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鄉鎮

肥鄉鎮

肥鄉鎮(Feixiang Zhen),邯鄲市肥鄉區政府駐地。位於區境中部。邯鄲濟南(簡稱邯濟鐵路)和邯黃鐵路連線呈丁字形過境建站。面積80.4平方千米,人口6.91萬人(2002年)。轄8個社區、31個行政村。肥鄉鎮政府駐北關社區。古蹟有元代昭文館大學士竇默墓碑,鎮北古剎井堂寺,是圓蔥之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肥鄉鎮
  • 外文名稱:Feixiang Zhe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邯鄲市肥鄉區
  • 政府駐地:北關社區
  • 電話區號:0310
  • 郵政區碼:057550
  • 地理位置:邯鄲市東南部
  • 面積:80.4平方千米
  • 人口:6.91萬人(2002年)
  • 方言晉語 冀魯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古剎井堂寺 元代昭文館大學士竇默墓碑
  • 車牌代碼:冀D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經濟狀況,

歷史沿革

1953年建城關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1988年更名肥鄉鎮。1996年常耳寨鄉、翟固鄉併入。

行政區劃

肥鄉鎮轄8個社區、31個行政村,鎮域面積80.4平方公里,耕地9萬多畝,人口6.08萬,轄44個基層黨支部,其中社區居委會8個、農村支部31個,共有黨員1755名。
肥鄉鎮
轄北關社區、北街社區、東關社區、東街社區、南關社區、南街社區、西關社區、西街社區、鄭村、潘村、東北莊村、城南堡村、常莊村、趙莊村、辛莊村、李莊村、梁莊村、高莊村、龍堂堡村、前屯村、打席營村、蔡莊村、曹莊村、南西落堡村、前翟固村、後翟固村、城西村、申莊村、前黃寨村、後黃寨村、鋪上村、郭家堡村、趙寨村、辛廟村、東張寨村、西張寨村、常耳寨村、勒馬台村、北西落堡村39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肥鄉鎮位於肥鄉區中心,交通便利,309國道、青蘭高速穿境而過,邯黃、邯濟鐵路在此交匯。文化底蘊深厚,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竇默墓和井堂寺聖井。
轄區內有多處名勝古蹟,其中位於鎮北部的井堂寺,又修葺一新,樓閣古樸典雅,造型別致辭,吸引了山東、河南等數百公里外的遊客。另外還有竇默墓等古蹟,更增添了肥鄉鎮的吸引力。

經濟狀況

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種植為主,畜牧養殖、蔬菜和花卉苗木種植等特色產業具備一定規模。
鄉鎮企業、個體私營經濟也有了較大發展。其中,、鑄造廠、醬油廠、棉織廠、油脂加工廠、金龍家具有限公司,在該鎮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縣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三產服務。轄區內服務設施齊全,商業門店磷次櫛比;投資100萬元修建了一個集游泳、餐飲於一體的大型娛樂場所。
肥鄉鎮以農業為主,工商貿並舉,是一個綜合實力較強的鄉鎮。“九五”以來,高效農業迅速發展。以東張寨為中心的蔬菜種植面積1000餘畝。以高莊為中心的食用菌種植業,已由原業單一的蘑菇種植髮展到制種、養菇、加工等一條龍服務體系,產品暢銷周邊市、縣,有的還通過外貿部門出口到國外。省、市有關領導曾多次到高莊參觀考察,給予了充分肯定。
肥鄉鎮是全區人口最多,面積最大,耕地最多,實力最強的大鎮。曾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
2013年,全鎮生產總值達到10.0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626元。先後被授予“省先進民眾工作站”、“省環境優美城鎮”、“市文明單位”、“市綜治維穩先進集體”、“市創先爭優十佳鄉鎮黨委”“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