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知鷙

胡知鷙

胡知鷙,女,中共中央原總書記胡耀邦的孫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知鷙
  • 性別:女
  • 祖父胡耀邦
人物簡介,人物事件,

人物簡介

胡知鷙,女,中共中央原總書記胡耀邦的孫女。

人物事件

2015年11月20日前夕,胡耀邦誕辰100周年,長孫女撰文追憶。
胡耀邦的長孫女知鷙和她的弟弟霽光胡耀邦的長孫女知鷙和她的弟弟霽光
2015年11月20日,是我親愛的爺爺——胡耀邦誕辰100周年的日子。每當我想起他慈祥豁達的笑容,思考問題時專注的眼神,帶有濃厚鄉音的國語,吃飯時兵貴神速的模樣,還有永遠敏捷快速的步伐,我就知道,他依然鮮活地活在我的心中。
爺爺匆匆離開我已經26年有餘。9490個日夜,我這一代人已經從少年步入了中年。從13歲開始,爺爺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奮鬥了整整60年。他工作的那個時期,正是黨中央堅定地把我們的祖國從危難之中挽救出來的時期。他以博大無私的勇氣打碎了大批無辜人們遭受冤假錯案的牢門。他在邪惡面前選擇了正義,在逆流面前選擇了良知,在誤會面前選擇了理解,在差異面前選擇了比較和包容。
有人說,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良知。我認為,爺爺用他一生的實踐和貫穿其間的勤奮,也為青年人們樹立了一座人格豐碑。
我眼中的爺爺,也和每個三代同堂家中那個會逗你開心的老人一樣。在我心裡爺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是一個普通的,會陪我玩兒,喊我“丫頭”的慈祥老人。
爺爺在世時總是風塵僕僕,我們也沒能給他過上一次生日。今年是爺爺誕辰一百周年,我謹從他的第三代人的視角回憶幾件家事,以示對爺爺的深情懷念,並感謝他對我的影響和養育之恩。
取名初議
先從爺爺給我起名字說起。我的爺爺奶奶有五個第三代的孩子,我還有兩個妹妹和兩個弟弟。我們的名字都是爺爺起的,從我們的名字中反應了他對第三代人的疼愛與期望。
因為我出生在文革年代,那是一個視文化為糟粕,輕視學習的時代。爺爺對這種社會現狀非常痛心,他希望年輕人要學知識,要懂科學的重要性,要有文化。我的名字“知鷙”是爺爺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頗費心思為我起的。“知”是爺爺希望我努力學習,以學習為樂趣。這也是爺爺對文革的一種反抗,他希望年青人不再受欺騙,文化知識才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智慧果。所以爺爺首先定了“知”這個字。“鷙”在辭源上解釋為:鳥類之猛者曰鷙;兀性之猛者曰鷙。爺爺的希望是我的性格能像鷙鳥一樣不怕困難,勇敢又堅強。為此,他還特地寫了一篇《取名初議》,其中這樣解釋我的名字及寄予的希望:
既然要在人世間生存,那就得從小努力追求知識,將自己一生獻給人民,不要自以為是天才,並警惕為騙子所騙。
……人們往往把女孩子叫小鳥,女孩子性格一般又失之於柔懦,希望長大後性格要勇猛一些。
爺爺給我起的名字一直陪伴著我。每當我在學習、工作中遇到困難挫折時,回憶起童年的往事,心中便充滿了無窮無盡的力量。
寄語青年
1987年12月,胡耀邦抄錄完馬克思畢業論文後給長孫女的附信手稿(胡知鷙供圖)
1987年12月,胡耀邦抄錄的馬克思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手稿(胡知鷙供圖)
1987年12月,爺爺用工整的毛筆字,一筆一划地為我抄錄了一篇馬克思在1835年8月的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全文共2843字。抄錄完畢,爺爺特地附信一封,也算是序言吧:“我抄錄的這篇作品,是馬克思17歲時在特利爾中學畢業考試的論文。在這篇論文裡,馬克思以他當時的獨特眼光和革命激情,論述了他準備為人類幸福而獻身的思想和志向。我認為這篇作品是值得向廣大青年同志推薦閱讀的。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抄寫並贈給長孫女胡知鷙。爺爺胡耀邦”。
為什麼爺爺會抄錄這篇文章給我,為什麼是在1987年呢?因為在這一年我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一次戴上了共青團的團徽。我忘不了當我戴上閃閃發亮的青年團團徽,驕傲地走到爺爺跟前時,爺爺那慈祥期盼的眼光。我是從少先隊走過來的孩子,我也忘不了,當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我的前胸時,爺爺也是用這種鼓勵的眼光注視著我。
正如他在給我的信中寫的那樣“這篇文章是值得向廣大青年同志推薦閱讀的”,可以看出,這種鼓勵與期盼不是僅給我一人的,而是給全國像我一樣幾億中國青少年的鼓勵與期盼。雖然這時候他已離開領導崗位,但對青年朋友的關懷依然如故。
後來,我從前輩沈寶祥伯伯收集的《胡耀邦詩集》中找到了這樣一首詩——《致文懷沙先生》:
騷作開新面,久仰先生名。
去歲饋珠玉,始悟神交深。
君自九嶷出,有如九嶷雲。
明知楚水闊,苦尋屈子魂。
不諳燕塞險,卓立傲蒼冥。
閉戶驚葉落,心悲秋早零。
心悲不是畏天寒,寒極翻作艷陽春。
艷陽之下種桃李,桃李芬芳春復春。
哲人暢曉滄桑變,一番變化一番新。
如今桃李千千萬,春蕾一綻更精神。
這首詩是爺爺去世之前8個月時寫給《離騷》楚辭專家文懷沙教授的。文懷沙教授認為這首詩是爺爺離開領導崗位後的自我展示。我認為,這首詩承載有他對中國青少年的熱情禮讚和美好祝願,更是他做青年工作的最大心愿。
公大於私
爺爺的樸素節儉,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生活作風對我影響至深。
記得小時候弟弟霽光有一次肺炎發燒,爸爸媽媽白天都要上班,沒有帶他去醫院,也可能是他們掉以輕心了,到了第三天半夜,弟弟突然出現了呼吸困難的症狀,只能趕去急診。那時爺爺已經是國家領導人了,由於夜晚很難臨時找到交通工具,就用了他的車送弟弟去醫院急診。其實,那時家裡也就這么一部車,連我奶奶都是走路上下班的。
爺爺知道用了他的車後非常生氣,家裡的火山就爆發了。爺爺立即要求:除了向組織如數上交車費以外,家裡的人還必須向組織承認錯誤,並且承諾下不為例。
可是,爺爺又何嘗不擔心長孫子的病情呢?我清楚地記得,第二天下午,我放學回家後,看見弟弟吃完藥躺在床上睡著了。我正望著窗外的秋日黃昏發獃,突然看到了爺爺和警衛秘書李漢平爺爺大步流星地從富強胡同6號大門進來。
“爺爺,爺爺!”我邊拍窗戶邊大聲呼喚。弟弟的小床就在窗邊,我一把抱起了弟弟,把弟弟的小手貼到窗戶的玻璃上和爺爺打招呼,爺爺也把左手貼到了玻璃上,深情地看著弟弟。幾秒鐘後,爺爺把手放下來了,有轉身要走的意思。但爺爺似乎想起了什麼,他一扭頭,看見我失望的表情,馬上又燦爛地笑起來了,對我說:“丫頭,要好好學習。”並揮手示意我離開窗戶,然後轉身,大步流星地向門外走去。
這天下午,爺爺急急忙忙地趕回來,卻什麼也沒做,連屋都沒進,又著急走了,好奇怪呀!就這么短短的幾秒鐘,卻在我幼小的腦海里印象深刻。成人以後,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他是專程來看弟弟一眼的。
就是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雖然爺爺那裡有我們年青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但是我們自己的路要自己走。
二三瑣事
胡耀邦夫婦與家裡第三代合影(胡知鷙供圖)
爺爺主持中央工作期間,跟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極少,也因為極少,在一起的每件事都讓我印象深刻。
一年冬天的下午,我從學校回到家,聽聞爺爺回來的訊息,馬上奔進書房。當時,他握著紅筆,正在寫字檯前看書。看見我,馬上抬起頭,放下筆說:“丫頭來了,歡迎歡迎,咱們一起為小樹葉去捉蟲子吧。”聽到這話,我高興極了。
爺爺又重新為我穿上了小棉襖,但沒有戴手套,我也顧不上冬天呼嘯的寒風,就跟爺爺一起跑到院子裡。院子裡有兩顆柿子樹,爺爺遞給我一根小樹枝,“你一根,我一根,咱們看誰能為小樹捉到蟲子。”接過樹枝,我就高興地開始找,冬天的蟲子早就凍得藏起來了,想找到一條真不容易。
“丫頭,這裡有一條小蟲子,快來看。”爺爺忽然喊我。湊近一瞧,還真是一條毛蟲。我們把它捉起來放到樹下,還給小樹鬆了土。
那次我們玩的時間還挺長。到後來,我的手凍紅了,樹枝也拿不住了,爺爺看見了,拉過我的手說:“來,爺爺給你捂捂。”然後他解開了外衣前的幾個扣子,把我的手放到他胳膊下面,我頓時就覺得好溫暖。現在回想起來,那一刻是那么的開心,是那么的溫暖,那一刻我仿佛是安徒生童話里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
1975年底發生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是怎么回事,我到現在也不大清楚,但我從大人那裡知道那一年爺爺在中科院的工作又遇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又賦閒在家了。後來聽爸爸跟我講,1976年春末夏初的一天,爺爺抱著我在院子裡散步,爸爸急匆匆地跑過來對爺爺說了一些話,只聽爺爺對爸爸說:“你們這一代就這樣了,我現在要花更多的時間,用更多的精力培養第三代。”由此可見爺爺對我們第三代的關愛和期盼。他不希望我們再像爸爸這一代人生活在那樣時局不定的氣氛里,他希望我們能有一個和平、安定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這不只是對我們小家第三代的期盼,更是對國家這個大家庭的期盼。後來的事實證明,他也是朝著這個目標一步步去做的——讓人民安居樂業,使祖國民富國強。
1989年年初,爺爺到廣西休息,學校放假後,我到廣西去看他。記得一天,他牽著我的手在四季如春的南寧賓館散步,爺爺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丫頭,你現在的年齡比爺爺當年離家參加革命的時候還要大,爺爺離開家的時候還不滿15歲。今後的路你自己要走好……”沒想到,這竟是爺爺最後一次和我長時間的說話,也成了爺爺對我人生最後一次的叮嚀——今後的路自己要走好。
有人問我,爺爺給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麼?我想,應該是他對工作熱情似火、孜孜不倦的忙碌身影;是他生活中的節儉樸素;是他對待家人的嚴格要求;是他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客觀理智;是他對民富國強的熱烈期盼;是他對同志遭遇不公時的鼎力相助;是他對自己遭遇任何突然事件時的寬容豁達,是他面對我們孫輩時永遠的笑容……
這就是我的爺爺,他的堅守和信念永遠影響著我;他的疼愛和鼓勵永遠指引著我。我很想您,我親愛的爺爺,祝您生日快樂
作者:胡耀邦的孫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