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中

民國16年(1927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翌年起任《杭州民國日報》總編輯。民國23年(1934年)6月起主持杭州《東南日報》,成立東南日報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務董事兼該報社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健中
  • 別名:原名經亞,字絮若,筆名蘅子
  • 出生地:安徽和縣
  • 出生日期:1906
  • 逝世日期:1993
  • 畢業院校:上海復旦大學
基本信息,個人簡歷,

基本信息

胡健中(1906~1993),原名經亞,字絮若,筆名蘅子。原籍安徽和縣,寄籍浙江餘杭(今屬杭州市)。

個人簡歷

以民間報紙姿態,為國民黨作宣傳。由於辦報有方,聲名漸著,被當時新聞界譽為“南北二胡”(北為《大公報》的胡政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繼續在浙江省金華、麗水、雲和等地主持報紙工作。民國32年(1943年)秋到重慶接任《中央日報》總社社長,兼任《東南日報》社長。民國35年(1946年)夏辭去《中央日報》職,來上海創辦上海《東南日報》,成立東南新聞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務理事、總經理兼社長。1949年4月攜妻去台灣,曾任《中央日報》發行人、社長,中央電影公司董事長。1993年9月26日逝世於台灣。
晚景淒涼
民國時期浙江《東南日報》社長鬍健中,為人精明,能寫善辯,曾一度任《中央日報》社長。大陸解放前夕,朋友曾勸胡健中學《大公報》王芸生的榜樣,也留在大陸,但胡健中卻決定將《東南日報》遷至台灣出版。
1949年初,他派經理劉子潤把《東南日報》上海版的機器設備裝上“太平輪”,運往台灣。不料“太平輪”在舟山洋面與“建元輪”相撞,“太平輪”本已超載,一撞馬上就沉沒。胡健中又想把杭州版的機器設備運到台灣去,但遭到秘書嚴芝芳的暗中抵制。最後,胡健中只好與幾位報社高級領導人匆匆赴台,離開了他生活和工作過幾十年的杭州。
機器沒有運去,人也去了沒幾個,怎么辦報?更要命的是,當時在台灣省主政的陳誠,堅持外地“避難”遷台的報紙,一律不準復刊。加上後台老闆陳果夫、陳立夫在台灣的失勢,胡健中縱然有天大的本事,在台灣報壇稱霸的夢想也難以實現。而沒有自己掌握的報紙,中央委員、立法委員的空銜又有多少含金量?
胡健中在政治上不順,在生活上也多坎坷。1986年,與其廝守一世的妻子王味秋病逝後,他當年的情人斯小姐從美國回台灣與其同居。不幸的是,時間不長,斯小姐便患病要靠輸氧維持生命。胡健中請了3個護士來照料她,自己也每天去探望,但不久她便與胡健中永別了。據說,胡健中的私囊後來全被斯小姐的兒子花光。這些錢財不僅是胡健中留以養老的,有許多還是當年《東南日報》幾百號人的血汗。
屋漏偏逢連夜雨,胡健中的財產被捲走後,曾得到“立法院”支付退休金600萬新台幣,這筆錢本來也足可使他安度晚年。不料,胡健中任董事長的一家公司破產,該公司所欠債務“責無旁貸”地落在了他頭上,有關方面擬將其600萬新台幣的退休金全數充公。後幾經交涉,“立法院”網開一面,將600萬新台幣凍結,而將其7萬元的年利息作為生活費給他。算起來,這錢還不及台灣一個普通公務員薪水的一半。
貧病交迫,舉目無親。他只好住到原來的司機家中,以期得到照顧。因為患的是絕症,口齒不清,漸至難以說話。1993年9月26日,他寂然病逝於台北。
胡健中原籍安徽和縣,太平天國時期,其曾祖為避戰亂,移居南京。胡健中本人也是在南京出生的,但他卻認為自己是杭州人。
1991年初,王味秋早年在杭州女子師範學校的同學王映霞赴台訪問,住在胡健中家裡。他和王映霞敘談往事,非常懷念風光明媚的西湖。他問王映霞西湖怎么樣了,天竺、靈隱仍然照舊么?平湖秋月呢,還是那么清靜風雅?我們以前常去吃飯的鏡湖廳還在嗎?樓外樓、天香樓還有么?他還念念不忘《東南日報》:“東南日報館是否還在那裡?”
“我很鄙薄許多男女以持有美國綠卡為榮,在過去我卻持有杭州綠卡,並保存了多年在杭州的納稅的憑證。”這是胡健中在他的《西望長安》中表述的對杭州極深的感情。他說他在杭州先後住了20年,“在西湖畫舫的欄桿上染有我的指紋,在北高峰和六橋、天竺留有我的足印,而馬跡車痕也有很多是我留下的。我和杭州的關係太深了,我認為我有充分資格做杭州人,最低限度,我應該是杭州客家人”!他十分遺憾地說:“可惜我老了,行動不便。真能回去看看,那該多好!”
得悉胡健中想回杭州來看看,他當年的舊友和浙江有關方面都表示歡迎,並稱他的病也可以在杭州醫治……而在他去世後,他在台北的靈堂上,有幾隻花圈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它們來自海峽對岸的杭州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