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熙

胡元熙(1787—1857),字叔鹹,又字篴農,黟縣西遞村人,胡學梓三子。是清朝歙人英武殿大學士曹振鏞的女婿。因其父名聲,初任光祿署正,薦兵部郎中。

基本介紹

  • 本名:胡元熙
  • 字號:叔鹹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黟縣
年表,著作,

年表

道光元年(1821)中舉,出守浙江,歷署衢州、湖州、嘉興等府,補嚴州府改處州府。
道光十三年(1833)任杭州知府兼獲糧漕道。胡元熙為官清廉,善斷疑案,經手大小獄案,平反決斷總達二百餘起,都得到上級官府肯定。尤其是當時“餘姚縣令刊刻佛書,附孫敬德臨刑刀折,被控左道不經”之案件,元熙根據《新唐書》、御製《淵鑒類函》均採用過“孫敬德臨刑刀折”之事而予以平反。眾人稱之“引經斷獄,有漢儒風”。
道光十七年(1837),元熙因病辭官歸里。“在籍性喜文翰,樂善好施”。與兄尚熷嗣先人志,出巨資捐建碧陽書院,“見書院舊章廢弛,重理之復其舊”。移常平舊倉,以其址創試院;修葺府、縣學宮及祠堂、道路,捐俸周濟族中鰥寡孤獨殘疾人。
道光二十二年(1842),徽州府城(歙縣)河西太平橋毀於洪水,胡元熙與歙人程祖洛等倡建,集銀十萬重修。後程祖洛卒,胡元熙獨承擔建資,歷時7年而成。該橋橫跨練江,“規模宏敞,延袤八百尺,廣二十尺有奇,為洞者一十有六”,為古徽州最長最寬的石拱橋樑,至今該橋依然為主要交通要道。《徽郡重建太平橋記》碑文載:“……計為役者七年,共用白金若干,橋局之費,監工者之既稟,則胡公獨任之。……胡公名元熙。樂輸者別為立碣,俾僉垂不朽”。
鹹豐七年(1857),太平天國戰亂逼近黟縣,因辦團練,積勞成疾卒,享年七十一歲。有子胡積塏,字又皋、小鹹,歷署山東寧海知州、高苑知縣,有政聲。道光二十三年(1843),補知掖縣;道光二十七年(1847),兼署平度州事;道光二十九年(1849)卒於掖縣任上。

著作

胡元熙將多年斷案經歷寫成《決事錄》若干卷,以傳後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