聀

聀是古代漢字,拼音 zhí zhì ,同“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聀
  • 拼音:zhí zhì 
  • 部首:耳
  • 倉頡:SJI
  • 總筆畫:10
  • 部外筆畫:4
  • 五筆86:BAT
  • 五筆98:BAY
  • 筆順編號:1221111535
  • 四角號碼:13450
  •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040
  • 注音:ㄓˊ
基本字義,古籍解釋,

基本字義

● 聀
◎ 古同“職”。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之弋切《集韻》《韻會》質力切,音織。《說文》記微也。《徐曰》國有六職,皆主記事之微也。《增韻》執掌也。《爾雅·釋詁》職,主也。《博雅》職,事也。《書·周官》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周禮·天官·大宰》九曰閒民,無常職。《注》謂無事業者。《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為職志。《注》職,主也。志,旗幟也。謂掌旗幟之官也。
又《爾雅·釋詁》職,常也。
又貢也。《左傳·襄二十八年》共其職貢。《淮南子·原道訓》海外賓伏,四夷納職。《注》職,貢也。
又專也。《詩·大雅》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注》專由小人,名為直諒。而實善背也。
又《揚子·方言》憐職,也。言相憐者,吳越之閒謂之憐職。
又職職,多也。《莊子·至樂篇》萬物職職。
又姓。《姓譜》周禮有職方氏,後因官為氏。《風俗通》漢山陽令職洪之後。
又《集韻》敵德切,音特。杙也。周官有職人。戚兗讀。或作樴樲。
又《集韻》逸織切,音弋。義同。
又與幟同。《史記·叔孫通傳》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注》職,音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