151~158, 圖版2
87. 葉恭銀、洪 健、胡 萃. 天蠶繭層表面白色粉末的觀察與分析. 見: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175~177
88. 劉冠峰、張賢璋、胡 萃等. 天蠶繭工廠試繅報告. 見:天蠶研究論文集, 1991, 183~185
89. 沈志成、胡 萃、龔 和. 龜紋瓢蟲的生殖生物學和人工飼料的研究. 見: 全國瓢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1991, 114~120
90. 沈志成、胡 萃、龔 和. 瓢蟲的人工飼料及其對生殖的影響. 見: 全國瓢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1991, 145~153
91. 葉恭銀、胡 萃. 適用於高溫季節的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製劑的篩選. 植物保護學報, 1991, 18(3): 215~220
92. 葉恭銀、胡 萃. 三種主要環境因子對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毒力的影響. 套用生態學報, 1991, 2(3): 269~274
93. 葉恭銀、胡 萃、洪 健. 溫度對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形態發生的影響.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1, 17(2): 185~191
94. 陳品南、胡 萃、程家安. 野蠶黑卵蜂的功能反應和干擾反應.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1, 17(4): 396~400
95. 陳品南、胡 萃、程家安. 溫濕度對野蠶黑卵蜂實驗種群動態的影響. 生態學報, 1991, 11(3): 225~231
96. 陳品南、胡 萃、程家安. 野蠶卵和野蠶黑卵蜂寄生卵的空間分布型及其套用. 蠶業科學, 1991, 17(3): 131~136
97. 俞曉平、巫國瑞、胡 萃. 水稻抗蟲性與天敵作用的協調利用. 植物保護, 1991, (2): 31~33
98. 俞曉平、巫國瑞、胡 萃. 遙感技術在昆蟲監測中的套用. 世界農業, 1991, (3): 31~33
99. 俞曉平、巫國瑞、胡 萃、徐啟強. 植物殺蟲劑防治害蟲的研究進展. 世界農業, 1991, (12): 32~33
100. Yu Xiaoping, Wu Guorui, Hu Cui. Resistance of selected rice varieties to brown planthopper and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1, 16(3): 15
101. 陳建國、胡 萃等. 家蠶微粒子孢子單克隆抗體的研製及其在檢測上的初步套用. 見: 家蠶微粒子病資料選編. 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1, 197~199
102. 胡 萃、葉恭銀、王選民. 江浙野桑蠶寄生性天敵調查及群落結構分析. 植物保護學報, 1992, 19(4):337~344
103. 陳品南、胡 萃. 野蠶黑卵蜂對不均勻分布寄主的寄生行為反應. 見: 青年生態學者論叢(二).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 367~370
104. 葉恭銀、胡 萃、朱俊慶、商建農. 高溫條件下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對茶尺蠖繁殖的影響. 中國病毒學, 1992, 7(3):283~288
105. 葉恭銀、胡 萃、朱俊慶、商建農. 菊花葉片作為茶尺蠖飼料並用於其核型多角體病毒增殖的研究. 華東昆蟲學報, 1992, 1(2):27~33
106. 葉恭銀、胡 萃、洪 健、朱俊慶、商建農. 茶奕刺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形態和毒力的研究. 浙江農業學報, 1992, 4(3):133~136
107. 沈志成、胡 萃、龔 和. 取食雄蜂蛹粉對龜紋瓢蟲和異色瓢蟲卵黃髮生的影響. 昆蟲學報, 1992, 35(3): 273~278
108. 呂仲賢、楊樟法、胡 萃. 害蟲對蘇雲金桿菌的抗性概述. 植物保護, 1992, 18(6): 33~35
109. 俞曉平、周惠靜、胡 萃. 利用昆蟲防治雜草的生態學. 國外農學—植物保護, 1992, 5(4): 12~14
110. Yu Xiaoping, Wu Guorui, Hu Cui.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on the survival and fecundity of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2, 17(2): 26
111. 李雲壽、胡 萃. 茶尺蠖人工飼料的研究. 華東昆蟲學報, 1992, 1(1): 35~40
112. 胡 萃、吳曉晶、王選民. 珍稀瀕危昆蟲—中華虎鳳蝶的生物學. 昆蟲學報, 1992, 35(2): 195~199
113. 胡 萃、葉恭銀、吳曉晶、方屹豪. 珍稀瀕危蝴蝶—中華虎鳳蝶的半純飼料.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2, 18(2):1~6
114. 汪 珂、劉冠峰、胡 萃. 出蛾天蠶繭殼繅絲的研究. 絲綢, 1992, (6): 10~11
115. 劉冠峰、須亞平、胡 萃. 天蠶繭工藝特性的統計分析. 浙江絲綢工學院學報, 1992, 9(4): 1~5
116. 劉冠峰、胡 萃. 天蠶絲立繅生產分析. 現代絲綢, 1992, (2): 1~4
117. 洪 健、胡 萃、葉恭銀. 七種天蠶蛾科昆蟲卵殼氣孔結構的掃描電鏡觀察. 電子顯微學報, 1992, 11(4):275~280
118. 陳建國、胡 萃. 抗家蠶濃核症病毒單克隆抗體實用化研究.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2, 18(1): 7~10
119. 胡 萃、葉恭銀、朱俊慶、商建農. 茶尺蠖幼蟲期寄生天敵群落結構及其演變的分析. 茶葉科學, 1993, 13(2):87~91
120. 洪 健、葉恭銀、胡 萃. 茶尺蠖成蟲觸角感覺器的掃描電鏡觀察.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3, 19(1):53~56
121. 胡 萃、葉恭銀、朱俊慶、商建農、江冬友. 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的生產工藝流程. 茶葉, 1993, 19(2):23~26
122. 胡 萃、葉恭銀、王選民. 野蠶黑卵蜂性比的研究.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3, 19(2):121~127
123. 高其康、胡 萃. 野蠶黑卵蜂觸角感器的超微結構研究.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3, 19(4): 399~404
124. 胡 萃、葉恭銀、王選民. 野蠶黑卵蜂卵粒寄生率與卵塊寄生率關係的分析. 蠶業科學, 1993, 19(2):121~122
125. 胡 萃、葉恭銀、李子川. 蝶蛹金小蜂性比、寄生密度分布及兩者關係的數學模擬. 昆蟲天敵, 1993, 15(1):33~38
126. 俞曉平、巫國瑞、胡 萃. 作物耐蟲性研究概況. 昆蟲知識, 1993, 30(2): 121~123
127. 劉冠峰、王曉玲、胡 萃. 天蠶絲的熱分析與分子結構. 浙江絲綢工學院學報, 1993, 10(1:): 1~5
128. 胡 萃、葉恭銀、王選民、施錫珍. 天蠶稚蠶期室內飼育方式的比較. 昆蟲知識, 1993, 30(4):240~242
129. Hu Cui, Ye Gongyin, Xu Linhai. Comparison of Quercus fabri and Quercus acutissima as fodder plant of Antheraea yamamai. Wild Silkmoths’92, 1993, 65~69
130. 洪 健、胡 萃、葉恭銀. 珍貴瀕危蝴蝶—中華虎鳳蝶的掃描電鏡研究. 電子顯微學報, 1993, 12(1):13
131. 葉恭銀、胡 萃. 茶尺蠖感染核型多角體病毒後病死時間分布的數學模擬. 生態學報, 1994, 14(2):196~200
132. 葉恭銀、胡 萃、朱俊慶、商建農. 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對宿主種群的控制作用. 植物保護學報, 1994, 21(3):231~237
133. 葉恭銀、胡 萃、陸晨音、李子川. 昆蟲核型多角體病毒增殖與溫度關係的數學模型.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4, 20(1):21~23
134. 葉恭銀、胡 萃、朱俊慶、商建農. 溫度和寄主蟲齡對單白綿絨繭蜂生長發育的影響. 生物防治通報, 1994, 10(1):15~17
135. 洪 健、胡 萃、葉恭銀. 茶尺蠖表面形態的掃描電鏡研究. 電子顯微學報, 1994, 13(5):340
136. 呂仲賢、楊樟法、胡 萃. 亞洲玉米螟幼蟲在無毒棉和有毒棉上的取食反應. 植物保護學報, 1994, 21(3):215~219
137. 呂仲賢、楊樟法、胡 萃. 空氣污染對害蟲種群的促進作用. 環境污染與防治, 1994, 16(6): 30~32
138. 胡 萃、徐志宏、史永善. 天蠶的三種寄生性天敵. 蠶業科學, 1994, 20(1): 58~59
139. Ye Gongyin, Hu Cui. Study on artificial diet of Antheraea yamamai with Quercus fabri as leaf factor. Int. J. Wild Silkmoth & Silk, 1994, 1(1):80~83
140. Hu Cui, Gongyin Ye. The effect of two fodder plan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Japanese oak silkworm, Antheraea yamamai. Entomologia Sinica, 1994, 1(3): 251~258
141. 葉恭銀、胡 萃. 珍貴絹絲昆蟲天蠶的半純飼料. 武夷科學, 1994, 11: 59~64
142. Hu Cui, Ye Gongyin, Lu Xuefang. Preliminary studies on effects of Jinlu, an imidazole derivate with water solubility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Japanese oak silkworm, Antheraea yamamai. Int. J. Wild Silkmoth & Silk, 1994, 1(1):99~102
143. 胡 萃、葉恭銀、陸雪芳. 咪唑類化合物誘導天蠶產生三眠蠶的最佳溫度選擇. 浙江農業學報, 1994, 6(2):185~187
144. 葉恭銀、胡 萃. 天蠶研究新進展. 國外農學—蠶業, 1994, (2):11~15
145. 葉恭銀、胡 萃、陸晨音、李子川. 核型多角體病毒對宿主昆蟲致死速率與溫度關係的數學模擬. 套用生態學報, 1995, 6(1):56~60
146. 葉恭銀、胡 萃、朱俊慶、商建農. 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對宿主幼蟲食物攝取與利用的影響.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5, 21(1):77~80
147. 高其康、胡 萃. 野蠶黑卵蜂成蟲觸角化學感器的超微結構和功能. 電子顯微學報, 1995, 14(4): 261~268
148. 高其康、胡 萃. 野蠶黑卵蜂寄主識別利它素的來源及性質.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5, 21(6): 583~587
149. 呂仲賢、楊樟法、胡 萃. 昆蟲對植物抗蟲性的誘導. 昆蟲知識, 1995, 32(1): 38~40
150. 呂仲賢、楊樟法、胡 萃. 螟長距繭蜂、玉米螟與春玉米間相互關係的初步研究. 套用生態學報, 1995, 6(1): 67~70
151. 呂仲賢、楊樟法、胡 萃. 玉米花粉對螟長距繭蜂成蟲壽命的影響. 華東昆蟲學報, 1995, 4(2): 61~64
152. 胡 萃、張傳溪. 淺論昆蟲產業開發.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5, 21(4): 331~336
153. 葉恭銀、胡 萃、陸雪芳. 咪唑類化合物對天蠶眠性和繭質的影響. 蠶業科學, 1995, 21(2):132~133
154. 葉興乾、王 向、胡 萃. 兩種螞蟻的食用營養成分分析和評價.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5, 21(3): 303~304
155. 胡 萃、馬玉堃. 法醫昆蟲學的歷史、現狀及今後展望. 昆蟲知識, 1995, 32(3): 184~186, 183
156. 呂仲賢、胡 萃、楊樟法. 飼料中氮和糖含量對亞洲玉米螟幼蟲取食的影響.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5, 21(6): 588~592
157. 俞曉平、胡 萃、K L Heong. 非作物生境對農業害蟲及其天敵的影響. 中國生物防治, 1996, 12(3):130~133
158. 俞曉平、胡 萃、K L Heong. 黑肩綠盲蝽在不同寄主植物葉蟬和飛虱卵上的生長和發育. 中國水稻科學, 1996, 10(4): 220~226
159. 俞曉平、胡 萃、K L Heong. 非稻田生境與稻飛虱卵期主要寄生蜂的關係.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6, 22(2): 115~120
160. 俞曉平、胡 萃、K L Heong. 稻飛虱和葉蟬的寄主範圍以及與非稻田生境的關係. 浙江農業學報, 1996, 8(3): 158~162
161. 陳天業、牟吉元、慕立義、李 美、胡 萃. 草蛉對農藥的敏感性. 中國生物防治, 1996, 12(1): 39~42
162. 陳天業、牟吉元、慕立義、胡 萃. 3種滅幼脲類殺蟲劑對中華草蛉成蟲的影響.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1996, 27(1): 99~101
163. Zhang Chuanxi, Hu Cui, Xu Junliang, Pan Qingxian. Effect of protein content in a semi-synthetic diet on the fourth instar larvae of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96, 22(5): 448~451
164. 葉恭銀、胡 萃、吳生泉. 天蠶雄性內生殖器官的結構及其發育的觀察. 浙江農業學報, 1996, 8(6): 368~371
165. Ye Gongyin, Hu Cui. Some features of silk-producing moths Tropicultura, 1996, 14(1): 30~33
166. 葉興乾、胡 萃. 昆蟲的脂類及其食用營養價值. 見: 生命科學研究與套用(朱 軍等主編),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1996, 419~421
167. 葉興乾、胡 萃. 食用昆蟲的研究進展. 食品與發酵工業, 1996, (4): 70~75、69
168. 葉恭銀、胡 萃、龔 和. 昆蟲卵黃髮生及其激素調控研究的最新進展. 見: 生命科學研究與套用(朱 軍等主編).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1996, 401~407
169. 呂仲賢、楊樟法、胡 萃. 寄主植物對亞洲玉米螟取食、生長發育和生殖的影響. 植物保護學報, 1996, 23(2): 126~130
170. 呂仲賢、胡 萃、楊樟法. 氮和糖對亞洲玉米螟幼蟲生長發育的影響. 浙江農業學報, 1996, 8(4): 222~225
171. 呂仲賢、葉恭銀、胡 萃、王桂躍、卜衛良.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亞洲玉米螟酯酶研究. 見: 中國植物保護研究進展(邱式邦主編).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 393~395
172. 王 根、張傳溪、金 偉、胡 萃、吳祥甫. 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基因組限制性酶酶切分析及其多角體基因的定位.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1996, 2(4): 387~392
173. 胡 萃、葉恭銀、朱俊慶、商建農. 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茶園套用研究. 武夷科學, 1997, 13: 215~220
174. 陳品南、梁細弟、胡 萃. 野蠶黑卵蜂繁育寄主的研究. 蠶業科學, 1997, 23(2): 65~69
175. 林華峰、許宜斌、劉樹紅、胡 萃. 關於白僵菌菌株的培養性狀及其與酯酶型相關性的研究. 見: 中國蟲生真菌研究與套用, 第4卷, 北京: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1997, 154~160
176. 林華峰、程文明、李增智、樊美珍、胡 萃. 白僵菌酯酶同工酶譜的株間異型及其蟲體復壯後的變化. 見: 中國蟲生真菌研究與套用, 第4卷, 北京: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1997, 161~165
177. 彭 宇、趙敬釗、陳 建、胡 萃. 我國關於蜘蛛的研究和利用進展. 蛛形學報, 1997, 6(1): 69~73
178. 高其康、胡 萃、朱良鵬. 不同茶多酚含量的茶樹品種對茶尺蠖幼蟲生長發育的影響. 武夷科學, 1997, 13: 211~214
179. 俞曉平、胡 萃、K L Heong. 稻田生態系統中飛虱、葉蟬及其天敵的種群動態和相互關係. 科技通報, 1997, 13(4): 205~210
180. 傅 強、張志濤、胡 萃. 寄主經歷對稻褐飛虱致害特性的影響. 昆蟲學報, 1997, 40(S): 116~121
181. 李雲壽、胡 萃. 限制取食時間對茶尺蠖生長發育的影響.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7, 23(5): 533~535
182. 胡 萃、葉恭銀、袁德成. 珍貴瀕危蝴蝶—中華虎鳳蝶幼蟲的取食行為.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7, 23(3): 229~233
183. 洪 健、葉恭銀、胡 萃、松村行栄. 虎鳳蝶成蟲口器的超微形態觀察. 武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7, 電子顯微專刊, 93~94
184. 洪 健、葉恭銀、方月鮮、胡 萃. 天蠶後部絲腺液狀絲素的液泡形成.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1997, 28(S): 1~4
185. 洪 健、葉恭銀、胡 萃、松村行栄. 四種虎鳳蝶成蟲觸角的超微形態觀察.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1997, 28(S): 5~10
186. Ye Gongyin, Hu Cui, Gong He. Differences in ovarian development and vitellogenesis between the trimolter and tetramolter of the Japanese oak silkworm, Antheraea yamamai. Int. J. Wild. Silkmoth & Silk, 1997, 3: 7~13
187. 葉恭銀、胡 萃、陸雪芳. 咪唑類化合物對天蠶幼蟲生長發育的影響. 武夷科學, 1997, 13: 204~210
188. 葉恭銀、胡 萃、張志鈺. 珍貴絹絲昆蟲天蠶雌性內生殖器官的結構及其發育.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7, 23(4): 369~374
189. 林永麗、胡 萃、葉恭銀. Methoprene對天蠶生長發育及飼料轉化效率的影響.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7, 23(5): 515~519
190. 洪 健、葉恭銀、方月鮮、胡 萃. 柞蠶後部絲腺細胞的超微結構研究.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 1997, 17(S): 188~189
191. 葉興乾、蘇 平、胡 萃. 黃粉蟲主要營養成分的分析和評價.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7, 23(S):35~38
192. 胡 萃、張傳溪. 日本昆蟲產業開發的現狀與展望. 昆蟲知識, 1997, 34(4): 247~250
193. 胡 萃、王江峰. 第20屆國際昆蟲學大會上法醫昆蟲學論文簡要介紹與分析. 昆蟲知識, 1997, 34(4): 250~251
194. 馬玉堃、胡 萃. 杭州地區屍食性昆蟲種類與生物學特性的初步研究.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7, 23(4): 375~380
195. 呂仲賢、胡 萃、楊樟法. 亞洲玉米螟幼蟲對氮、糖的吸收和利用. 昆蟲學報, 1997, 40(2): 151~157
196. 張傳溪、王 根、胡 萃、吳祥甫等. HaSNPV蛋白激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研究.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 1997, 29(3): 322~326 (SCI收錄)
197. 陳天業、胡 萃、牟吉元. 大草蛉幼蟲消化道的解剖學研究. 見: 昆蟲學研究進展,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7, 284~287
198. 俞曉平、胡 萃、K L Heong. 不同生境源的稻飛虱卵寄生蜂對寄主的選擇和寄生特性. 昆蟲學報, 1998, 41(1): 41~47
199. 林華峰、樊美珍、李增智、胡 萃. 不同溫濕度下白僵菌對松毛蟲的侵染致病效應. 套用生態學報, 1998, 9(2): 195~200
200. 林華峰、黃 勃、李增智、胡 萃. 白僵菌在松毛蟲體上宿存侵染的電鏡掃描觀察. 菌物系統, 1998, 17(4): 344~348
201. 林華峰、李增智、胡 萃. 不同環境中松毛蟲感染白僵菌過程的組織病理變化.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1998, 25(4): 330~335
202. 彭 宇、胡 萃、趙敬釗. 擬水狼蛛染色體的初步觀察.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8, 24(3): 291~294
203. 葉恭銀、胡 萃、舒慶堯. 轉基因抗蟲水稻的轉育及其合理持續利用. 見: 跨世紀農業發展研究(程家安、周偉軍主編).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8, 406~414
204. 邢連喜、胡 萃、程家安. 尖唇散白蟻的砂粒屏障防護研究. 白蟻科技, 1998, 15(3): 17~20
205. 高其康、胡 萃、方月鮮. 離體茶多酚對茶尺蠖幼蟲消化道的影響.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8, 24(S): 116~118
206. 高其康、胡 萃、毛 劍. 離體茶多酚對茶尺蠖幼蟲發育的影響.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8, 24(S): 19~21
207. 林永麗、胡 萃、葉恭銀. 保幼激素類似物對天蠶後部絲腺絲蛋白合成的影響. 蠶業科學, 1998, 24(1): 55~57
208. 葉恭銀、胡 萃、龔 和. 天蠶卵黃蛋白的主要理化性質. 蠶業科學, 1998, 24(4): 248~249
209. 葉恭銀、胡 萃、張鴻翔. 珍貴絹絲昆蟲──天蠶蠶蛾翅振行為觀察. 華東昆蟲學報, 1998, 7(2): 23~28
210. 葉興乾、胡 萃. 黃粉蟲幼蟲蛋白質的提取研究. 中國食品學報, 1998, 2(1): 34~39
211. Ye Xingqian, Hu Cui, Wang Xiang. Chemical evalution of the nutritive value of 7 species of Coleoptera larva. J. Zhejiang Agri. Univ., 1998, 24(1): 101~106
212. 葉興乾、胡 萃、王 向. 6種鱗翅目昆蟲的食用營養成分分析. 營養學報, 1998, 20(2): 224~228
213. 馬玉堃、胡 萃、閔建雄. 溫度對4種常見屍食性蠅類生長發育的影響及其法醫學意義. 中國法醫學雜誌, 1998, 13(2): 81~84
214. 張傳溪、胡 萃、何家祿、季 平、吳祥甫. BmNPV的PK基因和桿狀病毒PK基因的進化分析. 蠶業科學, 1998, 24(1): 26~34
215. 張傳溪、孫建新、王 根、胡 萃、吳祥甫. EoNPV的限制性酶切圖譜及polyhedrin基因和egt 基因的定位.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1998, 4(1): 55~59
216. 張傳溪、孫建新、姜育蕾、胡 萃、吳祥甫. 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HindⅢ –K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及其分析. 中國病毒學, 1998, 13(2): 144~149
217. 張傳溪、胡 萃、吳祥甫. BmNPV蛋白激酶基因核苷酸序列、轉錄和缺失分析.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 1998, 30(2): 185~190
218. 陳天業、胡 萃、牟吉元. 草蛉與農藥. 見: 中國無公害農業的發展策略和途徑(俞曉平主編).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8, 56~62
219. 李雲壽、胡 萃、趙善歡. 印楝素及印楝提取物對昆蟲作用機理的研究進展. 見: 中國無公害農業的發展策略和途徑(俞曉平主編).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8, 92~100
220. 葉恭銀、胡 萃. 寄生蜂防禦寄主免疫系統的策略及其在害蟲防治中的套用前景. 見: 中國無公害農業的發展策略和途徑(俞曉平主編).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8, 139~146
221. 俞曉平、胡 萃、K. L. Heong. 非稻田生境調節技術及其在無公害農業中的套用. 見:中國無公害農業的發展策略和途徑(俞曉平主編).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8, 168~172
222. 袁德成、買國慶、薛大勇、胡 萃、葉恭銀. 中華虎鳳蝶棲息地、生物學和保護現狀. 生物多樣性, 1998, 6(2): 105~115
223. 洪 健、葉恭銀、胡 萃、松村行栄. 四種虎鳳蝶翅面斑紋特徵及鱗片的超微結構.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8, 24(S): 45~50
224. 曾曉慧、喻子牛、胡 萃. 蘇雲金桿菌Cry1C毒素對甜菜夜蛾幼蟲生長發育、存活及取食行為的影響.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9, 25(1): 62~68
225. 曾曉慧、喻子牛、胡 萃. 蘇雲金芽孢桿菌在防治夜蛾科害蟲中的套用. 昆蟲天敵, 1999, 21(1): 38~42
226. 林華峰、黃 勃、李增智、胡 萃. 白僵菌不同菌株DNA擴增圖譜與其來源的相關性分析. 菌物系統, 1999, 18(1): 73~78
227. 李學榮、洪 健、忻亦芬、胡 萃. 煙蚜繭蜂成蟲的掃描電鏡觀察. 電子顯微學報, 1999, 18(S): 227~228
228. 李學榮、胡 萃、忻亦芬. 煙蚜繭蜂Aphidius gifuensis 滯育誘導研究.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1999, 25(4): 435~438
229. Zeng Xiaohui, Ouyang Liming, Wu Jianhong, Yu Ziniu, Hu Cui. Sel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resistance of Spodoptera exigua and Plutella xylostella to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n: Biotechnology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Vol.3 (Yu Ziniu, Sun Ming and Liu Ziduo eds.), Beijing, New York: Science Prees, 1999, 182~183
230. Ye Gongyin, Shu Qingyao, Yao Hongwei, Cui Hairiu, Cheng Xiongying, Hu Cui, Xia Yinwu, Gao Mingwei, I. Altossar. Field 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of transgenic rice containing a synthetic cry1Ab gene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 to two stem borers. In: Biotechnology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Vol.3 (Yu Ziniu, Sun Ming, Liu Ziduo eds.), Beijing, New York: Science Press, 1999, 201
231. 許永玉、牟吉元、胡 萃. 中華通草蛉的研究與套用. 昆蟲知識, 1999, 36(5): 313~315
232. 邢連喜、胡 萃、程家安. 西北地區白蟻調查.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9, 25(1): 81~85
233. 韓桂彪、馬瑞燕、杜家緯、胡 萃、李連昌. 棗鐮翅小卷蛾性信息素通訊系統. 昆蟲學報, 1999, 42(1): 25~30
234. 韓桂彪、杜家緯、胡 萃、李連昌. 環境溫度和光周期對棗鐮翅小卷蛾求偶活動及性信息素釋放的影響. 林業科學, 1999, 35(2): 75~81
235. 洪 健、葉恭銀、林永麗、方月鮮、胡 萃. 咪唑類化合物──金鹿三眠素對天蠶幼蟲絲腺超微結構的影響. 電子顯微學報, 1999, 18(5): 486~495
236. 葉恭銀、胡 萃、洪 鍵、方月鮮. 珍貴絹絲昆蟲──天蠶精子的超微結構及其在生殖管道中的變化. 電子顯微學報, 1999, 18(2): 169~176
237. Ye Gong-yin, Hu Cui, Gong He. Effect of precocene Ⅱ on ovarian development and vitellogenesis of the Japanese oak silkworm, Antheraea yamamai. Int. J. Wild Silkmoth and Silk, 1999, 4: 47~52
238. Lin Yong-li, Ye Gong-yin, Hu Cui. Effect of an imidazole derivative, Jinlu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sterior silkgland in the Japanese oak silkworm, Antheraea yamamai. Int. J. Wild Silkmoth and Silk, 1999, 4: 53~56
239. 葉恭銀、胡 萃、洪 鍵、龔 和. 天蠶卵黃原蛋白的合成、運轉與沉積. 昆蟲學報, 1999, 42(3): 225~233, 圖版2
(部分英文題目論著略)
241. 林永麗、胡 萃、葉恭銀. 天蠶三眠和四眠蠶生長發育及飼料轉化率的比較. 浙江農業學報, 1999, 11(1): 51~54
242. 葉恭銀、胡 萃、龔 和. 保幼繳素和蛻皮激素對天蠶卵巢發育的影響.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9, 25(3): 276~280
243. 姚洪渭、葉恭銀、胡 萃、袁德成. 溫度對中華虎鳳蝶幼蟲生存與生長發育的影響. 昆蟲知識, 1999, 36(4): 199~202
244. 洪 健、葉恭銀、邢連喜、胡 萃、松村行栄. 虎鳳蝶屬雄性外生殖器超微結構的比較. 昆蟲學報, 1999, 42(4): 381~386, 圖版Ⅰ、Ⅱ、Ⅲ
245. 洪 鍵、葉恭銀、胡 萃、松村行栄. 虎鳳蝶屬幼蟲的超微形態比較. 電子顯微學報, 1999, 18(S): 229~230
247. 姚洪渭、葉恭銀、胡 萃、袁德成. 中華虎鳳蝶杭州與南京種群主要生物學特徵的比較.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9, 25(3): 311~314
248. 張傳溪、胡 萃. 以桿狀病毒為載體在昆蟲細胞和蟲體中表達外源基因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見: 資源昆蟲學研究進展(中國林科院資源昆蟲所編). 昆明: 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15~21
249. 張傳溪、貢成良、胡 萃、吳祥甫. 桿狀病毒包涵體蛋白基因的進化.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9, 25(1): 69~76
250. 牛長纓、雷朝亮、胡 萃. 家蠅幼蟲消化道的解剖和鎘中毒時的症狀觀察.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1999, 18(1): 24~27
251. 李雲壽、鄒華英、胡 萃、趙善歡. 川楝素對斜紋夜蛾幼蟲取食行為的影響. 華東昆蟲學報, 1999, 8(2): 99~102
252. 王江峰、胡 萃、閔建雄. 不同屍體材料上蠅類滋生及絲光綠蠅Lucilia sericata生長發育比較.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 1999, 6(1): 52~57
253. 彭 宇、胡 萃、趙敬釗、文正在. 真水狼蛛的抗逆力研究. 蛛形學報, 1999, 8(2): 73~75
254. 邢連喜、胡 萃、程家安. 四種白蟻的線粒體DNA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研究(等翅目: 鼻白蟻科, 木白蟻科). 昆蟲分類學報, 1999, 21(3): 181~185
255. 葉恭銀、胡 萃、舒慶堯、崔海瑞、高明尉. 轉蘇雲金桿菌毒蛋白基因水稻抗螟性的離體葉片測定法. 植物保護學報, 2000, 27(1): 1~6
257. 蔡 峻、葉恭銀、胡 萃. 寄生對菜粉蝶蛹血淋巴中血細胞和可溶性蛋白組份的影響. 植物保護學報, 2000, 27(2): 151~156
258. 徐 穎、洪 健、胡 萃. 蝶蛹金小蜂成蟲觸角的掃描電鏡研究.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2000, 26(4): 394~398
259. 彭 宇、趙敬釗、胡 萃、陳 建. 真水狼蛛紡器的掃描電鏡觀察. 動物學報, 2000, 6(1): 14~18
260. 彭 宇、胡 萃、趙敬釗. 真水狼蛛卵黃蛋白的研究.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2000, 26(1): 69~74
261. 彭 宇、趙敬釗、陳 建、胡 萃. 食物對真水狼蛛發育和繁殖的影響. 昆蟲天敵, 2000, 22(1): 11~15
262. 葉恭銀、胡 萃、龔 和. 高溫對珍貴絹絲昆蟲──天蠶卵巢生長發育的影響. 生態學報, 2000, 20(3): 490~494
263. 葉恭銀、胡 萃、龔 和. 保幼激素和蛻皮激素對天蠶蛹期四種組織中轉氨酶活力的影響. 昆蟲學研究進展(吳孔明、陳曉峰主編),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133~139
264. 張傳溪、姜育蕾、胡 萃、吳祥甫. 人促紅細胞生成素基因在家蠶體中的高效表達. 生物工程學報, 2000, 16(1): 46~50
265. 張傳溪、胡 萃. 昆蟲資源利用及其產業化的回顧與展望. 昆蟲知識, 2000, 37(2): 89~96
266. 王江峰、胡 萃等. 4種屍食性蠅類卵的表面超微結構. 中山醫科大學學報, 2000, 21(4S): 10~12
267. 胡 萃、葉恭銀、洪 健、邢連喜、松村行栄. 關於虎鳳蝶屬諸種分類地位的初步討論. 見: 走向21世紀的中國昆蟲學(李典謨主編),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33~37
268. 朱光輝、葉恭銀、胡 萃. 昆蟲蟲齡的分級方法. 見: 走向21世紀的中國昆蟲學(李典謨主編),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159~164
269. 葉恭銀、呂慧平、蔣彩英、胡 萃. 昆蟲卵黃蛋白分子的多樣性與進化關係. 見: 走向21世紀的中國昆蟲學(李典謨主編),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178~189
270. 高其康、胡 萃. 野蠶黑卵蜂寄主識別利它素胺基酸組成及結構分析. 見: 走向21世紀的中國昆蟲學(李典謨主編),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259
271. 高其康、胡 萃. 野蠶黑卵蜂寄主識別利它素cDNA文庫構建及分析. 見: 走向21世紀的中國昆蟲學(李典謨主編),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260
272. 蔡 峻、葉恭銀、胡 萃. 昆蟲血細胞包囊作用的研究進展. 見: 走向21世紀的中國昆蟲學(李典謨主編),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263~269
273. 姚洪渭、蔣彩英、葉恭銀、程家安、胡 萃. 昆蟲生殖道中的抗菌肽. 見: 走向21世紀的中國昆蟲學(李典謨主編),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270~273
274. 武家才、張傳溪、胡 萃. Ha-P40基因克隆及部分序列測定. 見: 走向21世紀的中國昆蟲學(李典謨主編),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608~609
276. 劉 勇、倪漢祥、胡 萃. 昆蟲氣味結合蛋白研究進展. 昆蟲知識, 2000, 37(6): 367~371
277. 蔡 峻、呂慧平、葉恭銀、胡 萃. 寄生蜂多分DNA病毒的生理功能. 中國生物防治, 2000, 16(4): 171~176
278. 高其康、胡 萃. 溫度對野蠶黑卵蜂寄主利它素的影響. 昆蟲學報, 2000, 43(4): 373~379
279. 馬玉堃、胡 萃、閔建雄. 杭州地區豬屍體上昆蟲群落的組成與演替的初步觀察. 昆蟲學報, 2000, 43(4): 388~393
280. 王世貴、葉恭銀、胡 萃. 昆蟲對轉Bt殺蟲蛋白基因植物的抗性及其對策. 生物技術, 2000, 10(5): 27~31
281. 彭 宇、趙敬釗、劉鳳想、胡 萃. 溫度對真水狼蛛發育和繁殖的影響. 生態學報, 2000, 20(4): 606~610
282. 許永玉、胡 萃、牟吉元. 中華通草蛉雌性生殖系統發育分級及在測報上的套用.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2000, 26(6): 597~600
283. 呂慧平、蔡 峻、葉恭銀、徐紅星、胡 萃. 寄生對越冬代菜粉蝶蛹血淋巴中蛋白質和糖類代謝的影響.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2000, 26(6): 611~615
284. 許永玉、牟吉元、胡 萃. 中華通草蛉幼蟲捕食行為和捕食作用的研究. 生態學報, 2000, 20(S): 110~113
285. 葉恭銀、胡 萃、龔 和. 高溫對珍貴絹絲昆蟲-----天蠶睪丸生長發育的影響. 套用生態學報, 2000, 11(6): 851~855
287. 蔡 峻、呂慧平、葉恭銀、胡 萃. 假寄生對菜粉蝶蛹血細胞總數和包囊能力的影響.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2001, 27(1): 15~18
288. 劉志誠、葉恭銀、胡 萃. 轉基因抗蟲作物的研究進展. 科技通報, 2001, 16(S): 1~6
289. 馬玉堃、胡 萃、洪 鍵、閔建雄. 巨尾阿麗蠅幼蟲表皮幾丁質片層的秀射電鏡觀察.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 2001, 8(1): 41~45, 圖版2
291. 傅 強、張志濤、胡 萃. 同翅目昆蟲人工飼料飼養技術. 昆蟲知識, 2001, 38(2): 98~104
292. 王世貴、葉恭銀、胡 萃. 天敵與轉基因抗蟲植物的協同控害作用. 昆蟲知識, 2001, 38(3): 161~168
293. 韓桂彪、馬瑞燕、杜家緯、李連昌、胡 萃. 棗鐮翅小卷蛾雄蛾對性信息素的行為反應. 昆蟲學報, 2001, 44(2): 176~181
294. 林華峰、胡 萃. 蟲生真菌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 華東昆蟲學報, 2001, 10(1): 89~92
295. 朱光輝、葉恭銀、胡 萃. 第21屆國際昆蟲學大會上法醫昆蟲學論文簡介. 中國法醫學雜誌, 2001, 16(2): 127~128
296. 彭 宇、趙敬釗、胡 萃. 環境因子對真水狼蛛胚胎髮育的影響. 套用生態學報, 2001, 12(1): 95~98
297. 彭 宇、胡 萃、趙敬釗、陳 建. 真水狼蛛胚胎髮育過程中形態和主要化學物質含量的變化. 動物學報, 2001, 47(2): 190~195
298. 彭 宇、趙敬釗、胡 萃. 真水狼蛛幼蛛各齡的形態特徵和生長發育. 蛛形學報, 2001, 10(1): 22~25
299. 傅 強,張志濤,胡 萃等. 高溫處理後褐飛虱體內共生酵母菌和胺基酸需求的變化. 昆蟲學報, 2001, 44(4): 534~540
300. 傅 強,張志濤,胡 萃等. 飼料胺基酸對褐飛虱及其蜜露游離胺基酸的影響. 中國水稻科學, 2001, 15(4): 298~302
302. 胡 萃,葉恭銀. 百年來直接與昆蟲學有關的諾貝爾獎得主. 昆蟲知識, 2001, 38(5): 388~392
303. 葉恭銀,胡 萃. 法醫昆蟲學發展新趨勢. 見: 城市昆蟲學進展──全國第六屆城市昆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胡萃,程家安主編),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1, 92~98
304. 朱光輝,胡 萃,葉恭銀. 表皮碳氫化合物在城市昆蟲某些類群分類中的套用. 見: 城市昆蟲學進展──全國第六屆城市昆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胡萃,程家安主編),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1, 17~26
305. 朱光輝,胡 萃,葉恭銀. 用磷鎢酸還原法測定棕尾別麻蠅幼蟲尿酸. 見: 城市昆蟲學進展──全國第六屆城市昆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胡萃,程家安主編),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1, 116~118
306. 馬玉堃,胡 萃. 溫度對兩種常見麗蠅幼蟲體長變化的影響. 見: 城市昆蟲學進展──全國第六屆城市昆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胡萃,程家安主編),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1, 99~105
307. 王江峰,胡 萃,閔建雄. 棕尾別麻蠅幼蟲形態變化及其在死亡時間推斷中的套用探討. 見: 城市昆蟲學進展──全國第六屆城市昆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胡萃,程家安主編),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1, 106~111
308. 王江峰,胡 萃,閔建雄. 棕尾別麻蠅蛹形態變化及其用於日齡判斷的初步研究. 見: 城市昆蟲學進展──全國第六屆城市昆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胡萃,程家安主編),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1, 112~115

主持或參加的主要科研項目

(課題 )
1 、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蟲害減災控害治理系統( 2001-2003 ),浙江省科技廳“十五”重點攻關項目(編號 011102202 ),主持;
2 、生物多樣性在稻田害蟲可持續治理中的套用( 2001-2003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人才科技專項基金( RC97018 ),主持;
3 、植物源高效低毒殺蟲劑的研製和開發( 2002-2004 ),浙江省科技廳重大招標項目(編號: 021102533 ),主持;
4 、共生菌對褐飛虱致害性變異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學機理( 2003-20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30270199 ),主持;
5 、茭白新品種選育及其在無害化生產中的套用研究( 2004-2006 ),浙江省重點攻關項目( 2004C 22004 ),主持;
6 、褐飛虱共生菌的離體培養、分子鑑定和在不同地理種群特性研究中的套用( 2005-200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30470227 ),主持;
7 、高效低毒蔬菜專用生物殺菌劑創製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研究( 2004-2007 ),浙江省重大招標項目( 2004C 12015 ),主持;
8 、第二代新型生物農藥產業化中試與利用——高效植物源殺蟲劑的產業化中試研究( 2006-2009 ),浙江省重大科技招標項目( 2006C 12032 ),主持;

主要科研獲獎

1 、 2004 年 12 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茭白主要病蟲害治理關鍵技術及無害化生產”項目獲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 、 2002 年 11 月,浙江省科技進步獎,“褐飛虱致害性的檢測、變異規律及其在防治中的套用”項目獲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3 、 1996 年 10 月,農業部科技進步獎, “ 影響我國褐飛虱猖獗的國外蟲源地和褐飛虱長期預測的原理和方法 ” 項目獲壹等獎,第二完成人;
4 、 1997 年 12 月,國家科技進步獎,“影響我國褐飛虱猖獗的國外蟲源地和褐飛虱長期預測的原理和方法”項目獲三等獎,第二完成人;
5 、 1992 年 12 月,浙江省科技進步獎, “ 水稻品種對白背飛虱的抗性 ” 項目獲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6 、 1996 年 12 月, “ 影響我國褐飛虱猖獗的國外蟲源地和褐飛虱長期預測的原理和方法 ” 項目獲國家財政部,計委和科委頒發的國家八五重大成果獎,第二完成人;
7 、 2002 年 7 月,浙江省農業豐收獎,“生境多樣性對稻田天敵的保護作用及生境調節技術”項目獲貳等獎,第一完成人;
8 、 2004 年 12 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高產多抗雜交稻新組合協優 963 選育與推廣”項目獲二等獎,第五完成人;
9 、 2000 年 5 月,中國農科院科技進步獎,“褐飛虱人工飼料的創製及胺基酸營養研究”項目獲一等獎,第七完成人;
10 、 2006 年 11 月,“ 雷公藤殺蟲活性物質的提取和分離方法 ”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為第一發明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