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莊大蒜

耿莊大蒜

耿莊大蒜,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耿莊大蒜生產歷史可追溯到清代,曾為朝廷貢品,有“關東蒜鄉”、“貢蒜之鄉”等稱。耿莊大蒜具有蒜頭肥大、蒜瓣均勻、蒜味辛辣濃烈、蒜汁粘稠的特點,搗成蒜泥後一夜不瀉湯、不跑味。含有18種胺基酸,鋅、鈣、鎂三種微量元素含量高。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耿莊大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耿莊大蒜
  • 產地名稱: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
  • 品質特點:蒜頭肥大,蒜瓣均勻,辛辣濃烈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364號
  • 批准時間:2010年03月25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外在感官,內在品質,藥用價值,等級分類,產地環境,地理位置,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耿莊大蒜的特點是:蒜頭肥大,蒜瓣均勻,蒜味辛辣濃烈,蒜汁黏稠,搗碎後長時間不瀉湯、不跑味。據專家鑑定“耿莊大蒜”中含有鋅、鈣、鎂三種微量元素,且含量較高,同時富含人體所有的18種胺基酸,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功能。
耿莊大蒜耿莊大蒜

外在感官

耿莊大蒜紫皮,頭大(重者可達60克),瓣大而均(每頭4-5瓣),辛辣味濃,汁液粘稠、將其搗碎後與雲南獨頭蒜和山東的雜交白蒜相比較,放置一宿不變色、不瀉湯、不跑味,蒜汁滴碗成塊。耿莊大蒜皮較厚,質地硬實,耐貯性能強,是其它純白雜交蒜所不具有的。

內在品質

耿莊大蒜具有獨特的理化指標,2008年經過北京譜尼測試中心營養成分指標檢測,其中鋅、鈣等多種微量元素是普通大蒜的1到2倍,甚至像鎂這樣的微量元素是其它雜交蒜所沒有的。同時耿莊大蒜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胺基酸和蛋白質的指標都優於其它品種,且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抗衰老作用。

藥用價值

大蒜為百合科植物的鱗莖,其性味辛、溫,歸脾、胃、肺經。現代研究表明,大蒜有抗病毒、抗腫瘤、抗菌、調節血脂等多種生物學活性。

等級分類

耿莊大蒜按其品質分為一等、二等、三等,並按蒜頭最大橫徑規格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一級:橫徑≥5厘米;二級:橫徑≥4厘米;三級:橫徑≥3厘米。

產地環境

地理位置

遼寧省海城市耿莊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22°37′—122°42′,北偉40°48′—40°59′,海拔平均高度為14.3米,東與海城市南台鎮接壤,南和海城市東四管理區搭界,西同海城市望台鎮接連,北與海城市東四方台溫泉管理區接壤,並以三通河與海城市騰鰲鎮為鄰。

土壤地貌

耿莊鎮屬遼河平原組成部分,從地質構造上看,位於下遼河斷陷過度帶土壤類型為草甸土,以砂壤河淤土、深位中層底河淤黃土和河淤黑土三個土種為主。地勢平坦,生態環境良好,土地資源豐富,地力肥沃。平均土壤pH值為7.5、有機質1.0—2.0、全氮0.07—0.15%、有效磷3—8ppm,土壤肥沃,土質疏鬆,耕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土溫回升慢。耕層、犁底層質地為輕粘土,耕層容量10.3克/立方厘米左右,總孔隙度47—58%。

水文情況

耿莊鎮水文地質屬河谷平原孔隙水,水資源豐富有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資源。其中地表水資源由河流和自然池塘組成。境內通過的兩條最大河流是五道河和三通河,地表水總貯量為1290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埋藏深度30—100米,含水層岩性以砂石為主,兼有細砂和中細砂,含水層厚度為15—30米,地下水總貯量為1258萬立方米。汛期為6—9月份,水量集中。水源為地下水,灌溉多井灌,種植業灌溉水質符合無公害食品相應標準的要求,水質優良,符合各種農作物和蔬菜的栽培要求。

氣候情況

耿莊鎮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大陸氣候,四季轉換分明。年平均氣溫10.3℃,最熱為七月35℃,最冷為一月零下27.5℃,冬夏溫差大,≥0℃的有效積溫為3900℃,≥10℃的有效積溫為3462℃,無霜期平均為160天,最長為175天,最短為140天,以上積溫完全可以滿足當地作物生長要求;從光資源看,屬北方長日照區,年日照數為2663小時。太陽輻射總量為126729千卡/平方厘米;平均降水量為691.3毫米,8月份最多為190.9毫米,1月最少為6.1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1767.7毫米;平均濕度為66.0%,8月最大為81.0%,5月份最小為53.0%;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和西北風,最大風速每秒17米。適宜的地理氣候和土壤條件,為大蒜產業發展提供了理想的環境。
耿莊大蒜耿莊大蒜

歷史淵源

耿莊大蒜種植是鞍山地區獨有的特色產業,享有“貢蒜之鄉”之美譽,種植可追溯到清代,具有300餘年的歷史,曾經作為向朝廷進獻的貢品。
19世紀中葉,大蒜從外地引進,在耿莊鎮薛家堡子一帶栽培,形成一定規模。到20世紀開始大量栽培。
建國後,這一特產得到迅速推廣,僅耿莊和鄰鎮東四方台兩地村莊的種植面積就達3000—3500畝。每年可產大蒜250—300萬千克。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正處伏天,海城人民及時送去大蒜,抑制了痢疾傳染。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大蒜生產得到恢復發展,除耿莊鎮、東四方台鎮種植外,還有望台鎮、南台鎮的部分村莊也種植,產量不斷增加。
據1987年的海城縣誌記載:“耿莊大蒜,生產歷史悠久,主產地耿莊、薛家鋪子一帶。耿莊大蒜紫皮,頭大(每頭重6-8錢,重者可達1兩),瓣大而均(每頭4-6瓣),味正且濃,搗後一宿不瀉湯、不跑味,易儲藏,產量高,一般畝產2000斤左右,聞名省內外。春分栽蒜多為1.2尺小壟,株距3寸,復土1-1.5寸,栽後踩實保墒,苗出土後及時中耕,苗期控制水份,抽薹期及時灌水、追肥,7月上旬收穫”。民間至今還流傳著“道士穿紫袍,頭上長綠草、天仙拱一柱,出地變成寶。牛莊的大蔥,耿莊的蒜……”這樣的民謠。多年來,每到春分時節,耿莊農民都在自家的房前屋種植大蒜。作為當地特色產業的大蒜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手段。
改革開放後,耿莊大蒜在全鎮20個村均有種植,且分布廣泛。
2008年,為了擴大規模效益,耿莊鎮政府打造“一鎮一品”大蒜特色精品農業,將“耿莊大蒜”正式註冊了商標,按照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的原則,規劃出以丁橋村為主、包括北耿、東耿等村面積總計2萬畝的土地,作為大蒜種植示範基地,並投資2000多萬元進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配套,為大蒜的規模化種植創造了優越的便利條件。
2011年,海城市規劃“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海城將新增大蒜種植面積35萬畝,總面積達到40萬畝,大蒜產量達40萬噸,產值達40億元。

生產情況

2009年,耿莊大蒜生產面積為2000公頃,年總產量3萬噸。大蒜畝產效益可達6千元,總產值1.8億元。
2016年,耿莊大蒜栽植面積已發展到5000—6000畝,產量500萬千克。
耿莊大蒜耿莊大蒜

產品榮譽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耿莊大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耿莊大蒜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遼寧省海城市耿莊鎮丁家村、北耿村、薛家村、東耿村、西耿村、張先村等20個村,地域保護範圍是耿莊鎮南北長16千米,東西寬11千米,面積為1.1萬公頃。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
耿莊大蒜產於遼河斷陷過度帶草甸土,耕層厚度≥30厘米,平均土壤pH值為7.5、土壤有機質≥1.0,海拔14.3米,土壤肥沃,土質疏鬆,保水保肥能力強。與非蔥蒜類作物輪作(玉米、大豆等)。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耿莊大蒜首選當地品種,精選具有品種特徵,肥大圓整,蒜瓣整齊,無病斑,無損傷的蒜頭。選擇無傷殘、無霉爛、無蟲蛀、頂芽未受傷的蒜瓣,按大、中、小分級,分別用於播種。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
①施肥與整地。在春分大地解凍時及時翻耕整地,並把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均勻散布在地表,要求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4000千克,配施適量化肥(氮肥3千克、磷肥6千克、鉀肥6千克)。耕翻耙後起壟,壟寬30厘米,高8厘米,壟間距20厘米。
②浸種與播種:將選好的種蒜用清水浸泡1天,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一小時,撈出瀝乾水分待播種。播種時間大約在3月15-30日之間,平均溫度要穩定在零上3℃—6℃。採取壟作栽培,在栽培壟上開溝,壟深3—4厘米。乾播時,先按株距播種,覆土後澆水;濕播時,先在溝中澆水,待水滲下後按株距播種,覆土,株距8厘米—10厘米,行距12厘米—14厘米。畝用種量150千克,畝栽植密度3萬株。
③苗期管理:重點是土壤水份,酌情適時灌溉或清溝排漬,幼苗長出2—3片葉時,應及時中耕。
④花芽與鱗芽分化期:重點是清除田間雜草,根據苗情進行肥水管理,預防病蟲害。結合澆水每畝追施氮肥2千克—3千克。以後每8天—10天澆一次水。
⑤蒜薹伸長期:重點是促進蒜薹的生長、伸長,酌情、酌量追施抽薹肥。澆水每5天—6天進行一次,每畝追施氮肥3千克—5千克。
⑥蒜頭膨大期:蒜薹採收後,每5—6天澆一次水,並配合澆水畝施氮肥2千克—3千克、鉀肥2千克—4千克,採收時儘量保護葉片,追施葉面肥,促進後期物質的積累。
⑦病蟲害防治:農業防治:深耕土壤,清潔田園,與非蔥蒜類作物輪作2年—3年。有機肥充分腐熟適宜,水肥合理。生物防治:採用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每畝用BT乳劑2千克—3千克防治蔥蠅幼蟲和葉枯病。物理防治:採用1+1+3+0.1的糖+醋+水+90%敵百蟲晶體溶液,每畝旋掛3盆—4盆誘殺成蟲。化學防治:大蒜葉枯病,發病初期噴灑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天—10天噴1次,連噴2次—3次;大蒜灰霉病,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500倍液;大蒜病毒病,發病初期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蔥蠅,成蟲產卵時,採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灑。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規定
蒜薹採收在5月初,蒜薹離莖2厘米時及時採收;大蒜採收6月末-7月初,植株葉片開始枯黃,頂部有2片—3片綠葉,假莖鬆軟時應及時採收。當上部葉片褪色,假莖不易折斷時及時將拔起的蒜頭連同假莖捆系成捆,編辮搭涼棚晾曬,至通風避雨處晾貯,避免捂霉。
(5)生產記錄要求
農戶建立嚴格的生產記錄檔案,按農時操作填寫田間記錄手冊,對生產全過程的每一環節如:整地、施肥、定植、除草、用藥、灌水、採收等如實記錄,鎮、村農業技術人員定期對農戶生產記錄進行檢查和指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