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翯

胡羽高(1895—1957),胡翯,原名胡承羽,名翯(胡翯),字羽高。1895年出生於貴州省三都縣三合鎮。其父胡德金(字鎰光,原任雲南通判,後棄官從商。)長年往返黔桂湘經商致富,在三合建德金圖書館,購置圖書幾萬冊。光緒二十九年(1902)被盜匪殺害於柳江舟中,葬於廣西柳州市北原五里山。,

基本介紹

  • 本名:胡翯
  • 字號:羽高
  • 出生時間:1895
  • 去世時間:1957
生平事跡,胡羽高推廣體育運動,胡羽高與周西成、貴陽羽高橋,

生平事跡

胡羽高家庭富裕,自幼讀書,1917年畢業於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北師大),次年出任貴州省天柱縣縣長,時年23歲。後歷任貴陽、遵義、鎮遠、鎮寧等縣縣長。曾任貴州省視學、四川納奚設商事物總年長、湖南黔陽榷運分局長、貴州臨時參議會議長、黔湘邊區剿匪司令部(何鍵部)少將參議、黔湘兩省政府顧問(貴州駐湘代表);贛、粵、閩、湘、鄂、剿匪西路軍總司令部顧問,國民政府監察院雲貴監察署秘書、省參議員、國大代表等。
1926年—1929年,周西成主政貴州時,胡羽高出任貴陽縣縣長(今貴陽市)。胡羽高與周西成結識於他在天柱縣長任上,由於兩人志向相投,始結為金蘭之好。1928年胡羽高在兼任貴南馬路總監時,由於工作出色,周西成把圖雲關腳下貴南馬路上的一座小橋命名為“羽高橋”(現圖雲橋),並題書“羽高橋”一石碑立於橋旁。(此碑現仍嵌於一民房牆中)至今,羽高橋這一路段仍為貴南馬路的原始路段,當地的居民也一直沿用此地的貫稱“羽高橋”。當時貴南馬路的修築,多由市民、學生參與。胡羽高為表彰市民的這一勞苦高功,特於圖雲關山下石崖上題書、鑿刻“功邁五丁”四字,以此紀念貴陽民眾築路之壯舉。
1931年,毛光翔與王家烈為政權的明爭暗鬥日益激烈。胡羽高不願捲入兩人的矛盾之中,離鄉出任何鍵部隊少將參議;後兩年出任貴州駐湖南的政府代表。
1937年,胡羽高編撰《XX西竄記》,根據自己掌握的大量國民黨高層往來的電文、照片、報刊摘要、書刊以及一些散落於民間的有關紅軍的檔案、圖片、照片等;撰寫1934年—1935年國民黨圍追阻截紅軍長征的情況。在其所著書中披露了在上述期間國民黨軍閥之間的重重矛盾;披露了蔣介石利用圍堵紅軍長征之機,削弱和蠶食地方軍閥勢力之用心。書中也反映了紅軍反圍阻運用的戰略戰術,記錄了紅軍征戰轉移不擾民眾百姓之軍紀。
七七事變後,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接著在上海又爆發八一三事件,至此,迫於形勢之嚴峻,國民黨才同意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後,胡羽高派貼身侍衛陳國忠將他的《西竄記》書稿送往延安,但因途中國民黨檢查甚嚴,送書未果。(此書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不久,國民黨政治部長陳誠知道了這件事,十分惱怒,下令對胡羽高嚴厲查辦。但因胡羽高與何鍵、毛光翔等私交頗厚;與李宗仁關係較好;並且在貴州鄉內很有人緣,而且口碑不錯;再說胡羽高認為他寫的書是諍諍事實,而非個人杜撰。陳誠最終奈何不了胡羽高。不過,胡羽高也因此被解除軍職。
1940年,抗日的烽火席捲全國。從鎮遠縣長離任回鄉的胡羽高,因已無軍職不能隨軍出征抗日,便在鄉潛心編著《胡忠簡公年譜》,(根據湖南邵陽雙泉胡氏族譜記載,胡羽高是南宋抗金名臣胡銓的第二十三代嫡孫。胡銓(1102—1180)因抗金保國,參劾賣國奸賊秦檜,屢遭秦檜迫害,數次貶謫達二十三年之久,1180年胡銓歿,謚忠簡)
胡羽高想以祖先胡銓抗金保國之精神自勉,並號召國人為抗戰而各自努力。書成,蔣介石為此書題寫“民族正氣”四字,李宗仁也為此書題寫“孤忠亮節”;當時貴州的政要:吳鼎昌、平剛、王伯群、何輯五、周社番、鄭道儒、葉紀元等都為此書題詞題詩。此書後以《南宋抗敵鋤奸之模範人物》為題出版,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1944年,黔南事變,日寇進犯三都。身為省參議員的胡羽高,召集了在鄉的陸權武、楊志霖、黃德琦、李之培、吳奐、張德賢等人,率其聯絡鄉民,組成抗日游擊隊抗擊日軍,將日軍趕出三合。1944年12月8日,《大公報》中國軍隊克復三合報導:“我軍克服三合縣城,獨山西北擊退犯敵,現向獨山城攻擊前進。”抗戰勝利後,三都縣政府為其等請勛,胡羽高獲國民政府抗日勝利勳章。
1946年,胡羽高出任貴州省鎮寧縣縣長,首建鎮寧體育場,先施健民強身之舉。並於當年在貴陽開辦羽高書店,出版自己的著作。
1948年,胡羽高回鄉三都競選國大代表,在鄉獲高數票當選。
胡羽高雖久歷仕途,但生活簡樸,不嗜菸酒,為人正直,平易近人,熱心公益事業,關心桑梓建設。1928年,修築貴南馬路時,胡羽高出資在修築三合至羊勇關段(17公里),將三合支路聯通貴南馬路。1937年,胡羽高出資在鄉修建一棟三樓九間的房屋為義舍,無償供給從日戰區逃出的難民使用。四十年代,三都籌建縣民教館,胡羽高贈書一萬餘冊。1942年,三都籌建初級造紙職業學校,胡羽高出資並捐獻上壩稻田數畝(解放後,該校改為三都縣民族中學。)1945年,三都發生百年不遇的洪水,整個三都縣城一片汪洋(除地勢較高的上街),胡羽高積極協助縣政府組織救援,並自己出資獎勵救援人員。(凡救一溺水者,獎勵銀圓一塊。)後撰文《三都乙酉水災紀實》,致函省政府核准減免當年稅賦,減輕了當地人民的負擔。
胡羽高一生酷愛讀書,藏書和著書,四十年代就有藏書五萬餘冊。他親自編撰的有《三合縣誌略》、合作編撰的《鎮寧縣誌》;以及主持續編的《貴陽志》和參與續編的民國《貴陽通志》。胡羽高個人的著作有:《牂牁叢考》、《XX西竄記》、《胡忠簡公年譜》和《三都已酉水災紀實》。
1949年,全國解放,新中國成立。胡羽高因歷史反革命罪入獄,領刑無期。
1957年,胡羽高病逝於貴陽。
(文本參考:《三都水族自治縣誌》、《湖南邵陽雙泉胡氏族譜》)

胡羽高推廣體育運動

民國晚期,貴州還有一位秉承楊森旨意,積極推廣體育運動的縣長值得一提。他是鎮寧縣縣長鬍翯。胡翯(1895—1957),字羽高,貴州省三都縣三合鎮人。1917年畢業於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北師大)。歷任天柱、貴陽、遵義、鎮遠、鎮寧等縣縣長及國民政府監察院雲貴監察署秘書、省參議員、國大代表等要職。1957年,病逝於貴陽,終年62歲。
1946年,胡翯出任鎮寧縣縣長期間,積極推行楊森倡導的健民強身之舉。先後調動正心、錦屏、迎陽、安莊、雙明、安西、大山、四旗等8個鄉的民眾和縣保警隊全體官兵,在鎮寧縣城東郊黃土坡,修建了民眾體育場及游泳池。1947年1月15日,鎮寧縣民眾體育場竣工前夕,胡翯親自撰寫了《鎮寧縣民眾體育場碑記》,並由鎮寧縣的“聖手書生”彭鳳儀先生書寫在石碑上,民間石工巧匠王海清、黃樹先等鐫刻。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風霜,當年的石碑已蕩然無存,但一位有心人卻在鎮寧縣民眾體育場竣工之際,用簡陋的相機拍下了這塊石碑。照片雖已泛黃,但碑文依然清晰可見。
《鎮寧縣民眾體育場碑記》全文如下:
我中華民族犧牲血肉,抗戰8年,始博得日本狂寇無條件投降濺雪,公理伸張。欲保持此勝利之榮譽於無疆,仍須國人益自警惕,宵旰奮勉。乃戰事結束未閒兩年,而國內分崩離析,頗呈擾亂怠忽宴安之象。不思內憂,未泯外患,仍熾來日,大難未審暴發何時。古人云:居安思危,況今未安,其可忽乎哉?省府主席楊公子惠,高瞻及此,提倡體育,復興民族,深寓管仲治齊、文種治越、武侯治蜀,發奮圖強之遺意。余奉權鎮寧縣篆,仰體斯旨,亦欲振起民間萎靡閭閻之習。爰擇城東郊黃土坡,闢為民眾體育場及游泳池。以勞教民富,以力教民強,提高武德,健練魄軀。一旦有警,執銳披堅,乘風破浪,蔚為國用丁。茲海宇競爭,弱者肉則強者食,如印度、安(越)南、緬甸、朝鮮,可為殷鑑。倘不自力,則必受人宰割。故古之治邦國者,明恥教戰,又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今國步多艱,危機四伏。余忝膺百里之寄,安忍棄吾民乎?建此場池,與民朝夕,有志之士曷興乎?來掬我杞懷,敢告邦國。
時民國三十六年元月十五日三都胡翯記。
1947年2月7日,鎮寧縣民眾體育場落成典禮結束的當天,胡翯先生即主持舉行了首場“治安杯”籃球賽,並將落成典禮和此次比賽的情況及《鎮寧縣民眾體育場碑記》的照片一併報送給了楊森。

胡羽高與周西成、貴陽羽高橋

羽高橋就在圖雲關腳下,是一座石橋。由於這裡下雨時由圖雲關流下來的山水很大,沒有橋就上不了圖雲關,出不了貴陽城,因此在這座橋之前,肯定有橋,只是那橋是什麼樣子,史無記載,己說不清楚。的橋是1928年時由當時的貴築縣長鬍羽高捐資修建的,因橋聯圖雲關,故名“圖雲橋”。橋側的“圖雲橋”三字,還是當時的省主席周西成的手筆。不過人們為銘記胡羽高修橋補路之功,都不叫它圖雲橋,而叫“羽高橋”,一直叫到。這裡的社區,也稱為“羽高橋社區”。
說到羽高橋,就不能不說一說胡羽高這位鮮為人知的貴陽名人。
胡羽高,1805年生於三都縣三合鎮。22歲即任省視學兼黔南學監,23歲任天柱縣縣長,28歲任遵義縣縣長,31歲任貴陽縣長。以後又任少將參議、國大代表等職,是一位熱愛故土的英才。由於他與周西城政見一致,很受周西成器重。1928年,周西成決定開通貴州到廣西的公路時,為了讓周西成把通往他的家鄉三都的支線納入計畫,自己出資修建了三都支線上十幾公里的路和從貴陽上圖雲關的這座橋。圖雲關上有個羽高亭,大約也與此有關。胡羽高是很有來歷的,其先祖的先祖胡忠簡在朝為官,因上書宋高宗請斬秦檜獲罪,與歐陽修、楊邦義在江西並稱三忠公。蔣介石、李宗仁、王伯群等權貴,都因他出身高貴而與之交往並給予提攜。他所撰《共匪西竄記》一書,很有文獻價值。書中指出蔣介石利用追剿紅軍削弱地方勢力,記錄紅軍轉戰貴州所受圍追阻截的詳情,還客觀地敘述了紅軍過黔時對民眾秋毫無犯的情況。此書出版後,他命貼身侍衛送往延安。途中被陳誠查獲,他因此被奪去軍職。日寇侵占獨山、山都,他帶領家鄉人民奮起抵抗。抗日戰爭勝利後,他獲國民政府“抗戰勝利勳章”。 解放後,因歷史反革命罪,領刑無期,死於監獄。
說到此,還有必要說一說胡羽高與銅像台的關係。1929年周西成戰死於鎮寧之後,胡羽高為了感念周西成,在三都三合鎮建周公祠,塑周西成的銅像於其內。不到半年,貴州省參議會決定移該銅像於貴陽。貴陽銅像台上的周西城銅像,就是胡羽高所修三合周公祠中的那個銅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