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將軍和小姑娘

聶將軍和小姑娘

《聶將軍和小姑娘》是選自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七課的一篇課文。

文本出處,人物介紹,主要作品,人物生平,相關故事,

文本出處

選自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七課
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次戰鬥中,八路軍戰士從戰火中救出了兩個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姑娘。大的五六歲,小的還不滿周歲,還受了傷。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原文,
聶榮臻將軍知道後,立即叫前線部隊把孩子送到他那裡去。他對戰士們說:“雖然敵人殘忍地殺害了我們無數同胞,但這兩個孩子是無辜的,她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照料,絕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後代。”
兩個日本孤女很快被送到了指揮部。聶將軍先抱起不滿周歲的小妹妹,看到她的傷口包紮得很好,便馬上讓警衛員去老鄉家給她找奶吃。然後,又慈愛地拉過那個大一些的女孩,親切地問她叫什麼名字。這個女孩叫美穗子,她不會說中國話,只是不停地說:“媽媽死了,媽媽死了……”聶將軍見這孩子兩眼裡流露出驚恐的神色,就拿過一個洗乾淨的梨子,和藹地說:“這梨洗乾淨了,吃吧!”美穗子見聶將軍和善可親,便接過梨慢慢地吃起來。開飯的時間到了,聶將軍把美穗子拉到懷裡,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給她餵飯。幾天以後,美穗子一點也不拘束了,她用小手拽著將軍的馬褲,跟著將軍跑前跑後,可親熱啦!
然而,激烈的戰事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為了保證兩個孩子的安全,聶將軍決定把她們送回石家莊的日軍指揮部去,讓日方把孩子轉送回國,交給她們的親友。
臨行的前一天,聶將軍和這兩個孩子一起照了相。第二天,他派人挑著兩個筐子,把這兩個日本孤女送往石家莊。聶將軍在筐里放了許多梨,留著孩子們路上吃。他還親筆寫了一封信給日軍官兵,信中說:“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我八路軍本著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
兩個日本孤女被送回日本後,由親友撫養長大。40年後,已經成為三個孩子母親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專程前來中國看望聶將軍,感謝將軍的救命之恩。訊息傳開,聶將軍受到了大批來自日本各地的電報和書信,日本人民稱他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部分詞語釋義摺疊
無辜:無害的;清白無罪的;無惡意的。
受害:受到傷害;遭受損害。
指揮:發令調遣;安排;指示。
警衛員:特指保衛軍隊首長以上的士兵。
包紮(za):用繃帶捆綁、包裹或包纏。
慈愛:(年長者對年幼者)仁慈而愛人。
拘束:過分約束;束搏。
安全:不受威脅;沒有危險、危害、損害。
至仁至義:最仁愛,最講正義。
有始有終:指做事能堅持到底。

人物介紹

聶榮臻,字福駢,小名雙全,1899年12月29日出生在四川江津縣吳灘場附近的石院子,7歲入私塾接受啟蒙,四年後正式進學堂讀書。
1917年夏天,聶榮臻以優異成績考入江津縣立中學(今江津中學)。當時,這所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堪稱四川第一流,聶榮臻十分珍惜在這裡的學習機會,他在自己課桌的右下角莊重地刻下了“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的名句作為座右銘。他每天發憤求索,學習成績優秀,成為同班學生中的佼佼者,他的作文有時被抄錄張貼,讓其他同學觀摩閱讀。 聶榮臻廣讀博覽,從達爾文的《進化論》、赫胥黎的《天演論》和《新青年》進步雜誌中吸取政治營養,漸漸地,聶榮臻的思想發生了變化,由一個公認的誠摯少年逐漸轉變為具有強烈愛國心的熱血青年。他積極加入進步學生的行列,常對同窗好友說:“我輩要以報國為根本,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業。”每遇國家民族大事,聶榮臻總是感慨陳詞,憂國憂民思想溢於言表,常書於文卷之上,教師曾譽其“資賦不凡,終非池中之物”。 聶榮臻不僅勤奮好學,且見義勇為,對人和藹可親。逢善不欺,逢惡不懼,遇同學有糾紛,總是善於排解,遇恃強凌弱者,則打抱不平,挺身相助。平時,他注意節儉,經常布衣草履,從不浪費揮霍,但對同學朋友,則慷慨贈予,毫不吝嗇。 五四運動時期,聶榮臻因參加家鄉學生愛國鬥爭,遭到反動軍警當局的抓捕。為了避開眼前的危險,學習西洋先進的科學,心懷“實業救國”大志的聶榮臻於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並積極投身旅法學生運動。 
1922年,聶榮臻轉赴比利時就讀於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系,同年8月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與劉伯堅一起負責過旅比利時支部工作,1923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會委員、訓練部副主任。1924年10月,聶榮臻奉命進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後轉入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軍事。1925年,由於革命的需要,聶榮臻和中國班的同學們一起回國。 聶榮臻在國外共度過了五年多時間。五年里,聶榮臻的世界觀發生了根本轉變,由“實業救國論”者轉變為以天下為已任的社會革命論者,並成為一個職業革命家。 聶榮臻從蘇聯回國後,到黃埔軍校任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直接領導政治部的宣傳和組織工作,並講授社會發展史、政治工作等課程。在黃埔期間,聶榮臻堅決主張針對蔣介石的陰謀進行反擊。“中山艦事件”以後,聶榮臻被免去了在黃埔軍校的職務,調中共廣東區委軍事部任特派員。但他仍利用各種機會在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中開展工作,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及時向共產黨員傳達黨的方針、政策,為北伐作準備。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後,聶榮臻任軍委特派員、中共湖北省委軍委書記,後在中共中央軍事部參與向北伐軍中派遣中###員等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聶榮臻被派往上海,協助周恩來整頓遭受破壞的工人糾察隊,處理善後工作。
土地革命(1927—1937)摺疊
1927年7月中旬,聶榮臻被指定為中共前敵軍委書記,赴九江準備組織武裝起義。8月1日,他在南昌起義中組織張發奎部第25師兩個多團起義,後任起義軍第11軍黨代表,與軍長葉挺率部南下。潮汕戰鬥失敗後,他轉赴香港。同年12月,他潛回廣州參與領導廣州起義。在起義軍受挫的緊急情況下,聶榮臻與葉挺果斷決定撤退,從而保存了部分革命武裝力量。1928年,聶榮臻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其間,在總結廣州起義的經驗教訓時,他看到了軍事技術人才的缺乏是廣州起義的一個重要缺點,指出:“以後每個黨員都應該學習軍事技術,並須注意培養一批軍事技術人才。”顯示了他在軍事方面的遠見卓識。1930年初,聶榮臻任中共順直省委組織部部長,同年5月到達上海,在中央特科從事艱險而又複雜的地下工作,積極向各革命根據地提供軍事情報,及時了解敵情,保衛黨中央和地下黨同志的安全,營救被捕同志,鎮壓叛徒、特務。1931年,聶榮臻調到中央軍委任參謀長,先後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堅持秘密鬥爭。 
自從顧順章叛變以後,國民黨反動派在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嚴重。像聶榮臻這樣與顧順章共過事的我黨骨幹人物,已不便繼續留在上海。當時,毛澤東領導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得到迅速發展,正需要聶榮臻這樣的軍事人才。1931年12月,聶榮臻根據組織的決定撤離上海,前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他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1軍團政治委員。曾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932年3月,在“左”傾冒險主義的執行者要中央紅軍奪取贛江兩岸城市時,聶榮臻支持毛澤東關於紅軍主力應向國民黨統治薄弱的地區發展的正確意見。同年4月,聶榮臻作為紅軍東路軍政治委員,參與指揮漳州戰役。聶榮臻在指揮戰鬥中表現出的沉穩和勇敢給毛澤東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同時,毛澤東一系列正確的戰略、戰術和政策思想以及領導才能,使聶榮臻由衷地欽佩。聶榮臻從毛澤東那裡學到的正確的戰略戰術思想和策略思想,對其以後領導一個大的戰略區增益很大。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蔣介石在紅軍前進的道路上設定了四道封鎖線。聶榮臻與軍團長林彪率紅1軍團擔任掩護中央縱隊、軍委縱隊的前衛任務。他率部先後突破國民黨第一、二道封鎖線,並在危急形勢下,力排眾議,率部搶占九峰山,突破敵人第三道封鎖線,從而保障了中央縱隊左翼的安全。 紅軍突破三道封鎖線使蔣介石坐立不安。為了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地區,蔣介石費盡心機,調遣湖南、廣東、廣西的軍閥部隊,進行周密布置,對紅軍進行圍追堵截。但是,反動軍閥內部的派系矛盾和唯利是圖使湘江防線曾出現過“裂痕”。然而,由於博古等人缺乏軍事常識,沒有抓住有利戰機,使紅軍在湘江畔陷入被動。為了掩護中央縱隊順利過江,林彪、聶榮臻率部在湘江之濱與敵人展開了一場生死存亡的拼殺,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中央紅軍終於突破敵第四道封鎖線。 黎平會議後,紅軍改向遵義進發。但欲取遵義,必須先跨越天險烏江。紅1軍團受命打頭陣,聶榮臻和林彪冒著敵人的火力,指揮軍隊架起浮橋,使軍委縱隊和後續部隊安全渡過了烏江,到達遵義,從而粉碎了敵人企圖圍殲中央紅軍的陰謀。1935年1月,聶榮臻出席了中共歷史上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他在會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並與劉伯承一起建議紅軍北渡長江向四川發展,與紅四方面軍會合。他們的意見被中央採納。 遵義會議後,聶榮臻在毛澤東領導下,與林彪率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擺脫了敵重兵的圍追堵截。1935年5月,聶榮臻任紅軍先遣隊政治委員,與司令員劉伯承一起,率部通過大涼山彝族區,搶占安順場,組織突擊隊強渡大渡河,接著率紅1師、幹部團沿大渡河東岸北上,擊潰川軍守敵一個旅,有力地策應了西岸紅2師4團飛奪瀘定橋的戰鬥。6月中旬,他率紅1師翻越夾金山,在懋功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會師。下旬,在列席兩河口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他擁護中央關於北上建立川陝甘革命根據地的方針,堅決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8月下旬,聶榮臻率紅1師、紅軍大學等部為先遣隊,歷經艱辛,越過大草地,9月上旬到達俄界,接應了中央及紅3軍等部隊。9月中旬,他與左權指揮紅4團攻占天險臘子口,並乘勝占領哈達鋪,再次為紅軍打開了北上通道。在哈達鋪,聶榮臻偶然從國民黨《山西日報》上獲悉陝北有一個根據地,並把這一天大的喜訊急告毛澤東。毛澤東決定挺進陝北。10月,聶榮臻與林彪率先遣隊進入陝北蘇區的吳起鎮,從此結束了歷時一年、行程二萬五千里的長征。11月下旬,在毛澤東指揮下,聶榮臻與林彪率紅1軍團取得直羅鎮戰役的勝利。毛澤東說,直羅鎮這一仗的勝利,體現了中央紅軍同西北紅軍兄弟般的團結,粉碎了國民黨軍向陝甘邊區的“圍剿”,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紅軍到陝北後,為了配合“一二九”運動,同時也為了解決陝北紅軍的供給問題,毛澤東命令紅一方面軍成立“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以堅決手段消滅東岸地區反蔣不抗日的山西土皇帝閻錫山。聶榮臻、林彪與紅1軍團廣大指戰員投入到了東渡黃河的戰鬥中。東征75天,聶榮臻、林彪和兄弟部隊合作,共消滅敵人七個團,俘敵4000餘人,繳獲大量槍炮,不僅使陝北蘇區得到恢復和發展,還籌款30餘萬,擴充新兵8000餘人,有力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至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

主要作品

聶榮臻的主要作品有《聶榮臻回憶錄》等。

人物生平

聶帥一生既耿直又忠厚。不管是對人對事,他都講究黨的原則,絕不搞人情交易,絕不看風駛舵,絕不迎合勢頭。最令我們難忘的是: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後,在組織悼念活動中,有中央首長守靈的安排。輪到聶帥守靈時,恰巧他的心臟病發了,不能參加,於是讓秘書代他寫報告向中央請假。當時由於江青還是主席夫人,向中央寫報告時最後加了一句話——望江某人節哀多保重。聶帥看了,讓把這句話立即勾掉。他說,我就是向中央請假,不要寫那么多。這一句話使我們深深地感到聶帥的剛直不阿,令人由衷欽佩。在“四人幫”其勢洶洶的年代,老帥這種態度,足見其為人之耿直。另一件對我們教育很深的是:1975年冬,周總理病情嚴重,“四人幫”更加猖獗,在全國掀起了所謂“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高潮,小平同志的處境很困難。有的同志就不敢去見小平同志。聶帥知道後批評說,小平同志還兼著總長嘛,中央沒有免他的職,為什麼不去向他請示報告工作?總理逝世後,聶帥在去北京醫院向總理遺體告別完了,特意轉到東郊民巷,為的是看望住在那裡的小平同志。可惜小平同志當時開會去了,未見到。這一事實同樣證明聶帥為人的耿直坦蕩。 聶帥的耿直坦蕩是一貫的,對人對己,要求一貫都是很嚴的。遠的不說,就說1992年初吧。聶帥想放大一張毛主席像片掛在自己辦公室。我們代選了兩張供他挑選:一張是毛主席辦公照,一張是毛主席同幾位元帥觀看空軍飛行表演照。老帥看後只選了前一張,說後一張毛主席和他並排站著,還是側身像,沒有突出毛主席。我們解釋說,這是在機場看飛行表演,你正向毛主席匯報情況,旁邊還有賀老總、羅帥,很自然嘛。但聶帥始終強調,在他的辦公室里只能掛突出毛主席的照片,不能同時突出他。並且重複地說這是原則問題,不能忽略。 聶帥的耿直還表現在,他日常遇到的問題,總要認真研究思考,從不人云亦云,隨聲附和。也不因有某些因素而輕易改變自己的觀點。但是他非常注意組織原則,在中央對某一問題有了決定,或有了統一的看法時,就絕不再講個人的不同意見,也不暗示自己有不同的看法。 聶帥為人又是很厚道的。楊成武同志說,1967年毛主席在研究出席“八一”建軍節招待會人員名單時,談到聶帥。毛主席說“聶榮臻是個厚道人”。著名作家魏巍同志1985年在寫給聶帥的祝壽詩中也說:“一生厚道人稱讚,千秋風流一元戎”,可見聶帥的厚道是公認的。1992年初,聶帥與外孫女談心時還教育她待人要厚道,要懂得如何尊重別人,誠懇待人。只有待人以誠,人家才能與你以誠相見。這就是相互尊重,就是謙虛謹慎。聶帥還說,要善於與人共事,不要什麼事都以自己想法為標準而去與人相爭。真正原則性的分歧,必須討論清楚,是與非要明白。工作上的意見分歧,有時也可爭辯,但要心平氣和,不可盛氣凌人。至於個人之間一般性的分歧,最好採取“和為貴”的態度。因為誰是誰非很難說清,大多是由於個人經歷、性格、愛好等等不同造成的。朋友間的這類差異產生的分歧,只能互諒互讓,互相尊重,以“和為貴”的態度來解決。聶帥這一語重心長的談話,就是一位厚道人的寫照。

相關故事

(1)抗日戰爭初期,聶榮臻深入日本侵略軍後方創建根據地,更顯示出獨當一面的統帥之才。1937年秋平型關大捷後,115師主力轉往晉西南。聶榮臻遵照八路軍總部的指示,帶一部分兵力與主力分手,從五台山區向周圍廣闊的地域發展,創建了敵後第一塊最大的根據地——晉察冀邊區。當時,中共中央對此給予高度讚揚,稱這些經驗將成為全黨全國在抗戰中最有價值的指南。1938年3月,毛澤東曾對準備前往晉察冀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大夫風趣地說:“中國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說,叫做《水滸傳》,裡面寫了魯智深大鬧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晉察冀。五台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 (2)新中國成立之初,聶榮臻任代總參謀長,為抗美援朝事務日夜繁忙,一次竟累昏倒地,被迫休養。1956年10月,當時的總書記鄧小平來到聶榮臻家中,徵求意見說:“中央構想了三個方案,一是中央已決定調陳毅專搞外交,他分管的科學技術工作由你來抓;二是接替彭真任北京市市長,因為你以前當過北京市市長,現在算是官復原職;三是繼續主管軍工生產和裝備工作。三個方案由你選擇。”聶榮臻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對科學技術工作我倒很有興趣。”經報中央批准,聶榮臻上任後首先主持制定了十二年科學規劃。1959年7月,中央決定用八年的時間製造出核子彈,接著又提出國防工業應以抓尖端為主,“兩彈為主,飛彈第一”。毛澤東當時戲稱,造核子彈是造一個“大炮仗”。在蘇聯撤走專家,國內又遇經濟上的天災人禍時,核子彈研製工作是“上馬”還是“下馬”也出現了爭執。聶榮臻堅決主張“兩彈”也繼續搞下去。他操勞過度住院,陳毅來看望他時說:“我這個外交部長,現在腰桿子還不硬,你們把飛彈、核子彈搞出來了,我的腰桿子就硬了。” 
(3)1940年,八路軍發動了有105個團參戰的大規模對日作戰,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百團大戰。當晉察冀軍區正向井陘礦區進攻時,救起了兩位日本小姑娘,她們的父母是井陘礦站的工作人員,日軍投炸彈時把她們的父母炸死了,這會兒兩姐妹正在哭呢。戰士們立刻把兩姐妹抱起來,放到兩隻大籮筐了,抬回了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喔?我們這裡來了兩個日本朋友啊?我來看看。”聶司令笑著走出來,望著那兩位日本小姑娘無助的眼神,他的心被深深震動了。他從工作人員手中拿過一隻梨子,親手削好遞到那位稍微大點的姑娘手中,溫和地說:“這梨子洗乾淨了,吃吧。”看著眼前這位高大威武的叔叔那么和藹,那名叫美穗子的姑娘“放心”地接過梨子吃了起來,聶司令笑了。這時,前線攝影記者沙飛拿著照相機拍下了聶司令給美穗子梨子的瞬間,聶司令說:“要照就照張正面的,來。”說著把美穗子抱出籮筐,拉著她的小手,面對著鏡頭留下了珍貴的瞬間……,一會兒,秘書問他:“怎么安置她們啊?”聶榮臻司令想了想:“送回日本。”他轉身走進“辦公室”,在桌前坐了下來,拿出一張便箋,寫了幾筆。
“日閥橫暴,侵我中華,戰爭延綿於茲四年矣。中日兩國人民死傷殘廢者不知凡幾,輾轉流離者又不知凡幾。此種慘痛事件,其責任應完全由日閥負之。此次我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於炮火中,其父於礦井著火時受重傷,經我救治無效,亦不幸殞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僅五六齡,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無依,情殊可憫。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幸勿使彼輩無辜孤女淪落異域,葬身溝壑而後已。
“中日兩國人民本無仇怨,不圖日閥專政,逞其凶毒,內則橫徵暴斂,外則製造戰爭。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難,背井離鄉,觸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對於中國和平居民,則更肆行燒殺淫掠,慘無人道,死傷流亡,痛劇創深。此實中日兩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閥之萬惡罪行也。 
“但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所以堅持抗戰,誓死抗日者,迫於日閥侵略而自衛耳。而侵略中國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願,亦不過為日閥脅從耳。為今之計,中日兩國之士兵及人民應攜起手來,立即反對與消滅此種罪惡戰爭,打倒日本軍閥、財閥,以爭取兩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與幸福。否則中國人民固將更增艱苦,而君輩前途將亦不堪構想矣。 
“我八路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必當與野蠻橫暴之日閥血戰到底。深望君等翻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合力,共謀解放,則日本幸甚,中國亦幸甚。” 
寫好後他把信裝進信封,放到籮筐里,不久,前方的負責同志把美穗子姐妹安全送達日本。這件事似乎已經結束了,但……1980年春,日本著名的《讀賣新聞》頭版頭條刊登了大標題《美穗子姐妹,中國元帥聶榮臻想念你們》立刻吸引了日本人民的目光,當然也吸引了已經結婚的美穗子姐妹的注意,她們決定:到中國去,面謝救命恩人!7月的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人民大會堂大廳里聚滿了各大媒體的記者,他們是來採訪一次特別的會晤。美穗子全家早早地站在大廳中央等著救命恩人的到來。不一會兒,正門打開,已是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聶榮臻元帥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美穗子面前,美穗子似乎沒有找到合適的語言表達對元帥的感激,“撲通”一下子跪倒在元帥面前,聶元帥連忙扶起她,此時她已經淚流滿面,她捧出一幅字畫,上面寫的是中日友好萬古長青,在聶榮臻的幫助下展開在他面前,聶元帥高興地點點頭,連說:“好啊……”此情此景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 
元帥戰火救孤,已成歷史佳話。1980年,正是中日兩國關係在各個領域都開始升溫的階段。將軍救孤女,這樣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話,是任何一個新聞媒體都不會放過的。毫無例外,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也拍攝了記錄美穗子訪華的電影《美穗子探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