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民鄉

育民鄉

吉林省長春市榆樹市育民鄉(Yumin Xiang),位於長春、吉林、哈爾濱三市交叉的三角地帶。位於榆樹市東北部,土地比較瘠薄,沙土層較多。 面積148.63平方千米。人口31882人。鎮政府駐六號。轄育民、全民、愛民、繁榮、富強、保田、三義、雙發、永安、蓮山、五蓮、豐樂共12個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育民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 下轄地區:12個村
  • 政府駐地:育民村
  • 電話區號:0431
  • 郵政區碼:130418
  • 地理位置:東經126°30′-37′,北緯45°06′-12′
  • 面積:148.63平方千米
  • 人口:31882人
  • 方言:東北方言
  • 氣候條件:東北季風
  • 著名景點:蓮花泡
  • 車牌代碼:吉A
概況,沿革,鄉情簡介,經濟概覽,發展成果,基礎建設,整村推進,規劃先行,整體開發,項目先行,特色產業,榆樹市簡介,歷史沿革,行政規劃,所轄鄉鎮及駐地,

概況

育民鄉位於榆樹市北部,距市區38千米。隔拉林河與黑龍江省五常市、雙城市接壤。面積148.63平方千米,人口31882人。轄育民、全民、愛民、繁榮、富強、保田、三義、雙發、永安、蓮山、五蓮、豐樂1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六號。大(嶺)蔡(家溝)公路過境。

沿革

清朝為圍禁區,道光元年開發,中華民國時期歸大嶺四區管轄。日偽時期歸大嶺管轄,設北新村公所。……1958年設育民公社,1983年置育民鄉。1997年,面積154平方千米,人口3.1萬,鄉政府駐六號,轄育民、豐樂、五蓮、蓮山、全民、愛民、雙發、永安、繁榮、富強、保田、三義12個行政村。

鄉情簡介

育民鄉位於長春、吉林、哈爾濱三市交叉的三角地帶。位於 榆樹市東北部,東鄰懷家鄉,西靠紅星鄉,北瀕拉林河與黑龍江省雙城市隔河相望,東西寬12公里,南北長17公里,土地比較瘠薄,沙土層較多。清朝為圍禁區,道光五年開發,廢圍禁,招民認墾。以“治,本,於,農,務,茲,稼,穡,”為號頭,每字15號,恭120號,叫做號荒。按此序號,招民認墾。撥荒立屯,此既是清朝伯都訥屯田。育民境內六號,九號等屯名都來自於此。中華民國時期歸大嶺四區管轄。日偽時期歸大嶺管轄,設北新村公所。屬於吉林省榆樹市,面積148.63平方千米。人口31882人。其中朝鮮族16人,蒙古族5人,滿族1人。鎮政府駐六號。轄育民、全民、愛民、繁榮、富強、保田、三義、雙發、永安、蓮山、五蓮、豐樂共12個村。1958年改稱育民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育民鄉。育民鄉地勢比較平坦,耕地面積1320847畝。
育民鄉人民政府是市管正科級單位,單位正科級領導2名,副科級領導5名,行政人員編制28名.下設四個中心,一個辦公室,一所,負責全鄉的政治、黨群、經濟、社會公益工作。
四個中心即:1、農村經濟服務中心,事業編制人數1不清5不清人,負責農業、農機、畜牧、林業、水利等農村經濟工作。2、計畫生育服務中心,事業編制數4人,負責全鄉計畫生育工作。3、會計核算中心,事業編制數4人,負責全鄉農村財務工作及村財鄉管工作。4、公用事業服務中心,事業編制6人,負責城鎮建設、交通、環保、勞動保障、科教文衛等工作。一室即,綜合治理辦公室,事業編制2人,負責全鄉綜合治理工作。一所即,財政所,行政編制數3人,負責鄉級財政工作,各站所財務管理。

經濟概覽

1、全鄉各業總產值達到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 2、鄉級財政收入達到476萬元。
3、糧食產量達到7.5萬噸,收入到5000萬元。
4、多種經營收入到3540萬元。
5、牧業總產值達1.43億元。
6、鄉企民營總產值要達到9000萬元,民營經濟增加
值4500萬元,營業收入實現8200萬元。7、勞務輸出8000人,勞務收入3200萬元。
育民鄉農作物報表育民鄉農作物報表
8、招商引資50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350萬元。
9、豬牛羊禽要分別發展到12萬頭、3.8萬頭、1.5萬頭、110萬隻,其中奶牛發展到1500頭,大鵝25萬隻。
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
11、種值業結構調整為:普通玉米4500公頃;大豆2000公頃;高梁200公頃;水稻1200公頃;黑白芸豆1500公頃(不占面積)花生800公頃;蘇子100公頃;月見草300公頃;水飛薊100公頃;土豆菜類400
公頃;紅乾椒50公頃;瓜類199公頃。12、計畫教育危房改造1400平方米,投資70萬元,其中一中1000平方米需50萬元,五連國小400平方米,需20萬元。
大 豆大 豆
13、計畫修“村村通”公路20公里,投資700萬元。
14、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使民營經濟大戶達到1000戶。
15、通過招商引資,建秸桿飼料加工廠一處,建沙場一處。

發展成果

004年全鄉各業總產值實現了3.4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660元。 (1)鄉級財政收入實現了478萬元。
(2)糧食總產實現了75000噸,同比增長3%;糧食總收入實現了6200萬元,同比增長10%。
育民鄉風光育民鄉風光
(3)多種經營收入實現了2600萬元,同比增長18%。
(4)牧業總產值實現了1.38億元,同比增長了12%。
(5)全鄉民營企業大戶達到497戶,總產值達到9200萬元,同比增長了6.2%,民營經濟增加值4500萬元,營業收入8200萬元,同比增長4。8%。
(6)勞務輸出8500人,實現勞務收入3400萬元,同比增長分別
為8%和6%。(7)招商引資完成了560萬元,占任務的112%,固定資產投入450萬元,占任務的110%。
養牛業養牛業
(8)全鄉豬12萬頭、牛3.8萬頭、羊1.5萬隻、禽110萬隻,其中奶牛發展到500頭。
(9)化解村級債務375萬元,占債務總額的29.6%。
(10)新上項目一個:金中板廠,投資240萬元;擴建項目一個:奶牛小區,投資320萬元。

基礎建設

整村推進,規劃先行

早在2003年,鄉被市、縣確定為重點示範鄉時,就提出了規劃先行和規劃全覆蓋的整體工作思路。縣委、縣政府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整村推
進”工作規劃方案。市、縣有關部門及專家積極參與規劃方案的論證和制定,並廣泛徵求民眾意見,提高了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針對性,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大樹村整村推進實施規劃方案”。確定了實施特色產業、衛生改水、道路交通、村容村貌等多個扶貧開發項目的預期目標及完成時間和標準,制定了項目實施計畫、落實了項目責任人,並按輕重緩急分步分期實施。
教育設施教育設施

整體開發,項目先行

在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划過程中,該村在扶貧工作隊、上級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幫扶下,充分依託耕地多、山荒多和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的優勢,廣泛發動全村黨員幹部和民眾參與,依據規劃方案大力實施各類扶貧開發項目,極大地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加了農民收入。
(一)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高民眾生產生活水平。
為促進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進一步改善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以來,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目標,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2001年以來,投資700多萬元,修建了從242省道至大樹村全長1.5公里、寬9米的水泥路,極大地改善了道路交通條件,促進了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投資50萬元,整治旦頭河大樹段1500米,護河堤5000平方米,建截潛流6處、漫水橋4座,並在兩岸植樹6000餘棵,既清潔了水源,又遏制了水土流失,做到了澇能排、旱能灌,形成了一個以河道為中軸,融水、林、路為一體的生態走廊,道路縱橫開放式的交通網;投資52萬元(其中自籌資金4萬元),實施了衛生改水工程,入戶率達到98%,結束了民眾長期飲用地表水的歷史。
(1)利用三年時間,改造三處學校危房6棟2323平方米,完善了附屬設施,修圍牆1200延長米,領操台三個,廁所三個,購置桌椅500套,為中學新上了微機52台,總投資190萬元。
(2)修“村村通”水泥路8.8公里,總投資293萬元。
(3)引資500萬元,為全鄉12個村上了程控電話

特色產業

該鄉1999年成立了育民食用菌合作社,投資98萬元,占地80 00平方米,建有一、二、三級菌種培養室,材料車間、裝料車間、滅菌車間、接種室、生產車間、烘乾車間、保鮮庫、成品庫和化驗室等,形成產業化生產。合作社採用合作社加農民的形式,輻射農戶1000戶,總投資300萬元,生產成品菌袋70萬袋,產值700萬元,創利稅400萬元,全鄉8000農戶,平均每戶增收500元,被東北食用菌協會確定為示範基地,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
保鮮庫工作畫面保鮮庫工作畫面

榆樹市簡介

歷史沿革

土名孤榆樹。榆樹地名的由來,據《滿洲地名考》記載:市街用土壁圍繞,在土壁之上生長著繁茂的榆樹,由遠望去如同個森林,故此地得名為榆樹;另一種說法,地名源於城南的一棵參天古榆樹。據說這棵榆樹需十餘人合抱。而樹的周圍百米無其它樹木生長,因此,目標明顯,引人注目。從寧古塔(今寧安縣)等地移居的漢人,在此樹周圍墾荒建屯,稱之為大孤榆樹屯。後來墾荒的人口愈增多,漸成集鎮,於是大孤榆樹屯的名稱逐漸傳開,後來又稱孤榆樹。縣名榆樹便由此演變而來。遼金時隸屬於濱州地;明永樂六年(1408年),設三岔河衛(伯都納西北有山岔河);清初為大孤榆樹屯,屬伯都納廳(今扶餘縣),雍正五年(1727年)平伯都納城設長寧縣,隸屬奉天府,乾隆元年(1736年)取消縣改為州,乾隆十二年(1747年)裁州,同年以舊縣地屬吉林理事同知設巡檢一員,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裁巡檢改設蒙古理藩院委署主事,嘉慶十六年(1811牟〕裁委署主事,嘉慶十九年(1814年)改設理事同知,增設分防巡檢二員,分駐伯都納、孤榆樹屯。光緒八年(1882年)改理事同知為撫民同知,移治孤榆樹屯。光緒十三年(1887年)扶、渝兩縣分界,西北部為新城府,東南部為榆樹廳;宣統元年(1909年)改為榆樹直隸廳;民國二年(1913年)三月改稱榆樹縣;民國三年(1914年)六月,東北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制,榆樹縣隸屬吉林省濱江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直接歸省所轄,榆樹縣隸屬於吉林省。1990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榆樹縣,設立榆樹市。
三岔河三岔河

行政規劃

2002年,榆樹市轄4個街道、16個鎮、14個鄉。總人口12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萬人。2003年,榆樹市轄:正陽街道、培英街道、華昌街道、城郊街道、向陽鎮、泗河鎮、土橋鎮、新立鎮、黑林鎮、大坡鎮、閔家鎮、五棵樹鎮、弓棚鎮、大嶺鎮、保壽鎮、秀水鎮、劉家鎮、八號鎮、懷家鎮、新莊鎮、環城鄉、城發鄉、於家鄉、光明鄉、謝家鄉、福安鄉、先鋒鄉、大崗鄉、恩育鄉、太安鄉、紅星鄉、育民鄉、青山鄉、延和朝鮮族鄉。

所轄鄉鎮及駐地

2004年,榆樹市轄:正陽街道(辦事處駐榆樹大街)、
培英街道(辦事處駐榆樹大街)、華昌街道(辦事處駐三盛路)、城郊街道(辦事處駐三盛路)、八號鎮(鎮政府駐大八號)、大坡鎮(鎮政府駐大坡)、弓棚鎮(鎮政府駐弓棚子)、劉家鎮(鎮政府駐劉家店)、五棵樹鎮(鎮政府駐人民路)、劉家鎮(鎮政府駐劉家店)、閔家鎮(鎮政府駐閔家屯)、秀水鎮(鎮政府駐秀水)、保壽鎮(鎮政府駐保壽屯)、黑林鎮(鎮政府駐黑林子)、新立鎮(鎮政府駐新立屯)、土橋鎮(鎮政府駐土橋屯)、懷家鎮(鎮政府駐三家子)、大嶺鎮(鎮政府駐大嶺)、新莊鎮(鎮政府駐大房身)、向陽鎮(鎮政府駐東中央堡)、泗河鎮(鎮政府駐泗河城)、大崗鄉(鄉政府駐東大崗)、育民鄉(鄉政府駐六號)、紅星鄉(鄉政府駐西三號)、太安鄉(鄉政府駐復州崗)、先鋒鄉(鄉政府駐三道街)、光明鄉(鄉政府駐孟家崗)、謝家鄉(鄉政府駐范家店)、於家鄉(鄉政府駐雙窩堡)、青山鄉(鄉政府駐青山)、延河朝鮮族鄉(鄉政府駐明新)、恩育鄉(鄉政府駐恩育)、城發鄉(鄉政府駐雙河屯)、福安鄉(鄉政府駐六合屯)、環城鄉(鄉政府駐榆樹大街)。
早期的土橋鎮早期的土橋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