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生蹄蓋蕨

胎生蹄蓋蕨

胎生蹄蓋蕨(學名:Athyrium viviparum)為蹄蓋蕨科蹄蓋蕨屬下的一個種。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物形態
胎生蹄蓋蕨
根狀莖短,直立,先端和葉柄基部密被褐色、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
葉子形態
能育葉長(23-)50-80厘米;葉柄長15-25(-32)厘米,基部直徑約2-3毫米,黑褐色,向上綠禾稈色,近光滑;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30-45厘米,中部寬12-2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略變狹,圓形,二回羽狀,小羽片羽裂;羽片15-18對,下部數對近對生,向上的互生,斜展,有柄(長1-3毫米),基部1-2對略縮短,基部幾不變狹,中部羽片披針形,長8-11厘米,基部寬約3厘米,長漸尖頭,基部對稱,圓截形,一回羽狀;小羽片約15(-20)對,基部一對對生,向上的互生,斜展,基部一對較大,長圓狀披針形,長1.6-2厘米,基部寬約1厘米,鈍尖頭,基部不對稱,上側截形,與羽軸並行,略成耳狀凸起,下側楔形,兩側銳裂達1/3-1/2,基部上側裂片較大,斜出,先端有少數短闊三角形鈍齒牙,向上各對小羽片均與基部一對同形而逐漸變小,其基部下延在羽軸上成狹翅,彼此相連。葉脈上面略顯,下面可見,在小羽片上為羽狀,側脈5-7對,斜向上,下部的分叉,上部的單一。葉乾後薄草質,草綠色,兩面無毛;葉軸和羽軸下面禾稈色,疏被腺毛,上面有貼伏的針狀軟刺,小羽片主脈上面也有刺,葉軸先端以下往往有1個被鱗片的腋生芽胞,能著地生根行營養繁殖。
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長圓形或短線形,生於上側小脈上,緊靠主脈,每裂片1枚,基部上側裂片1-2對;囊群蓋同形,淺褐色,膜質,全緣,宿存。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50-1640米的密林下陰濕處或生溪邊林下。模式標本采自貴州(安順)。
胎生蹄蓋蕨

分布範圍

分布於江西(安福)、湖南(長沙、桑植、武崗、永順)、廣東(惠陽、英德)、廣西(環江、陵雲、隆林、龍勝)、四川(古藺)、重慶(南川)、貴州(獨山、梵淨山、江口、清鎮、安順、松桃、印江、貞豐、遵義)和雲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