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龍友(肖龍友)

蕭龍友

肖龍友一般指本詞條

蕭龍友(1870年2月13日—1960年10月20日),名方駿,字龍友,別號息翁,解放後改為不息翁,四川三台人,醫學家。曾任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名譽院長,中央文史館館員。

1897年考中清朝丁酉科拔貢。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重視辯證論治,主張四診合參,治癒了一些疑難病症。培養了數百名中醫人才,對我國中醫學的發展起到了承先啟後的作用。提出設立中醫學院的議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龍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三台
  • 出生日期:1870年2月13日
  • 逝世日期:1960年10月20日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清朝丁酉科拔貢
  • 主要成就: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人物簡介,主要成就,科研成就,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

人物簡介

1870年2月13日,出生於四川雅安學署。
1897年,蕭龍友離開四川赴京朝考,獲丁酉科拔貢,即以拔貢生考取南學教習,教滿以知縣分赴山東候補。
1892年,蕭龍友同陳蘊生用中草藥救治川中霍亂,療效很好,聲譽雀起。
1914年,奉調入京,歷任財政、農商兩部秘書及府院參事、農商部有獎實業債券局總辦等職,並由執政府內務部聘為顧問。從官之餘行醫治病,頗受患者歡迎。
1916年5月,袁世凱病危,其長子袁克定邀請蕭龍友先生入總統府為其診斷。蕭大夫切脈後,斷定袁的病為尿毒症,提筆開了處方,必須服藥靜養,但袁的次子袁克文卻堅信西醫。弟兄倆意見不合,袁世凱的妻妾十餘人也六神無主。延至6月6日,這個做了83天短命皇帝的袁世凱終於一命嗚呼!事後,蕭大夫對人說,袁世凱內外交困,活在舉國上下一致的聲討中,而尿毒症又必須靜養,以袁世凱當時的心情又怎能靜得下來?他的死也是命中注定,氣數已盡了!
1924年,孫中山因國大計帶病北上,病情日趨嚴重,請了眾多醫生均不能斷其病由。經友人介紹,請蕭龍友前去為中山先生診病。
1928年,蕭龍友毅然棄官行醫,正式開業,自署為“醫隱”,號為“息翁”。
1929年1月,梁啓超先生患病便血,事前曾赴協和醫院檢診。醫診斷為腎上有病,必須手術切除。梁公放心不下,驅車前往蕭府求診於龍友先生。切脈後,蕭龍友對梁公說:“閣下腎臟無病,應該慎重行事,長服所開中藥便可痊癒。”但梁公堅信西醫,仍赴協和醫院手術,果不出蕭龍友所料,梁啓超先生最終還是死於手術刀下。後經病理解剖,梁啓超先生腎完全健康。梁啓超先生的公子梁思成教授於治喪時,在訃告後所撰梁啓超先生傳略中,將治療的全過程予以披露。
1930年,與孔伯華共同創辦了北平國醫學院。
1943年,蕭龍友先生的女婿、著名畫家蔣兆和先生耗時一年,在淪陷後的北平創作了《流民圖》,成為中華民族抗戰的歷史畫卷。
1949年,新中國成立,蕭龍友先生雖是人到暮年,卻壯心不已,擔任全國第一、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3年,被上級批准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等職,為中醫事業的發展盡心盡力。
1954年9月,蕭龍友先生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言時提出設立中醫學院、培養中醫人才的提案。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56年,國家採納了他的提案,成立了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所中醫學院。
1960年,蕭龍友病逝,享年90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892年川中霍亂流行,與陳蘊生醫師用中草藥救治,控制了疫情的蔓延重視辯證論治,主張四診合參,治癒了一些疑難病症1934年,與孔伯華共同創辦了北京國醫學院,培養了數百名中醫人才,對我國中醫學的發展起到了承先啟後的作用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設立中醫學院的議案,被政府採納留下了大量醫案,由後人重加整理,發揚利用。
關於蕭龍友的醫學思想與臨床經驗,他的門人張紹重醫生曾加以整理。關於中醫基礎理論方面,扼要介紹九項:
一,望聞問切的辯證關係,主張四診合參。他說:“切脈乃診斷方法之一,若舍其他方法於不顧,一憑於脈,或仗切脈為欺人之計,皆為識者所不取。”
二,平脈與病脈。他常對學生說,必先知平脈而後知病脈。
三,說四診。臨證時應結合病人的體格、性情、籍貫、職業、平素生活習慣等加以考慮,就不難得其秘奧。
四,脈象與卦象,以卦喻脈。先生對於脈理深入淺出,嘗謂:“能識死脈,即為上工。”“對於坎、兌、巽三脈,必須鑽研。”
五,對於醫史的見解。他說:“治醫學史,必先將歷代典章學術,搜討無遺,然後可以言史,否則醫自醫、學自學、史自史耳,何益之有哉。”
六,關於醫德。他曾作醫范十條,為後學之針砭,主張稽古御今,心正意誠,有道有術,重視倫理。
七,對中西匯參的見解,不泥古、不囿今,要斟酌損益以求合乎今人之所宜,而後可以愈病。主張捐除門戶之見,取彼之長,補我之短。
八,論讀書。主張以《傷寒論》為鑑,以之作鑒,則治病必有一定之法,如影之不變也。
九,對於藥學的見解。他主張醫與藥不能分豁,醫生不但應識藥,而且要能親自採藥、呚咀配合。
  • 學術論著
著有《整理中醫學意見書》《中醫藥學意見書》《現代醫案選》(與人合撰)和詩集《採風錄》。

榮譽表彰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社會任職

曾任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及全國一、二屆人民代表等職。
解放後,任中國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名譽院長、顧問,中央衛生部第一次全國衛生會議華北區特邀代表,北京市中醫師考試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1、2屆代表,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中西醫交流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委員,中央人民醫院顧問,北京中醫學會耆宿顧問等。

個人生活

著名中醫蕭龍友,是中國“四大名醫”之一,以擅長治霍亂而揚名。1960年,他以91歲的高齡辭世。他的生活和飲食很有規律。
龍友老人是四川三台人氏,早年食物偏辣,晚年逐漸減少,但在外面用飯,還是習慣到“川菜”的飯館用餐。他的飲食無什麼偏好。早餐固定是牛奶和甜味的糕點。正餐多以米飯為主食,菜則一葷一素,葷菜以少量的肉佐以多量的菜。他飲食偏好清淡,菜多肉少,不大喜歡魚蝦類的海產品。
他喜歡酒,但從不過量,一年三季(春、夏、秋)飲用家中自釀的果子酒。這是一種分別用佛手、葡萄、桔子、蘋果等水果浸泡而成的不同類型和口味的酒。冬季,龍友先生則飲用一小杯補酒。這是用人參、鹿茸等名貴中藥浸飽的白酒。“燕窩湯”、“蒸銀耳羹”等食品是先生晚年常用的補品,但從不專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