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系列研究

聚焦三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系列研究

《聚焦三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系列研究》是201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聚焦三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系列研究
  • 作者:李崇光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3051740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聚焦三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系列研究: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商業化運作模式研究》:
  本書通過分析國內外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理論與實踐,從公平和效率及制度的可持續性出發,較為系統地研究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運作方式選擇和實際的可行性,構建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運作模式的研究架構。研究內容在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模式的理論梳理的基礎上,展開對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現狀的全面分析與考察,並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運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再運用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實證分析,最後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籌資體系和運作機製做出具體分析說明。
  本書的研究成果為建立和推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和實際參考,可供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研究人員及高等院校農業經濟管理等專業師生參考和借鑑。
  《聚焦三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系列研究:農戶使用農業機械行為研究》:
  本書首先提出一個適於分析中國農戶經濟行為的理論模型。在這一模型中,根據中國農戶勞動供給特徵,替代彈性大於1的CES效用函式被設定為農戶效用函式;根據中國農戶所面臨的生產環境,離散的勞動報酬曲線被用來描述農戶生產行為。此農戶行為模型可以較好地分析農戶的生產決策,如何通過影響農戶的勞動報酬曲線進而影響農戶的效用水平。然後,基於所提出的農戶行為模型,本書對農戶使用農機這一具體生產行為進行了理論分析。在理論推導中,本書提出農戶使用農機後對農業收入減少量的“容忍值”(Tolerance Value)概念,基於這一個概念,對一般農戶及不同類型農戶使用農機行為的臨界點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推導。接著,本書採用農戶調查數據,對農戶使用農機行為進行了實證分析。
  本書可為學習或研究農民經濟學、農戶經濟行為以及關注中國農民問題的科研院所研究人員、高等院校師生提供參考。
  《聚焦三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系列研究城市圈土地資源最佳化配置研究:基於“兩型社會”目標》
  本書從地理學、區域科學、土地科學、環境資源學和信息科學等多學科的角度對城市圈土地資源最佳化配置進行理論分析。從經濟、資源、環境和社會等方面人手,結合城市圈形成機理,探尋武漢城市圈土地利用系統的演變機制。通過對武漢城市圈土地利用狀況的分析,探討武漢城市圈土地利用與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從“兩型社會”建設的目標出發,構建武漢城市圈土地資源數量結構最佳化配置模型,探討武漢城市圈土地資源空間最佳化配置問題,並進一步提出武漢城市圈土地資源最佳化配置的相關政策建議。
  本書可供土地科學、區域科學、資源與環境科學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和管理者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
  《聚焦三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系列研究技術能力視角與全球價值鏈背景下的企業升級:基於中國蔬菜產業的實證研究》:
  本書運用全球價值鏈、企業動態能力等理論,從微觀層面討論了技術能力視角下全球價值鏈上的權力、租金、治理關係,並以此為基礎對全球價值鏈背景下企業升級本質、不同治理模式與升級之間的關係,以及基於技術能力的企業升級內在動力機制和升級路徑等進行了探討。並以此為理論基礎,對中國蔬菜業應如何通過融入全球經濟來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現升級的問題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彌補了當前研究中較少以個體組織為分析視角的缺陷,並採取多種方法對中國蔬菜業國際競爭力進行了綜合評價,創新性地提出了提升中國蔬菜業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思路。
  本書不僅適合管理學、經濟學、經濟地理等專業的研究人員閱讀,而且對企業管理者、政府領導者以及關心中國蔬菜產業發展的有識之士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聚焦三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系列研究:西南民族地區農戶調適行為與農業抗旱能力提升研究》:
  西南民族地區是一個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地區。通過全面把握農戶災害感知和調適行為的主要內容及作用機理,有效提升西南民族地區抗災能力,既可以穩定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幫助農民脫貧。本書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第1,運用文獻回顧方法描述西南民族地區農業災害的時空特點,剖析農業災害的形成機理,並深入分析西南民族地區農業抗災能力;第二,在農戶調查、機構訪談以及巨觀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全面分析西南民族地區農戶災害感知及影響因素:第三,運用調研數據對西南民族地區農戶調適行為及優先序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第四,探索農戶調適行為與災害感知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第五,提升西南民族地區農業抗災能力的對策建議。
  本書是開展災害經濟研究的參考類書籍,對想了解西南民族地區災害、農戶災害調適行為及農業抗旱能力的廣大讀者都具有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聚焦三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系列研究:農戶使用農業機械行為研究(典藏版)》
導論
0.1 選題背景與意義
0.2 相關概念界定
0.3 研究目標與內容
0.4 研究方法
0.5 組織結構
0.6 創新之處
1 國內外相關研究
1.1 農戶行為理論評述
1.2 農戶行為模型的實質
1.3 農戶使用農機研究評述
2 農戶行為模型構建
2.1 農戶消費行為
2.2 農戶生產行為
2.3 農戶生產與消費行為模型
2.4 本章小結
3 農戶使用農機行為的一般分析
3.1 農戶使用農機對農戶生產的影響
3.2 農戶是否使用農機的行為邏輯
3.3 農戶是否使用農機的影響因素分析
3.4 農戶選擇農機使用方式的行為邏輯
3.5 本章小結
4 不同類型農戶使用農機行為分析
4.1 農戶類型劃分
4.2 未充分就業純農戶使用農機行為分析
4.3 未充分就業兼業農戶使用農機行為分析
4.4 充分就業兼業農戶使用農機行為分析
4.5 充分就業純農戶使用農機行為分析
4.6 本章小結
5 農戶使用農機行為的實證分析
5.1 實證分析數據介紹
5.2 研究區域農戶基本情況
5.3 農戶使用農機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5.4 地形對農戶使用農機行為的影響
5.5 不同類型農戶使用農機行為分析
5.6 本章小結
6 結論及討論
6.1 研究結論
6.2 政策含義
6.3 討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聚焦三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系列研究: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商業化運作模式研究(典藏版)》:
總序
前言
導論
0.1 研究背景與意義
0.2 研究對象及其界定
0.3 國內外理論綜述
0.4 研究思路與研究架構
0.5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0.6 研究的創新與不足之處
第1章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運作機制的理論闡釋
1.1 相關概念界定
1.2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運作的經濟學分析
1.3 中國農村人口結構及農民群體的劃分
第2章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及評價
2.1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模式及其演進
2.2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運行的現狀分析
2.3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3章 國外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經驗與借鑑
3.1 澳大利亞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3.2 智利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3.3 日本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3.4 國外模式對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模式的啟示
第4章 構建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運作模式的整體框架
4.1 商業化運作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
4.2 構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運作模式的整體框架
第5章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運作模式的實證分析
5.1 研究區域選擇與研究樣本概況
5.2 問卷設計與調查內容
5.3 研究樣本描述性統計
5.4 變數設計與說明
5.5 實證分析結果
5.6 結論與討論
第6章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商業化運作的籌資機制
6.1 籌資機制中責任的劃分與界定
6.2 構建商業化運作的籌資體系
6.3 不同地區的籌資策略
第7章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作機制
7.1 基金的運作機制
7.2 基金的管理與監督
7.3 基金的保值增值
7.4 基金的給付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中國柑橘出口貿易及其可持續性研究》
《養豬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理論與實踐研究》
《創業者的社會資本與農村微型企業創業》
《基於農戶行為邏輯的區域反貧理論與實證研究》
《農地城市流轉的社會福利效應:基於公平與效率理論的實證研究》
《西南民族地區農戶調適行為與農業抗旱能力提升研究》
《農產品行銷渠道績效評價與模式選擇研究》
《新時期中國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研究》
《城鄉轉型與農地非農化的互動關係》
《可持續土地得用總體規劃空間決策支持系統研究:基於縣級決策視角的解決方案》
《中國農戶融資制度變千與徵信體系建設研究》
《中國農業生物產業技術創新路徑及政策研究》
《城市圈土地資源最佳化配置研究:基於“兩型社會”目標》
《技術能力視角與全球價值鏈背景下的企業升級:基於中國蔬菜產業的實證研究》
《中國食用菌產業經濟發展研究》
《中國糧食生產流通與儲備協調機制研究:基於糧食安全》
《生態用地結構最佳化與濕地保護利用:以湖北省為例》
《中國新時期農村勞動力轉移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