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腎隱窩

肝腎隱窩

肝腎隱窩(又稱Morison間隙)是肝右葉與右腎之間一潛在的間隙,與該間隙緊鄰的臟器有肝臟(肝右葉)、右腎和右腎上腺。肝腎隱窩的上界是肝右葉的下面和膽囊,後界為右腎上腺、右腎和十二指腸降部,下界是橫結腸、結腸肝曲和橫結腸系膜,上後界是右冠狀韌帶的後葉,左界是肝鐮狀韌帶後下部。在正常情況的CT橫軸切面上,該間隙表現為肝右葉後緣與右腎前外側緣之間的帶狀形隱窩,其大小和形狀依據肝腎的位置及肝臟大小和形態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肝腎隱窩
  • 外文名:hepatorenal recess
  • 又稱:Morison間隙
概述,CT定位判斷肝腎隱窩疾病,1、肝源性腫塊,2、 腎上腺源性腫塊,3、腎源性腫塊,

概述

圍繞肝腎隱窩的各臟器之間的解剖關係極其密切,右腎上腺位於右腎上極的前內側,且直接貼於下腔靜脈的後面,右腎上腺外支與肝右葉緊貼,內支呈長條形,與後面的膈肌相貼,右腎上腺與右腎之間僅以少量疏鬆結締組織相系。右腎前面2/3或3/4與肝右葉毗鄰。肝右葉、右腎上極和右腎上腺三者的巨大占位性病變可以將肝腎隱窩大部分乃至全部占據,彼此相互波及、擠壓有侵犯,並產生相類似的CT表現,在定位診斷上,極容易造成混淆,以至腫瘤的來源和定位不能明確,甚至錯誤。

CT定位判斷肝腎隱窩疾病

1、肝源性腫塊

腫塊橫斷面最大徑即中心位置,多位於肝右葉輪廓外。常見疾病有肝右葉原發肝癌、肝平滑肌內瘤、肝囊腫和肝膿腫。肝右葉原發肝癌時,巨大腫塊壓迫下腔靜脈至明顯左移(內移)改變,可觀察到右腎上腺影的存在,門靜脈右支受侵,多發生癌栓,合併肝硬化、脾腫大的機率極高,同時,AFP測定為陽性者則對定位診斷有重要意義。疑為肝良占位,通過相對特徵性的CT表現並結合臨床,大都可以做出肯定診斷。

2、 腎上腺源性腫塊

腫塊中心位置多位於肝右葉輪廓之內。常見疾病有腎上腺囊腫、腎上腺良性腫瘤和腎上腺惡性腫瘤。由於腎上腺良性腫瘤輪廓光整,邊界清楚,與肝腎交界面有秀亮包膜線影,故CT定位準確性尚高。右腎上腺巨大惡性腫瘤占據肝腎隱窩時,CT表現為肝右葉巨大占位徵象,右腎上腺影不顯示,門靜脈右支血管受壓推移,下腔靜脈明顯前移。此外,腫瘤血管的存在高度提示為腎上腺惡性腫瘤,AFP測定為陰性對定位判斷有幫助。

3、腎源性腫塊

腫塊中心位置多固定在腎周間隙,於肝右葉輪廓外。常見疾病有腎癌、腎炎性假瘤和腎囊腫。右腎上極巨大向外生長的腫塊務必在掃描時將腫塊及患腎全部包括,以避免定位上模稜兩可。腎癌腫塊自腎上極向外生長,造成“火山口樣”腎實質破壞缺損區,腫塊中心位於肝腎隱窩,肝右葉多有受壓,下腔靜脈向前內移位。由於腫塊屬外生性生長,腎臟本身受壓、移位和變形等改變並不明顯,如能發現右腎靜脈癌栓,更能證實腫塊源於腎臟。另外,肝右葉腫瘤和右腎上腺腫瘤迫使腎臟整體受壓推移,但仍能觀察到腎臟全貌,這點有助於彼此間的鑑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