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輝華

聶輝華

聶輝華,男,字逸才,1978年出生,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人,經濟學博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導師為世界著名經濟學家Oliver Hart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併兼任中國人民大學企業與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

他是2008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作者、2010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3年入選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計畫”(國家“萬人計畫”),同年獲得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獎,2014年入選“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作為《21世紀經濟報導》、《經濟學家茶座》等著名刊物的專欄作者,他的經濟評論和經濟散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並多次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中央電視台、新華社網路電視台、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和新京報等國內外重要媒體的採訪。研究領域:契約與組織理論(契約理論、企業理論和制度經濟學);所授課程:初級、中級個體經濟學(本科生),博弈論導論(本科生),契約理論(研究生),產業組織理論(研究生),微觀計量經濟學(研究生)。

2017年4月,入選教育部201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青年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聶輝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西省撫州市
  • 出生日期:1978年(戊午年)
  • 職業:經濟學博士
  • 主要成就:長江學者
  • :逸才
  • 性別:男
人物經歷,學術兼職,人物成就,發表論文,譯著教材,評論散文,學術活動,榮譽獎勵,

人物經歷

1997-2001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學士
2001-2003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經濟學碩士(提前1年畢業)
2003-2006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博士
2009-2010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系博士後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併兼任中國人民大學企業與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

學術兼職

中國人民大學企業與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

人物成就

主要研究組織經濟學,在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EconomicsLetters、《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管理世界》和《世界經濟》 等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了幾十篇論文。他在不完全契約理論、政企合謀、礦難等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學術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2017年4月,入選教育部201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青年學者。

發表論文

聶輝華、張雨瀟,2015,《 分權、集權與政企合謀》,《世界經濟》,第6期
Jia, Ruixue, Huihua Nie, 2015, “Decentralization, Collusion and Coalmine Death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forthcoming
Zhang, Yuxiao, Mingyue Fang, Ting Jiang, and Huihua Nie, 2015, “Contractual Hazard, Political Hazard and FDI Ownership Structure i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in China”,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forthcoming
Jiang, Ting, and Huihua Nie, 2014, “The Stained China Miracle: Regulation, Corrup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Economics Letters,123(3): 366-369
Nie, Huihua, Minjie Jiang, and Xianghong Wang, 2013,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Cycle: Evidence from Coalmine Accidents i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41(4): 995-1011
Nie, Huihua, and Jinbo Li, 2013, “Collus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 New Perspective on China Mode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1(2): 18-39
楊瑞龍、王元和聶輝華,2013,《“準官員”的升遷機制——來自中國央企的證據》,《管理世界》,第3期,23-33
Li, Jinbo, Huihua Nie, 2012, “Confucian Filial Piety, Economic Growth and Divergence among Civilization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33(4): 69-88
聶輝華,2012,《最優農業契約與中國農業產業化模式》,《經濟學季刊》,第12卷,第1期,313-330
聶輝華、江艇和楊汝岱,2012,《中國工業企業資料庫的使用現狀和潛在問題》,《世界經濟》,第5期,142-158
李金波、聶輝華,2011,《儒家孝道、經濟成長與文明分岔》,《中國社會科學》,第6期,41-55
聶輝華、賈瑞雪,2011,《中國製造業企業生產率與資源誤置》,《世界經濟》,第7期,27-42
聶輝華、蔣敏傑,2011,《政企合謀與礦難:來自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證據》,《經濟研究》,第6期,146-156
Huihua Nie, Mingyue Fang and Tao Li, 2010, “China’s Value-added Tax Reform, Firm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5(3): 445-463
方明月、聶輝華、江艇和譚松濤,2010,《中國工業企業就業彈性估計》,《世界經濟》,第8期,3-16
李金波、聶輝華和瀋吉,2010,《團隊生產、集體聲譽和分享規則》,《經濟學(季刊)》,9(3): 941-960
聶輝華、方明月和李濤,2009,《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行為和績效的影響——以東北地區為例》,《管理世界》,第5期,17-24
聶輝華,2008,《制度均衡:一個博弈論的視角》,《管理世界》,第8期,158-167
聶輝華、譚松濤、王宇鋒,2008,《創新、企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基於中國企業層面面板數據的證據》,《世界經濟》,第7期,57-66
楊其靜、聶輝華,2008,《保護市場的聯邦主義及其批判:基於文獻的一個思考》,《經濟研究》,第3期,43(3): 99-114
聶輝華,2008,《契約不完全一定導致投資無效率嗎?——一個帶有不對稱信息的敲竹槓模型》(博士論文Part II),《經濟研究》,第2期,43(2): 132-143
聶輝華、李金波,2006,《政企合謀與經濟發展》,《經濟學(季刊)》,6(1): 75-90
聶輝華,2006,《取消農業稅對鄉鎮政府行為的影響——一個多任務委託代理模型》,《世界經濟》,第8期,71-78
楊瑞龍、聶輝華,2006,《不完全契約理論:一個綜述》(博士論文Part I),《經濟研究》,第2期,41(2) : 104-114
聶輝華,2004,《交易費用經濟學:過去、現在和未來》,《管理世界》,第12期,146-153
聶輝華,2003,《企業:一種人力資本使用權交易的粘性組織》(碩士論文Part II),《經濟研究》,第8期,39(8): 64-69
其他論文
聶輝華、李翹楚,2013,《中國高房價的新政治經濟學解釋——以“政企合謀”為視角》,《教學與研究》,第1期。
聶輝華、鄒肇芸,2012,《中國應從“人口紅利”轉向“制度紅利”》,《國際經濟評論》,第6期
Wang, Xianghong, and Huihua Nie, 2012, “The Impact of Collective Wage Agreements in China: A Firm Level Study”, Labor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Association (LERA), Proceedings of the 64th Annual Meeting, p92-102
尹振東、聶輝華、桂林,2011,《垂直管理與屬地管理的選擇:政企關係的視角》,《世界經濟文匯》,第6期
聶輝華,2011,《對中國深層次改革的思考:不完全契約的視角》,《國際經濟評論》,第1期
聶輝華,2011,《不完全契約理論的轉變》,《教學與研究》,第1期
方明月、聶輝華,2010,《中國工業企業規模分布的特徵事實》,《產業經濟評論》,第2輯
方明月、聶輝華,2008,《企業規模決定因素的經驗考察》,《南開經濟研究》,第6期
聶輝華、李金波,2008,《資產專用性、敲竹槓和縱向一體化——對費雪車身-通用案例的全面考察》,《經濟學家》,第4期
聶輝華等,2008,《競爭還是產權?——對國有企業激勵機制的經驗考察》,《教學與研究》,第1期
聶輝華、李文彬,2006,《什麼決定了企業的最佳規模?》,《河南社會科學》,第4期
聶輝華,2005,《企業布局腦體分離法》,《商界-中國商業評論》,第3期
聶輝華,2005,《新制度經濟學中不完全契約理論的分歧與融合》,《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第1期
李海艦、聶輝華,2004,《論企業與市場的相互融合》,《中國工業經濟》,第8期
聶輝華,2003,《企業的本質:一個前沿綜述》,《產業經濟評論》,第2卷第2期(12月),(碩士論文Part I)
李海艦、聶輝華,2003,《現代企業的腦體產業分離發展》,《中國經貿導刊》,第15期
李海艦、聶輝華,2002,《全球化時代的企業運營——從腦體合一走向腦體分離》,《中國工業經濟》,第12期
李海艦、聶輝華,2002,《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及其戰略選擇》,《中國工業經濟》,第9期
聶輝華,2002,《新興古典分工理論與欠發達區域的分工抉擇》,《經濟科學》,第3期
聶輝華、李海艦,2002,《關於西部大開發若干觀點的評析》,《中國工業經濟》,第2期
聶輝華,2002,《與OECD比,我們還要走多遠?》,《改革與理論》,第1期
聶輝華,1999,《需求不足,責任不在百姓》(本科2年級),《經濟學家》,第3期

譯著教材

《 跟<西遊記>學創業》,聶輝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
聶輝華,《政企合謀與經濟成長:反思“中國模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
參與編寫《中級個體經濟學》之“寡頭廠商的策略行為”、“信息經濟學”和“企業理論附錄”三部分,劉鳳良、周業安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聶輝華、毛學峰,《從流通體制透視農產品漲價現象》,收入《中國通貨膨脹新機制研究》,劉元春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聲譽、契約與組織》,聶輝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規制與發展》(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法]讓-雅克 拉豐著,聶輝華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公司財務和治理機制:美國、日本和歐洲的比較》,[美]唐納德·H·邱主編,楊其靜、林妍英、聶輝華和林毅英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2005年
《企業理論:現代觀點》之第二、三、四章,楊瑞龍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評論散文

《北京為什麼實行無效率的車牌搖號政策?》,與黨力、唐志伯合作,《經濟學家茶座》,2013年(總第60輯)
《大數據時代亟須建立小微企業資料庫》,與劉鷹、劉小玄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6月19日A06版
《如何管理豬八戒這樣的馬屁精?》,《經濟學家茶座》,2012年第4輯(總第58輯)
《唐僧為什麼不授權給孫悟空?》,《經濟學家茶座》,2012年第3輯(總第57輯)
《西天取經的履約機制》,《經濟學家茶座》,2012年第2輯(總第56輯)
《關於上訪的四個故事》,《經濟學家茶座》,2012年第1輯(總第55輯)
《大學校長和書記如何實現“黃金搭檔”?》,與張彧、蔣敏傑合作,《經濟學家茶座》,2011年第4輯(總第54輯)
《哈佛導師的武林大會》,《經濟學家茶座》,2011年第3輯(總第53輯)
《中國改革:從摸石頭過河到架橋樑過河》,《炎黃春秋》,2011年第11期
《不應對教師採取雙重標準》,《科學時報》,2011年9月8日A1版
《校長和書記:誰是大學的“一把手”?》,與蔣敏傑、張彧合作,《經濟學家茶座》,2011年第2輯(總第52輯)
《減少礦難的關鍵在於改革幹部績效考核制度》,與李金波合作,《中國紀檢監察報》,2011年7月14日第四版
《限購令難以遏制房價漲勢》,與李翹楚合作,《金融管理與研究》增刊《企業理財》,2011年7月
《複雜的理論也很有趣》,《經濟學家茶座》2011年第一輯(總第51輯)
《國企應成為糾正市場失靈的良藥》,《國企》,2011年3月
《不完全契約理論的來龍去脈》,《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2月24日,第11版
《產權不清,科斯不靈》,《經濟學家茶座》2010年第六輯(總第50輯)
《哈特: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哈佛教授》,《經濟學家茶座》2010年第五輯(總第49輯)
《為什麼“中國製造”在美國更便宜?》,《經濟學家茶座》2010年第四輯(總第48輯)
《沒有架子的哈佛教授》,《經濟學家茶座》2010年第三輯(總第47輯)
《在哈佛感受“以生為本”》,《經濟學家茶座》2010年第二輯(總第46輯) 《政府選擇性執法與公民被迫維權》,《21世紀經濟報導》2009年12月
《斬斷政企合謀的利益鏈條》,《21世紀經濟報導》2009年11月
《“釣魚執法”彰顯政府治理結構錯位》,《21世紀經濟報導》2009年10月
《中國版“常春藤聯盟”流於形式》,《21世紀經濟報導》2009年10月
《威廉姆森:“交易費用”如何可證偽》,《21世紀經濟報導》2009年10月
《如何避免對下屬賞無可賞?》,《經濟學家茶座》2008年第五輯(總第37輯)
《窮人和富人的競爭》,《經濟學家茶座》2008年第三輯(總第35輯)
《醫生比經濟學家更高尚嗎?》,《經濟學家茶座》2008年第二輯(總第34輯)
《權威教材會不會破壞學生的創造力?》,《經濟學家茶座》2008年第一輯(總第33輯)
《用明線規則完善勞動契約法》,《西部論叢》2007年第12期
《十年鄉村》,《經濟學家茶座》2007年第六輯(總第32輯)
《什麼才是和諧社會?》,《經濟學家茶座》2007年第五輯(總第31輯)
《誰在搞臭中國經濟學家?》,《經濟學家茶座》2007年第四輯(總第30輯)
《學好經濟學對研究生找工作有用嗎?》,《經濟學家茶座》2007年第三輯(總第29輯)
《姓什麼會影響你成為經濟學家嗎?》,《經濟學家茶座》2007年第二輯(總第28輯)
《為什麼中國人多經驗而少理論?》,《經濟學家茶座》2007年第一輯(總第27輯)
《交友的境界和博弈的均衡》,《經濟學家茶座》2006年第四輯(總第26輯)
《質疑央企市場化考核》,《人力資源》2006年12月(總第241期)
《大陸高校:沒有一流待遇,哪有一流水平?》,《經濟學家茶座》2006年第三輯(總第25輯)
《政府應從制度上為農民分散市場風險》,《中國改革報》2006年8月17日
《從人間消失的一億女性》,《經濟學家茶座》2006年第二輯(總第24輯)
《再論“三個和尚沒水喝”》,《經濟學家茶座》2006年第一輯(總第23輯)
《旅遊業越好,教育業越差?》,《經濟學家茶座》2005年第四輯(總第22輯)
《報紙為什麼不免費傳送?》,《經濟學家茶座》2005年第三輯(總第21輯)
《挑戰所羅門國王的智慧》,《經濟學家茶座》2005年第二輯(總第20輯)
《道德:經濟學的“黑洞”》,《經濟學家茶座》2004年第4輯,總第18輯
《王小石事件:憑什麼讓證監會背黑鍋?》,新華社《環球》2004年第24期(新華網、新浪網轉載)
《上海磁懸浮:將做秀進行到底》,新華社《環球》2004年第23期(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網站日文轉載)
《江南日記》,《經濟學訊息報》2004年11月19日(No.620)第四版
《“劉翔讀博”與“李約瑟之謎”》,新華社《環球》2004年第22期(新華網、搜狐網轉載)
《“上海辦證”與傳媒造假》,新華社《環球》2004年第21期(新華網、新浪網轉載)
《史美倫:制度先遣者的代價》,新華社《環球》2004年第20期(新華網、新浪網轉載)
《理性看待“郎鹹平事件”》,新華社《環球》2004年第19期(新華網、新浪網轉載)
《統計與貓》,新華社《環球》2004年第18期
《定價的學問》,《經濟學訊息報》2004年8月27日(總第608期)
《童年的夢》,《經濟學家茶座》2004年第3輯(卷首語),總第17輯
《一個大陸學生心中的楊小凱》,《經濟學家茶座》2004年第3輯,總第17輯
《德隆事件拷問學者良知》,新華社《環球》2004年第16期(新華網、新浪網轉載)
《車牌拍賣:上海市叫板商務部的背後》,新華社《環球》2004年第13期(新華網、新浪網轉載)
《質疑無償獻血制度》,新華社《環球》2004年第12期(被《南方周末》等重要媒體報導)
《發展經濟的關鍵是培育企業家》,《經濟晚報》2004年4月26日16版
《為何“自古紅顏多命薄”?》,《經濟學家茶座》2004年第1輯,總第15輯
《天妒英才楊小凱》,《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2003年12月12日
《另類新經濟:不確定時代的逐利行為》,新華社《環球》2003年第22期(《讀者》2004年第3期轉載)
《如何創作經濟學論文?》,《經濟學家茶座》2003年第4輯,總第14輯
《南海目擊與假說》,《經濟學訊息報》2003年5月30日7版
《楊小凱:華人經濟學界的“驕楊”》,《經濟學家茶座》,2003年第2輯,總第12輯,收入《經濟學家茶座》精華本
《校園愛情: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學家茶座》2002年第4輯,總第10輯,收入《婚姻愛情經濟學
《虛弱的多數》,《改革與理論》2002年第7期
《轉移的財富》,《經濟學訊息報》2002年4月26日頭版
《面對入世:中國經濟學家準備好了嗎?》,《經濟研究資料》2002年第3期
《重慶與國語》,《經濟學訊息報》 2001年11月16日 (NO.463)
《手機選號費:到底該不該取消?》,《改革與理論》2001年第11期
《併購浪潮影響深遠,寡占時代悄然來臨》,《經濟學訊息報》 2001年9月14日 (NO.454)
《從清華北大教育撥款談起》,《經濟學訊息報》 1999年7月16日 (NO.341)

學術活動

課題
主持全國優秀博士論文作者專項課題“契約失靈的原因以及治理方式”(200903)
主持中國人民大學科研基金項目“對不完全契約理論中投資效率悖論的解釋”(06XNB023)
2012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地區制度質量對企業行為和績效的影響”(12YJC790143)
2011年,主持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委託課題“物聯網及雲計算產業發展環境推動研究項目——移動網際網路和車聯網產業價值與制度研究”
2011年,主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課題“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中央、地方和企業博弈”
2010年,參與姚洋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中長期經濟成長與結構變動及其趨勢研究”(09&ZD020)
會議
“The 1st Annual Xiame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conomic Analysis of Institutions”, May 18-19, 2013, Xiamen University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Cycle: Evidence from Coalmine Accidents in China”, Royal Economic Society annual conference, 2 -5, April, 2013, 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Grossman and Hart at 25” conference, June 24-26, Brussels, Belgium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the Ownership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presented on CES China Conference, June 17-19, 2011, Beijing, China
“Does Contractual Incompleteness Necessarily Lead to Inefficient Specific Investment?”, presented on CES Changsha Annual Meeting, July 28-30th, 2007, Changsha , Hunan , China
"The Collusion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Fir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Jinbo Li, presented on 2006 Far Eastern Meeting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July 9th-12th,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 Supplement to the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n China", presented 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framarginal Analysis and Chinese Economy, by Fudan University and Macau University, 14-15th, July, 2002
2011年9月,參加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第十次代表大會並宣讀論文,遼寧大學
2011年7月,參加“可持續發展比較研究國際研討會”並宣讀論文,中國人民大學
2010年4月,參加《哈佛中國評論》(Harvard China Review)年會並擔任經濟單元主持人,哈佛大學
2009年6月,主持第一次“微觀經濟理論論壇”,中國人民大學
2009年6月,參加第四屆中國青年經濟學家聯誼會(YES)並宣讀論文,中山大學 2008年11月,參加首屆中國經濟金融和管理論壇並宣讀論文,深圳大學
2008年10月,參加“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高層國際論壇”並擔任嘉賓,北京大學(CCER)
2008年10月,參加第二屆中國青年經濟學家聯誼會(YES)並報告論文,復旦大學
2007年12月,參加第一屆中國青年經濟學家聯誼會(YES)並報告論文,南開大學
2005年10月,參加2005年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並報告論文,北京
2005年9月,參加第五屆中國青年經濟學者論壇並報告論文,大連
講座/授課
2013年5月9日,在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碩博連讀學生做講座“政企合謀與經濟成長:兩篇論文”。
2013年5月8日,在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為本科生做講座“從制度經濟學反思中國改革”
2013年4月23日,在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報告論文“政企合謀、周期性干預和行政管理體制”。
2013年4月22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報告論文“The Impact of Political Cycle: Evidence from Coalmine Accidents in China”。
2013年3月22日,在北方工業大學為“產業經濟學前沿”課程講授“不完全契約理論的進展和套用”。
2012年12月21日,在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報告論文“政企合謀、周期性干預和行政管理體制”。
2012年10月12日,在廣州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報告論文“The Impact of Political Cycle: Evidence from Coalmine Accidents in China”。
2012年5月25日,在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為本科上做講座“從契約理論思考中國改革”,為教師及研究生報告論文“Decentralization, Collusion and Coalmine Deaths in China”。
2011年11月27日,在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碩博連讀班講授“組織經濟學前沿——不完全契約理論的進展”。
2011年11月17日,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seminar報告論文“Decentralization, Collusion and Coalmine Deaths in China”
2011年5月25日,赴北京密雲縣為中航工業集團中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某幹部培訓班講授“博弈論在企業管理中的套用——最優薪酬設計”
2011年4月6日,赴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做講座“中國製造業企業生產率與資源誤置”
2011年3月23日,在人大財金學院“財稅論壇”報告論文“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the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2011年3月9日,赴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學院做講座“中國製造業企業生產率與資源誤置”
March 30, 2010, “Hold-up, Property Rights, and Reputation”, Brow-bag semina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Harvard University
2009年6月3日,赴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做講座“生動的經濟學和規範的經濟學論文” 2010年3月31日,“reputation, holdup, and property rights”,哈佛大學經濟學系
2008年10月10日:“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與組織治理”,上海財經大學會計與財務研究院
2008年7月:“不完全契約理論的進展”,“全國企業理論前沿與中國制度變遷”研究生暑期學校,中國人民大學
2008年3月18日:“直面現實的經濟學研究——談談如何寫作經濟學論文”,對外經貿大學
2007年6月13日:“政企合謀與經濟發展”,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2006年12月25日:“契約不完全一定導致投資無效率嗎?”。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2005年10月:“契約理論及其在組織中的套用”,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2005年8月:“新制度經濟學”(短期課程),湖南湘潭大學商學院經濟學試驗班
2004年12月:“國有企業改革:過去、現在和未來”,中央國家機關工委
2003年11月:“企業理論與產權理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榮譽獎勵

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獎(2012年)
中央組織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2012年)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0年)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8年)
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
中國人民大學第七屆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比賽特等獎(2005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