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仕新

胡仕新

胡仕新(S. Jack Hu),1963年出生於湖南常德,美國工程院院士,密西根大學副校長(主管科研)。

1983年胡仕新畢業於天津大學;1990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學位;2015年2月9日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2015年出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校長(主管科研);2017年11月27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胡仕新長期致力於製造裝配系統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仕新
  • 外文名:S. Jack Hu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湖南常德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美國密西根大學
  • 主要成就:2015年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
    201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63年,出生於湖南常德。
1979年9月,進入天津大學機械系學習。
1983年7月,獲天津大學工學學士學位。
1984年12月,獲天津大學碩士學位。
1986年5月,獲密西根大學工學碩士學位。
1990年9月,獲密西根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0月,任密西根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項兵艱
1991年9年,任密西根大學助理研究員。
1992年10月,任密西根大學吳賢銘製造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1993年1月,任“2mm工程”密西根大學項目負責籃燥邀人。
1995年6月,任“智慧型電阻焊接” 密西根大學項目負責人;9月,任密西根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系助理教授。
1998年9月,任密西根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終身教授),密西根大學-通用汽車聯合研究室副主任。
2002年1月,任密西根大學工學院製造學科主任,密西根大學-通用汽車聯合研究室主任;9月,任密西根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密西根大學工學院交叉學科主任。
2015年2月9日,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
2015年,出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校長(主管科研)。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胡仕新胡仕新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胡仕新提出了大型多級裝配系統設計與質量管理方法,並廣泛套用於汽車裝配生產系統,有效提高了產品精度,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他領導了多項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與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合作項目。
  • 承擔項目
項目名稱項目類型時間
汽車2mm工程
美國國家標準局
1992.9—1996.12
智慧型電阻焊接技術
美國國家標滲設犁甩準局
1995.10—2000.9
金屬衝壓件裝配與連線工藝規劃與控制的統一方法
美國自凝虹然科學基金
1996.5—2002.4
柔性件裝配的誤差模擬與規劃
美國自然科學基金
1996.6—1997.7
製造系統布局對其效率的效果
美國自然科學基金試疊狼
1996.9
製造系統布局對其效率的效果
美國自然科學基金
1992—1995(第二負責人)
1996—2002(負責人)
密西根大學-通用汽車先進制造聯合研究室
通用汽車公司
2003—2008
製造裝備與系統布局設計與評價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4.1—2006.12
燃料電池製造技術及性能研究
天津大學
2003.5—2006.5
資料來源:
  • 代表論著
據2019年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胡仕新教授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發表學術論文近250篇,並多次獲得最佳論文櫃頁精格獎。
1. J. Camelio, S. J. Hu and D. Ceglarek, "Modeling Variation Propagation in Multi-StationAssembly Systems With Compliant Parts", 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125⑷:673-681,2003.12
2. T. Freiheit, M. Shpitalni, S. J. Hu and Y. Koren, "尋拜紋Designing Produc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s without Buffers," Annals of the CIRP,52⑴: 105-108,2003
3. V. Maier-Speredelozzi, Y. Koren and S. J. Hu, "Convertibility Measures forManufacturing Systems," Annals of the CIRP,52⑴: 367-370,2003
4. T. Freiheit and S. J. Hu. "Impact of Machining Parameters on Machine Reliability and system Productivity",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24⑵: 296-304,2002.5
5. W. Li, S.W. Cheng, S.J. Hu, and J. Shriver,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of Resistance Welding Quality Using Two-Stage Sliding Experiment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23: 513-520,2001.8
6. H. Zhang, S. J. Hu, J. Senkara, and S. Cheng,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xpulsionLimits in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Engineering,122: 501-510,2000.8
7. M. Zhou, S. J. Hu, and H. Zhang, "Critical Specimen Sizes for Tensile-Shear Testing of Welded Steel Sheets," Welding Journal. 78⑼: 305-313,1999
8. J.-K. Lee, S. J. Hu, and A. Ward, "Workspace Synthesis for Flexible Fixturing ofStamping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478-484,1999.8
9. Y. H. Jang, J. R. Barber, and S. J. Hu, "Electrical Conductance between Dissimilar Materials with Temperature Dependent Properti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31(22): 3197-3205,1998.11
10. S. J. Hu and Y. G. Liu, "Process Mean Shift Detection Using Prediction ErrorAnalysis,"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20: 489-495,1998
11. Y. Koren, S. J. Hu., and T. W. Weber, "Impact of Manufacturing SystemConfiguration on Performance", Annals of the CIRP,47⑴,1998
12. S. C. Liu and S. J. Hu, "Sheet Metal Assembly Joint Configurations and Their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20: 461-467,1998.5
13. S. J. Hu, "Stream of Variation Theory for Automotive Body Assembly", Annals of theCIRP,46(1): 1-6,1997
14. W. J. Cai, S. J. Hu, and Jingxia Yuan, "A Variational Method of Robust FixtureConfiguration Design for 3-D Workpiece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19: 593-602,1997.11
15. S. C. Liu and S. J. Hu, "Variation Simulation for Deformable Sheet Metal Assembly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19: 368-374,1997.8
16. W. J. Cai, S. J. Hu, and J. Yuan, "Deformable Sheet Metal Fixturing: Principles, Algorithms and Simulations", ASM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Industry. 118: 318-324,August. (Also published at 1994 ASME IMECE Proceeding,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Engineering-1994, PED 68⑴: 13- 20,1996
17. S. J. Hu and C. Roan," Change Patterns of Time Series Based Control Charts", ASQC 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302-312,1996.7
18. S. C. Liu, S. J. Hu, and T. C. Woo"Tolerance Analysis for Sheet Metal Assemblies".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118: 62-67,1996

人才培養

根據2019年8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官網顯示,胡仕新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項目題目類型
王凱峰
時效硬化鋁合金板材預成形退火加工工藝研究
博士
萬淑敏
半空心鉚釘自沖鉚接技術的研究
博士
吳芝亮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接觸電阻數學建模與參數分析
博士
崔新濤
多材料結構汽車車身輕量化設計方法研究
博士
劉英
機器人輔助血管吻合手術的質量評價與最佳化設計
博士

榮譽表彰

年份榮譽/表彰
1993年
SME傑出青年製造工程師獎
1996年
美國自然科學基金CAREER獎
2001年
第七屆ASME設計工程技術會議最佳論文獎
2004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B類)
2012年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William T. Ennor製造技術獎
2014年
製造工程師協會/北美製造研究院2014年吳賢銘研究實施獎
2015年
美國工程院院士
2017年
製造工程師協會2017年金獎
2017年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資料來源:

社會任職

2016年8月10日,胡仕新受聘為瀋陽建築大學客座教授。
2017年8月5日,胡仕新受聘為湖南大學客座教授。
胡仕新曾任國際製造工程師協會《製造系統,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雜誌主編,國際生產工程學會裝配分會主席,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質量與可靠性技術委員會主席,機械工程師學會《製造科學與工程》國際期刊副主編,並多次擔任機械工程師學會和國際製造工程等國際會議學術委員會和組織委員會主席。

人物評價

胡仕新教授作為密西根大學教職人員在學術管理、技術職位等方面表現突出。(湖南智庫聯盟網評)
胡仕新教授其學術成果及工業套用獲得了美國及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和認可,在汽車裝配與質量、製造系統設計,工程統計等研究領域有很高的國際學術權威。(中國工程院評)
2. T. Freiheit, M. Shpitalni, S. J. Hu and Y. Koren, "Designing Produc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s without Buffers," Annals of the CIRP,52⑴: 105-108,2003
3. V. Maier-Speredelozzi, Y. Koren and S. J. Hu, "Convertibility Measures forManufacturing Systems," Annals of the CIRP,52⑴: 367-370,2003
4. T. Freiheit and S. J. Hu. "Impact of Machining Parameters on Machine Reliability and system Productivity",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24⑵: 296-304,2002.5
5. W. Li, S.W. Cheng, S.J. Hu, and J. Shriver,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of Resistance Welding Quality Using Two-Stage Sliding Experiment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23: 513-520,2001.8
6. H. Zhang, S. J. Hu, J. Senkara, and S. Cheng,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xpulsionLimits in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Engineering,122: 501-510,2000.8
7. M. Zhou, S. J. Hu, and H. Zhang, "Critical Specimen Sizes for Tensile-Shear Testing of Welded Steel Sheets," Welding Journal. 78⑼: 305-313,1999
8. J.-K. Lee, S. J. Hu, and A. Ward, "Workspace Synthesis for Flexible Fixturing ofStamping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478-484,1999.8
9. Y. H. Jang, J. R. Barber, and S. J. Hu, "Electrical Conductance between Dissimilar Materials with Temperature Dependent Properti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31(22): 3197-3205,1998.11
10. S. J. Hu and Y. G. Liu, "Process Mean Shift Detection Using Prediction ErrorAnalysis,"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20: 489-495,1998
11. Y. Koren, S. J. Hu., and T. W. Weber, "Impact of Manufacturing SystemConfiguration on Performance", Annals of the CIRP,47⑴,1998
12. S. C. Liu and S. J. Hu, "Sheet Metal Assembly Joint Configurations and Their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20: 461-467,1998.5
13. S. J. Hu, "Stream of Variation Theory for Automotive Body Assembly", Annals of theCIRP,46(1): 1-6,1997
14. W. J. Cai, S. J. Hu, and Jingxia Yuan, "A Variational Method of Robust FixtureConfiguration Design for 3-D Workpiece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19: 593-602,1997.11
15. S. C. Liu and S. J. Hu, "Variation Simulation for Deformable Sheet Metal Assembly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19: 368-374,1997.8
16. W. J. Cai, S. J. Hu, and J. Yuan, "Deformable Sheet Metal Fixturing: Principles, Algorithms and Simulations", ASM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Industry. 118: 318-324,August. (Also published at 1994 ASME IMECE Proceeding,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Engineering-1994, PED 68⑴: 13- 20,1996
17. S. J. Hu and C. Roan," Change Patterns of Time Series Based Control Charts", ASQC 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302-312,1996.7
18. S. C. Liu, S. J. Hu, and T. C. Woo"Tolerance Analysis for Sheet Metal Assemblies".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118: 62-67,1996

人才培養

根據2019年8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官網顯示,胡仕新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項目題目類型
王凱峰
時效硬化鋁合金板材預成形退火加工工藝研究
博士
萬淑敏
半空心鉚釘自沖鉚接技術的研究
博士
吳芝亮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接觸電阻數學建模與參數分析
博士
崔新濤
多材料結構汽車車身輕量化設計方法研究
博士
劉英
機器人輔助血管吻合手術的質量評價與最佳化設計
博士

榮譽表彰

年份榮譽/表彰
1993年
SME傑出青年製造工程師獎
1996年
美國自然科學基金CAREER獎
2001年
第七屆ASME設計工程技術會議最佳論文獎
2004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B類)
2012年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William T. Ennor製造技術獎
2014年
製造工程師協會/北美製造研究院2014年吳賢銘研究實施獎
2015年
美國工程院院士
2017年
製造工程師協會2017年金獎
2017年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資料來源:

社會任職

2016年8月10日,胡仕新受聘為瀋陽建築大學客座教授。
2017年8月5日,胡仕新受聘為湖南大學客座教授。
胡仕新曾任國際製造工程師協會《製造系統,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雜誌主編,國際生產工程學會裝配分會主席,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質量與可靠性技術委員會主席,機械工程師學會《製造科學與工程》國際期刊副主編,並多次擔任機械工程師學會和國際製造工程等國際會議學術委員會和組織委員會主席。

人物評價

胡仕新教授作為密西根大學教職人員在學術管理、技術職位等方面表現突出。(湖南智庫聯盟網評)
胡仕新教授其學術成果及工業套用獲得了美國及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和認可,在汽車裝配與質量、製造系統設計,工程統計等研究領域有很高的國際學術權威。(中國工程院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