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德列薩祭壇

聖德列薩祭壇

《聖德列薩祭壇》,大理石雕像,作者是喬凡尼·洛倫茨·貝尼尼,創作於1645--1652年,講述了德列薩,一個16世紀的西班牙修女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德列薩祭壇
  • 類別:大理石雕像
  • 作者:喬凡尼·洛倫茨·貝尼尼
  • 創作時間:1645--1652
《聖德列薩祭壇》,大理石雕像,作者是喬凡尼·洛倫茨·貝尼尼,創作於1645--1652年。
這件作品是貝尼尼為卡爾那羅禮拜堂所做的祭壇雕塑。它講述了德列薩,一個16世紀的西班牙修女的故事。德列薩少年時就進修道院作了修女,潛心修煉,侍奉上帝。她常常會產生幻覺,看見上帝,於是就寫了一本自述,把自己每次的幻覺記錄下來。這份自述流傳到17世紀後,被教會用來宣揚宗教思想,並把德列薩封為聖女,這件事在民間有著很大的影響。
這件雕塑作品描寫的是聖德列薩在幻覺中見到上帝的情景,表現了她對上帝之愛的渴望。她躺在浮雲上,寬大的衣袖向下低垂,兩眼輕合,嘴唇微張,臉色蒼白,在昏迷中祈求著神的愛。在她面前,小愛神面帶頑皮,將一支金箭射向她的胸膛。德列薩在她的自訴中寫道:這支箭已刺穿了我的心,當他把箭抽出時,我感到無限的痛苦和甜蜜,我想把這種痛苦永遠地繼續下去……當時的義大利正倡導著禁慾主義,禁慾的痛苦折磨著無數和德列薩一樣的少女。而貝尼尼則用堅硬的大理石刻畫出了德列薩的病態,表現了一個正在渴求愛欲的女人最柔軟的內心。小天使代表幸福,與德列薩的臥姿構成了和諧的節奏,意味著痛苦與幸福的撞擊。整個雕塑被放在祭壇上,祭壇上方安放了一些鍍金的金屬條,光線從祭壇頂上照下,被金屬條反射,其金色的散光打在白色的大理石上,襯托出人物的形體,減弱了體積感和大理石的重量感。同時,多樣的光和影增強了人體線條的韻律和美感,從而產生出十分強烈的舞台戲劇效果,使人如同進入了一個夢幻的世界。
從思想上看,這件作品反映了一定的人文主義色彩,突出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當時的社會中,是有其進步意義的。從雕塑技巧上來看,聖女多而亂的衣褶,雲朵的飄浮效果以及人物複雜的曲線,都充分顯示了貝尼尼的雕塑天才。可以說,這件作品達到了貝尼尼雕塑藝術的頂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