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玉

肉玉

肉玉,從字面理解就是長得像肉一樣的玉石。自然產物,石頭,有白、有紅、有紅白相間。也叫肉石(一種玉石),造型很像市場上賣的豬肉。其形態無論是“肉皮”到“肉心”,“肥肉”和“瘦肉”都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肉石系天然石種,多數屬沉積岩,矽質岩變質岩,質地堅硬,是在地質運動過程中與其他礦物質接觸色化而成。肉石在自然界十分罕見,所以價格也自然不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肉玉
  • 外文名: Meat jade
  • 拼音:ròu yù
分布,石頭宴,肉玉的形成,

分布

肉玉肉玉
2010年1月27日,在河南省洛陽市御寶軒,一塊重達23公斤的純天然“黃臘玉紅燒肉”玉石面世。
該玉石是黃臘玉石質地,顏色金黃,五花肉層明晰,非常像豬的半個後臀,肉皮燒的痕跡明顯,有像燒制時起的肉泡,有汗毛孔,還有腿心骨,是未經人工雕琢的純天然傑作。
據悉,這塊“黃臘玉紅燒肉”玉石是洛陽市御寶軒的李先生前些時在伏牛山腹地的一條河道里發現的,是當前已知世界上最大一塊“黃臘玉紅燒肉”玉石。李先生講,他收藏的這塊“黃臘玉紅燒肉”玉石將作為天然珍寶,參加國際文博會。
上網查詢類似玉石,僅在台灣故宮博物院藏有價值1.3億元的玉雕紅燒肉石作品,但體積和重量都很小,且是經過雕刻的單件玉雕作品。
肉石系天然石種,多數屬沉積岩,矽置岩或變質岩,是在地質運動過程中與其他礦物質接觸色化而成。肉石在自然界十分罕見。據資料介紹,全世界現存共有大小67塊肉石。一塊現藏於“台灣故宮博物館”,用純黃金底座托住,是1949年蔣介石從大陸撤退時,從北京故宮帶走的,一塊在新加坡“世界奇石收藏大王”張榮光手中,被一直認為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塊肉石。
肉石珍貴貴在有皮,世間紅白相間的石頭比較多,但要有皮才算肉石,推考證,此石身價不凡。翠城無價之寶持物都有各樣寶貴,肉玉含有的微量元素通過皮膚吸入人體內,從而能平衡陰陽氣血的失調,使人祛病保健益壽。從藥物學角度來講,長期接觸可以補充人體不足的元素和微量元素,吸收或排泄過剩的元素和微元素,使人體保持一個特有的正間值。

石頭宴

108道“好菜”在台灣公立歷史博物館布置成一室滿漢全席,南北佳肴、台菜小吃、甜點冰品……什麼好料都有,看得人垂涎三尺但就是吃不到,因為它們全是石頭做成的。
據北美《世界日報》報導,專收奇石的收藏家徐俊義,10年前在赴台北“故宮博物院”參觀時,對故宮鎮館寶肉形石特別感興趣,從此專門收酷似食物的奇石,10年來前後收進了260多道“菜”。
在徐俊義的收藏品當中,如一塊散發著朱古力香味的奇石,原是來自雲南的金香玉;“滷蛋”是來自南投的鐵丸石、“獅子頭”是廣西的鐘乳石,“紅色湯圓”以加拿大的薔薇輝石打造而成。此外,貌似豬腳、鳥蛋、甲魚、綠豆……等美食的奇石,原料全都是戈壁石。

肉玉的形成

肉玉石的形成條件是極其特殊複雜的。它們大多來自地下幾十公里深處的高溫融化的岩漿,這些高溫的漿體從地下沿著裂縫涌到地球表面,冷卻後成為堅硬的石頭。在此過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緩慢地結晶成堅硬的玉石或寶石,且它們的形成時間距離我們非常遙遠。 玉器是中國最早的傳統的工藝品之一。英國自然科學家李約瑟博士曾說:"對於玉器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據考證,中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了簡單的玉制工具。距今8000年的遼寧省查海遺址,出土了最有價值的玉塊。距今6000-7000年的浙江省河姆渡遺址中,發現了玉珠、玉管和玉塊等。玉器的起源,應該說比這還早,不過,當時的人並不懂得玉器的價值,他們只是選用那些堅硬和精美的石塊磨製成武器或工具罷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慢慢認識到石中之美--玉石,經過耐心琢磨,使玉石成為一件件藝術品,同時是實用品。
中國古時把玉器作為權力的象徵和禮儀的標誌。黃帝曾以玉分賜部落首領,作為享有權力的標誌。之後,商周期間,玉為禮天把地之禮器。周代重玉之風極盛,祭祀時兼用玉器,宴享只用銅器。春秋戰國崇尚"君子比德於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說教。到了西漢,玉器被說成"辟邪厭勝"之物。奴隸社會至封建社會初期,玉器已被當作觀賞為主的藝術品了。中國從古墓出土的殉葬品中,發現了許多玉制的裝飾品和禮儀用具。如今,在中國各地的博物館中,常見的古代玉器有玉瓶、玉爐、玉薰、玉鼎、玉杯、玉爵、玉盂等。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中國世代留下的玉器多如繁星,僅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傳世珍品就有2萬多件。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期,出現了大型玉器。現存在北京北海公園團城上的一隻大玉瓮--瀆山大玉海,好似一隻大浴缸,乃是元朝忽必烈大宴群臣時的盛灑器,可盛酒3000多公升。玉瓮重達3噸半,最大周圍長493厘米,高70厘米,瓮膛深55厘米。玉瓮呈橢圓形,四周刻有雲濤、蚊龍、海馬等,造型精美,是中國現存時代最早,形體最大的傳世玉器。 北京故宮珍寶館內陳列著一件十八世紀清朝乾隆時期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玉山。它是以宋人所畫的《大禹治水圖》為藍本雕琢而成的,這座玉雕高達2.4米,寬約l米,生動地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奮戰洪水時的情景。據史料記載,這塊大玉產自中國新疆和田地區,重達5噸多,經三年時間,行程4000多公里才運到北京的。後又經多年才雕琢成這件希世國寶。
中國有四大名玉,即新疆白玉、遼寧岫玉、河南獨山玉和湖北綠石。尤其是硬玉中的翡翠有"玉中之王"的美譽。翡翠極為珍貴,從前多為帝王或豪富所占有。俗語說"黃金有價玉無價",或謂玉石"價值連城"。據說秦昭王曾以15座城去換一塊珍貴的和氏壁。
玉石如此珍貴原因何在呢? 其一,稀少。物以稀為貴。玉石的形成要在地殼下經過漫長的年代,尤其是翡翠、白玉、瑪瑙、青金等更加難得。中國古代采玉人騎著耗牛,翻山越嶺到山上找玉,靠著牲口的四蹄,把露頭或半露頭的玉石踏采出來。有的玉石順山水、冰川衝到下游,途中便被人撈走了。據記載,古時在新疆和田采玉,曾以女人棵體入水撈取。相傳古人認為玉為陽精,須用陰氣相召,玉石才不致流失,否則難以得到美玉。後來,玉石越來越少,才開始鑿山開礦,攻山采玉。採到一塊好玉是極不容易的。 其二,堅硬。玉石大致可分為硬玉和軟玉兩類。硬玉質地細密堅韌,硬度相當大。如果把金剛石硬度定為10度,那么最硬的玉石如翡翠則能達到8度、9度。一般來說,硬度在6度以上的稱為硬玉。只有金剛砂和金剛鑽粉工具才能磨製硬玉,多硬的鋼刀之類都是無濟於事的,硬玉被琢磨成為玉器,呈半透明,柔潤光潔,晶瑩美麗,內眼便分辨不出礦物的顆粒了。硬度在6度以下的玉石為軟玉。軟玉質地較軟,韌性較好,一般都能用刀刻劃,價值就較為低廉了。其三,色彩美麗。相傳,在鳳凰棲息過的地方,都有美玉。玉石具有豐富的天然色彩,有白如羊脂、紅如雞血、綠如碧海……常見的有白鑽石、綠寶石、藍寶石和變石等,可加工成戒指或耳環等玉器,不退色、不變質、堅固耐用,是高級裝飾品。有的玉石上占有好幾種顏色,稱為"巧色",即使有些玉石質地不純,但一經匠心巧琢,變瑕疵為美點,把瑕疵琢成花上小蟲或樹上松鼠,惟妙惟肖,引人入勝。
中國民間說"玉不琢,不成器"。古人最早用石、骨等工具,借用砂粒、水作介質來琢磨玉石,很費功夫。後來才用鐵、銅作圓盤,借用金剛砂或金剛鑽粉的介質,便加快了玉器的雕琢。中國各地均有玉雕廠。玉雕由過去的人工操作逐漸走向半機械和電氣化,生產率提高了,但天然玉料卻越來越少,所以玉器價格仍然是昂貴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