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不和

肝脾不和證是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兩髒關係失調,功能紊亂所致的病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肝失疏泄,脾失健運 肝脾不和
  • 原由:肝失疏泄,脾失健運
  • 病症:胸脅脹滿或竄痛,時欲大息
  • 病機分析:以肝失疏泄、脾失健運為特徵
解釋,臨床表現,

解釋

肝脾不和證是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兩髒關係失調,功能紊亂所致的病症。多由情志不遂,久郁傷肝,或飲食失調,勞倦傷脾等引起。兩者可相互影響,如肝失疏泄導致脾失健運者,稱木橫侮土,若脾失健運,氣滯濕阻,而影響肝氣疏泄者,則稱為土壅侮木。

臨床表現

主要臨床表現:胸脅脹滿或竄痛,時欲大息,情志抑鬱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脹便溏,或發作性腹痛腹瀉,舌苔白或膩,脈弦。
病機分析:本證以肝失疏泄、脾失健運為特徵。
肝氣條達有助於脾的運化功能,脾氣健運也有助於肝的疏泄。肝失疏泄,氣機郁滯,故胸脅脹滿或竄痛;
氣機郁滯,肝失條達,則時欲大息,情志抑鬱或急躁易怒;牌失健運,運化失司,濕邪中阻測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肝氣橫逆犯脾,氣機阻滯,健運失職,則發作性腹痛腹瀉,證情之發作與輕重,每與情緒有關。
舌苔白或膩為濕阻中焦之象,脈弦肝脈
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當與單純的肝氣鬱結證與脾虛濕困證相辨別。單純的肝氣鬱結證與脾虛濕因證有各自臟器的定位症狀。本證既有肝病又有脾病的見症,但早期可先見一髒的臨床表現,然後累及他髒而出現另一髒的病證,兩髒可互相影響。
辨證注意點:肝氣鬱結見症與脾失健運表現同時出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