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空間定位

聽覺空間定位,是利用聽覺器官對聲源空間位置的判斷,即對來自兩耳信息的比較。在某些情況下,藉助於頭的轉動,或利用一耳也可以相當精確地判斷出聲源的位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聽覺空間定位
  • 依賴:雙耳聽覺
  • 特性:繞射和反射
  • 中樞機制:強度映象;
定義,特性,差異,中樞機制,

定義

 聽覺器官對聲源空間位置的判斷。它主要依賴於雙耳聽覺,即對來自兩耳信息的比較。在某些情況下,藉助於頭的轉動,或利用一耳也可以相當精確地判斷出聲源的位置。

特性

聲波具有繞射和反射的特性,而人的兩耳又對稱在頭的兩側。當聲源位於頭的一側時,對於低頻聲來說,聲波繞射到較遠一側耳時會有所延遲,兩耳間的聲學距離大約為23厘米,這相當於大約690毫微秒的時差。對於高頻聲來說,由於聲波的反射,位於聲影內的對側耳,其強度將會有很大的衰減,由此而造成的兩耳的強度差可達20分貝。因此,某一聲音到達兩耳時在時間和強度上的對比,成了判斷聲源空間位置的兩個主要線索。

差異

聲波達到兩耳的時間上的差異,將會造成聲波到達兩耳時,相位上的差別。如果某一聲音的波長或半波長正好等於兩耳間的聲學距離時,其波形在兩耳間將會有360°或180°的相位差,這時,以相位作為聲源定位的線索將遭到破壞。因此1500赫是兩耳能作相位比較的最高頻率。實驗證明,超過1500赫的聲波的空間定位主要以強度為線索,低於這個頻率時則以時間或相位的線索為主,在對接近1500赫的聲音定位時則容易發生混淆。當聲源到兩耳的距離相等時,也容易出現定位上的混淆。這時,如果轉動一下頭部就可造成聲源到兩耳距離的差異,這樣就可克服判斷聲源方位上的困難。

中樞機制

近年來有關時間和強度互換的一些實驗使人們想到,聲源定位可能至少存在兩種中樞機制:一種是在整個可聽聲範圍內對兩耳時間和強度差起作用的機制,它主要產生強度映象;另一種主要是對1500赫以下的聲波在兩耳間產生的時差發揮作用的機制。這雙重機制近年已為神經生理學所證實,如聽神經纖維對聲波特定相位的鎖相反應,以及兩耳時差和強度差所出現的平均潛伏期對神經反應發生影響的事實等。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上述各種線索並不孤立的,加之對周圍環境的理解以及視覺動覺等的幫助,人們對聲源的方位就能作出精確的判斷。
聲源的深度或距離知覺,也象聲源的定位知覺一樣,主要依賴於聲音的強度、頻譜的變化、波陣面的彎曲、反射聲,特別是對聲源以及環境的熟悉程度等因素。一般說來,聲音的距離知覺不像聲源的定位那樣精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