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警

《聞警》是明代政治家張居正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全詩包含了作者對朝廷腐朽的憤懣,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以及對自己暫時無能為力的自嘲與無奈。該詩表明了作者堅決抗戰的鮮明立場,是一首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聞警
  • 創作年代:明朝
  • 作品出處:《張太岳集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張居正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聞警
初聞鐵騎近神州,殺氣遙傳薊北秋。
間道絕須嚴斥堠,清時那忍見氈裘
臨戎虛負三關險,推轂誰當萬里侯
抱火寢薪非一日,病夫空切杞人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聞警:聽到北方蒙古族侵擾中原的警報,以此為詩題。
②初聞:剛才聽說。
③鐵騎:指入侵中原的蒙古貴族首領俺答率領的騎兵。
④神州:指中原大地。
⑤殺氣:戰爭的氣氛。這裡指敵人的燒殺搶掠。
⑥遙傳:從遙遠的北方傳來。
⑦薊(jì)北:今河北省北部一帶。
⑧間道:隱僻捷近的小路。
⑨斥堠(hòu):偵察,偵察兵。
⑩清時:清平時期。
⑪氈裘(zhān qiú):毛氈製作的衣服。這裡代指北方入侵的野蠻民族。
⑫臨戎:面臨軍事行動。
⑬虛負:空負虛名。
⑭三關:指河北的三個險要關隘,即居庸關、倒馬關、紫荊關。
⑮轂(gǔ):車輪的軸心。推轂即推動車子前進。
⑯萬里侯:這裡借指統領萬軍的帥才。
⑰拖火寢薪:抱著火種在柴草上睡覺,指當時的統治者不知危難。
⑱病夫:張居正當時告病在家,故自稱病夫。
⑲空切:憑空、徒勞地記掛、關切國家的安危。
⑳杞人憂:杞國人憂慮天空會傾落,這本是《列子·天瑞》記載的一則傳說,這裡張居醜用來自況。

白話譯文

聽到蒙古貴族的軍隊剛剛踐踏中原的土地,戰爭的訊息就從秋天的薊北沸沸揚揚地傳開了。
朝廷的軍隊必須對偏僻小道嚴加戒備,加強偵查;本來就是太平的日子,絕不能容許侵略者侵擾。
在戰火燃燒起來的時候,平日威嚴的三關險要,偏偏失去了阻敵的作用,現在能推薦誰去擔當保衛邊疆的重任呢?
國家的這種極其危險的局面由來已久,我這個病人,為此深切地感到憂慮,但自己的見解不被執政者採納,終究是白白的憂慮啊!

創作背景

該詩創作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時明王朝正由盛轉衰。當時作者正告病返鄉,賦閒在家。他之所以要從翰林院編修的任上告病回鄉,是由於不滿朝政的昏庸腐敗。嘉靖年間奸相嚴嵩長期把持國政,實行黑暗的特務統治,豪強兼併土地,魚肉鄉民,官吏橫徵暴斂,國家財政危機嚴重,東南沿海及北方邊境外患頻仍,而明朝的軍事邊防卻是一片破敗。在這種情況下,張居正深憂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特向皇帝上《論時政疏》,提出革新圖強的主張,而不被貪圖享樂、苟日偷安的朝廷所採納,他因此憤而告病還鄉。正在此時,北方的蒙古貴族首領俺答率兵入侵,戰火在河北北部蔓延,北京處於危急之中。訊息傳來,張居正心急如焚,於是便寫下了該首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詩的落筆乾淨利索。
開首兩句,點出了當時戰火逼近的危急形勢。蒙古貴族的鐵蹄剛一踐踏中原土地,訊息就沸沸揚揚地傳開了。詩人用這說明當時廣大人民對這一件大事十分關注,也就把蒙古貴族的入侵和人民的安寧聯繫了起來。面對入侵者驕橫跋扈的“殺氣”,張居正大義凜然,直抒己見。他說,在這時更須監視敵情,嚴加偵察。清平的時世,絕不能允許入侵者踩躪。一個“絕須”,一個“那忍”,表明了作者寸土必爭的愛國之心。
五、六兩句,滿含著感傷、惋惜、憤恨的情緒。在這裡,作者並沒有直接抨擊封建統治者的昏庸腐敗,只是巧妙地感嘆:關卡“虛負”這言外之意,讓讀者自己去尋思、回味。明朝中期,大地主階級頑固派尊儒反法,政治黑暗,危機四伏。他們對手無寸鐵的老百姓肆意搜刮,殘酷壓榨,一副窮凶極惡之態。可是一見侵略者的“鐵蹄”,卻低頭哈腰,跪拜納獻,真是外強中乾,色厲內荏,表現了十足的奴才相。張居正在詩中借指責“三關”不攻自破,嘲笑了那些“臨戎”逃陣、侵敵如虎的孔孟之徒,那一個敢“推轂”上陣,真是一語破的,問得何其之好。
“抱火寢薪非一日”,是一個深刻的總結。之所以出現令人切齒的“庚戌之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明代封建統治者長期奉行尊儒反法政治思想路線的必然結果。
詩末句表現了張居正“空切杞人憂”的憂國之情,當時作者抱病在家,雖然力不從心,但他卻把自己同祖國安危與共的焦慮之情,凝鍊概括在這五十六個字的一首詩里。
通篇觀點鮮明,態度明朗。抒情有露有隱,議論有稜有角。

名家點評

四川寫作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鬍熙績《中國華詩詞鑑賞辭典》:“該首詩從思想的深度和感情的厚度來說,都是很感人的。”

作者簡介

張居正(1525—1582),字叔大,號太岳,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是明代著名的宰相、政治家、他在隆慶元年(1567)入閣,後為丞相、萬曆初年,神宗年幼,他主持國事達十年之久,進行了不少的改革,如清查土地,改革賦稅制度,實行“一奈鞭法”,裁冗節支,疏浚治理黃河、淮河等。此外,他起用名將戚繼光,治軍練兵,加強對北方異族侵掠的防禦。著作有《張文忠公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