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官方標準譯名聖馬爾谷廣場,又稱威尼斯中心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聖馬可廣場是由公爵府、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鐘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線兩大樓的拿破崙翼大樓、聖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鐘樓和聖馬可圖書館等建築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長約170米,東邊寬約80米,西側寬約55米。廣場四周的建築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代都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馬爾谷廣場
  • 外文名:義大利語:Piazza San Marco
  • 又名:威尼斯中心廣場
  • 所屬國家:義大利
  • 主要建築:公爵府、聖馬可教堂
  • 美譽:“歐洲最美的客廳”(拿破崙
  • 英文名:St. Mark's Square
  • 所屬城市:威尼斯
  • 適宜遊玩季節:春秋兩季
  • 建議遊玩時長:2小時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四角形鐘樓門票:6歐元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美圖,實用信息,門票信息,開放時間,建議遊玩,最佳季節,交通信息,廣場歷史,建築風格,建築特色,廣場環境,周邊景觀,

實用信息

門票信息

四角形鐘樓門票6歐元
廣場中心餵鴿子食料2歐元一包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建議遊玩

1天

最佳季節

四季皆可

交通信息

搭乘水上巴士藍線(Blu)至S.Zaccaria碼頭下船,然後步行5分鐘即到。
搭乘水上巴士藍線(Blu)、橙線(Arancio)或紅線(Rossa)到S.Marco碼頭下船即到。

廣場歷史

聖馬可廣場初建於9世紀,當時只是聖馬可大教堂前的一座小廣場。馬可是聖經中《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將他奉為守護神。相傳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大將耶穌聖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並在同一年為聖馬可興建教堂,教堂內有聖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聖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廣場也因此得名“聖馬可廣場”。
1177年為了教宗亞歷山大三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會面才將聖馬可廣場擴建成如今的規模。
1797年拿破崙進占威尼斯後,讚嘆聖馬可廣場是“歐洲最美的客廳”和“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並下令把廣場邊的行政官邸大樓改成了他自己的行宮,還建造了連線兩棟大樓的翼樓作為他的舞廳,命名為“拿破崙翼大樓”。
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區是威尼斯的政治與司法神經中樞,自共和國早期起,即為威尼斯生活的核心。
最能展現共和國太平景象的地方,莫過於聖馬可廣場,它是特別為威尼斯總督府和教堂塑造景觀而建。拿破崙形容廣場為“歐洲最美的客廳”,只有它配稱為“廣場”(piazza),其它就只是“場”(campo) 而已。聖馬可區擁有最多高級旅館、餐廳和商店,並有數座宏偉教堂和許多府邸,以及3座劇院,包括著名的火鳥歌劇院(Fenice)。
聖馬可廣場在歷史上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節慶中心,是威尼斯所有重要政府機構的所在地,自從19世紀以來是大主教的駐地,它同時也是許多威尼斯節慶選擇的舉辦地。
聖馬可廣場還是威尼斯嘉年華的主要場所,這裡有各式各樣的精品店,包括金飾、玻璃、寢具、服飾等,店面不大,但是櫥窗設計都是一流,頗具高深視覺享受,還有許多風格優雅的咖啡廳、酒吧和餐館,是威尼斯的最佳的徒步遊覽區。

建築風格

巍峨壯觀的聖馬可大教堂坐落於廣場東邊,聖馬可廣場即由此而得名。教堂始建於公元829年,為千年的古蹟瑰寶,值得遊客一再走訪。鄰近的總督府原是建於9世紀的防禦堡壘,後毀於祝融,現存的外貌始於14至15世紀,其建築之華麗,充分展現出昔日共和國時期之國威。大運河環繞該區而流,在南彎道兩旁府邸林立,乘船遊河能遍覽水都風華。
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東側是聖馬可大教堂和四角形鐘樓,西側是總督府和聖馬可圖書館,廣場有數以萬計的鴿子及演奏樂隊,時不時還有戴著奇異面具的小丑經過。聖馬可廣場的南側有一座附屬的小廣場,小廣場南臨威尼斯大運河敞口的瀉湖,河邊有兩根威尼斯著名的白色石柱,一根柱子上雕刻的是威尼斯的守護神聖狄奧多,另一根柱子上雕刻有威尼斯另一位守護神聖馬可的飛獅,這兩根石柱是威尼斯官方城門,威尼斯的貴賓都從石柱中間進入城市。這裡也曾經是威尼斯執行死刑的地方。
聖馬可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不僅只是一座教堂,它也是一座非常優秀的建築,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
聖馬可教堂其實是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從外觀上來欣賞,它的五座圓頂仿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結構上有著典型的拜占庭風格,採用的帆拱的構造;正面的華麗裝飾是源自巴洛克的風格;整座教堂的平面呈現出希臘式的集中十字,是東羅馬後期的典型教堂形制。
內部的藝術收藏品來自世界各地的,因為從1075年起,所有從海外返回威尼斯的船隻都必須繳交一件珍貴的禮物,用來裝飾這間「聖馬可之家」。

建築特色

教堂的前身是建於九世紀用來供奉威尼斯的守護者─聖徒聖馬可的小教堂,在火災後重建,於1073年完成主結構,至於教堂的正面五個入口及其華麗的羅馬拱門是陸續完成於十七世紀,在入口的拱門上方則是五幅描述聖馬可事跡的鑲嵌畫,分別是「從君士坦堡運回聖馬可遺體」、「遺體到達威尼斯」、「最後的審判」、「聖馬可的禮讚」、「聖馬可運入聖馬可教堂」等五個主題,金碧輝煌。
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廣場
正面中央拱門上方有四匹複製的青銅馬,真品收藏在教堂內,是西元前四世紀的青銅作品,由威尼斯人在1204年從君士坦丁堡(當時東羅馬帝國稱之新羅馬,現土耳其伊斯坦堡)掠奪而來,雖然曾被拿破崙帶回巴黎,但後來又回到了威尼斯。
教堂內部從地板、牆壁到天花板上,都是細緻的馬賽克鑲 畫作,主題涵蓋了十二使徒的布道、基督受難、基督與先知以及聖人的肖像等,這些畫作都覆蓋著一層閃閃發亮的金箔,使得整座教堂都籠罩在金色的光芒里,難怪教堂又被稱之為黃金教堂。
最值得參觀的是教堂中間最後方的黃金祭壇(Pala d'Oro),高1.4公尺、寬3.48公尺,上共有2000多顆的各式寶石如珍珠、祖母綠和紫水晶等;中央的圓頂則是一幅耶穌升天的龐大鑲嵌畫,是由一群威尼斯非常優秀的工匠在十三世紀所完成的。這座偉大的教堂在1807年之前一直是威尼斯總督的私人禮拜堂。
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廣場
在地震倒塌之後,威尼斯人又迅速地將它重建了起來,於1912年4月25日正式啟用。樓高96公尺,內部有電梯可達最頂端,讓遊客眺望威尼斯的全景。
從聖馬可教堂旁邊的的Porta della Carte可進入總督府的一樓中庭,然後由東側的黃金階梯可上到二、三樓,有不同的廳室開放遊客參觀,在每一間廳室里都有非常漂亮的濕壁畫。
最值得一看的是三樓的會議大廳,可同時容納2000人,在總督寶座的後面是一幅非常巨大的壁畫,是由威尼斯知名畫家丁特列多在1590年所繪製的《天國》,占滿了整面牆,高7.45公尺寬21.6公尺,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一幅油畫,即使在今天也算是非常少有的巨幅畫作,而那也是威尼斯藝術顛峰時期的代表作。

廣場環境

廣場入口有兩個高高的柱子,一個上面是威尼斯的代表“飛獅”,另一個則是威尼斯最早的守護神聖狄奧多(SanTeodoro),這裡是威尼斯城的迎賓入口。
迎賓入口左手邊的大樓是古時的鑄幣廠(Zecca),從1537年啟用一直到1870年為止,這裡都是威尼斯城的鑄幣廠,由建築師聖所維諾(Sansovino)所設計,威尼斯的金幣Zecchino也因此得名。
在廣場北邊與鐘樓同邊的舊議會大樓始建於12世紀,全長約152米,現今的l樓是聞名的夸德里咖啡館(CaffeQuadri),而大樓後有供貢多拉停泊的奧爾塞奧洛灣(BacinoOrseolo)。新行政大樓則是在靠聖馬可灣(BacinoSanMarco)那一側的南邊,從1582年開始建造,直至17世紀才完成,威尼斯共和國垮台之後,這裡一度成為王室的宮殿,1樓有著名的弗洛里安咖啡館(CaffeFlorian),2樓為科雷爾博物館(MuseoCorrer)。如今威尼斯有任何超大型的重要活動都會在這裡舉行,例如1989年平克·弗洛伊(PinkFloyd)震撼人心的演唱會,和每年的狂歡節主要活動大會場等。

周邊景觀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的面積很大,四周的建築幾乎將它圍了起來,一面是聖馬可教堂,其餘的三面建築,一樓是各式各樣的精品店,包括金飾、玻璃、寢具、服飾等,店面不太大,但是櫥窗設計都是一流,頗具視覺享受。面對著教堂這邊,是一座博物館。
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廣場
除了廣場上的精品店,在附近的巷道中也有一些很棒的商店,賣面具、玻璃鋼筆、紙製品等,一路往李亞托橋(Pont Rialto)的方向走去,還有兩條有名的精品街,名牌服飾一間接著一間。
聖馬可廣場是每年嘉年華最主要的場景,但是在平常也熱鬧的像一座舞台,似乎永遠不會有冷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