胔

胔,古漢字,意思是帶腐肉的屍骨;也指腐爛的肉;又指整個屍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胔
  • 筆畫數:12
  • 筆順編號:212135253434
  • 部首:肉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1) ㄗˋ
(2) 帶腐肉的屍骨;也指腐爛的肉;又指整個屍體:“掩骼埋~。”
掩胳埋胔。——《禮記》。鄭玄注:“骨枯曰胳,肉腐曰胔。”
(3) 瘦:羸~老弱。
(4) 鄭碼:IIOO,U:80D4,GBK:C368
(5) 筆畫數:12,部首:肉,筆順編號:212135253434
English
Z ì
Take the skeleton of the meat of 腐 ;Also point whole corpse.
Thin.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疾智切《正韻》資四切,𠀤音漬。《說文》鳥獸殘骨曰骴,可惡也。《禮·月令》掩骼埋胔。《注》肉腐曰胔。《前漢·陳湯傳》埋胔。《注》有肉曰胔。
又《廣韻》疾移切《集韻》才支切,𠀤音疵。《廣韻》人子腸名。
又水族之名。《左思·吳都賦》摸蝳蝐,捫胔蠵。
又《集韻》牆之切,音慈。水腸謂之胔。《淮南子·說山訓》海水雖大,不受胔芥。《釋文》胔,音慈。
又《五音集韻》秦昔切,音籍。病也,瘦也。
又《五音集韻》疾二切,音自。骨有肉也。 《集韻》本作骴。亦作搓㱴殐。或書作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