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核彈

背包核彈

背包核彈是一款背囊式的核子彈,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研製成功。背包核彈體積小,可以直接放在背包裡帶在身上,非常便攜。其威力等同一千噸炸藥。

1989年,美國防部和能源部正式宣布背包核彈正式退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背包核彈
  • 服役時間:20世紀60年代
  • 國家:美國
  • 退役:1989年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實戰部署,主要特點,便攜性強,威力大,性能數據,服役事件,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1946年3月,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反蘇、反共演說,正式拉開了冷戰的序幕,自此至1991年蘇聯解體,以美國和北約為首的西方集團,與以蘇聯和華沙為首的東方集團兩者之間開始了長期的政治和軍事衝突。
背包核彈背包核彈
20世紀50年代,美國時任總統艾森豪曾提出了“新面貌”安全戰略,通過使用核武器和大規模報復手段進行回擊的威脅來勸阻蘇聯不要貿然發動進攻,但該戰略有一個重大的缺陷,它讓美國在應對敵方進攻時幾乎沒有迴旋的餘地。為了能夠獲得更多選擇,美國採納了“有限核戰爭”的概念,並開始著手設計專門的“小型”核武器,特種原子爆破裝置(SADM)就是其中之一。

實戰部署

1964年,套用了W-54彈頭的“SADM”被納入了美國的武器庫中。該裝置並不僅限於用在北約盟國,美特種部隊還準備在華約國家內部使用SADM,破壞敵方機場、坦克集群、防空網路和運輸設施,以挫敗對手的“入侵”企圖。

主要特點

便攜性強

背包核彈體積小,可以直接放在背包裡帶在身上,非常便攜。

威力大

背包核彈的威力等同一千噸炸藥。

性能數據

背包核彈高18英寸(46厘米),套在鋁和玻璃纖維製成的外殼裡。容器一端呈鈍錐形,另一端裝有控制臺。據已經解密的操作手冊介紹,其最大爆炸當量為千噸TNT級別。為防止被濫用,控制臺被帶有密碼鎖的蓋板罩住;鎖上塗有夜光劑,便於夜間輸入密碼。

服役事件

為了可以從空中、陸地和海上接近目標,美國“海豹”突擊隊、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以及美特種力量和陸軍工程兵團的多個精英部隊在東歐、朝鮮和伊朗的戰場上進行了操控這種背囊式核彈的演習訓練,從空降敵後、核彈運輸、士兵的具體操作,到安裝核彈後的撤退等種種細節都已經演練成熟,可以隨時行動,以在必要情況下對蘇聯軍隊進行致命一擊。他們可以利用運輸機或直升機空降到敵人的後方,有水下作戰能力的士兵可以在必要時攜帶炸彈到達目的地。美國甚至還考慮讓特種兵攜帶核彈從阿爾卑斯山脈滑雪而下,但沒有成功。
1989年,美國防部和能源部正式宣布背包核彈正式退役。曾經裝有SADM的容器現置於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市的美國國家核科學與歷史博物館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