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影像診斷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影像診斷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影像診斷》是一片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製作,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該片有3張DVD組成,是國家衛生部的醫學視聽教材,主要介紹了耳、鼻、喉類的疾病的影像診斷治療方法,適合醫學院師生以及臨床醫師使用。

基本介紹

  • 書名: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影像診斷
  • 作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7月
圖書信息,鼻部,耳部,咽部,喉部,氣管和食管,

圖書信息

名稱: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影像診斷(上中下)
作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7月
編碼:ISRCCN-M22-06-0010-0/V.R
語言:中文簡體
讀者對象:醫學院校師生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師
定價:¥144.00
本DVD為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本片由三張DVD糟片組成,上集61分鐘,介紹了耳部影像學檢查(耳部X線檢查、顳骨CT掃描、耳部磁共振成像),咽部影像學檢查(咽部X線平片檢查、咽部CT掃描、咽部磁共振成像),中集54分鐘,介紹了鼻腔及鼻竇影像學檢查(鼻腔及鼻竇X線檢查、鼻腔及鼻竇CT檢查、鼻腔及鼻竇磁共振成像),下集31分鐘,介紹了喉部影像學檢查(喉X線檢查、喉CT檢查、喉核磁共振檢查),頭頸部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血管造影、血管造影介入性治療),食管造影,頭頸部B型超音波檢查,核醫學檢查。本DVD由浙江大學制。

鼻部

(一)外鼻X線檢查
1.適應證鼻外傷可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鼻出血、鼻樑上段塌陷或偏斜、鼻中隔骨折、軟骨脫位等,鼻骨X線側位片可作為診斷根據。
2.攝片方法頭偏向一側,膠片置於鼻另一側,採用低電壓曝光條件,球管對準鼻骨。
(二)鼻竇X線檢查
1.適應證
(1)急、慢性鼻竇炎
(2)鼻竇良、惡性病變,真菌病,不明原因出血者。
(3)頜面部外傷疑有鼻竇及周圍結構骨折等。
(4)不明原因的頭痛、頭暈等。
2.攝片方法
(1)鼻頦位:亦稱華特位(waterposition),病人鼻頦貼片,中心射線向足側傾斜15°,自後向前通過鼻尖投射,主要顯示雙側上頜竇、篩竇、額竇、鼻腔和眼眶。
(2)鼻額位(或枕額位):亦稱柯德威爾位(Calduellposi-tion)。病人鼻額貼片,中心射線向中側傾斜15°,自後向前通過鼻根投射片上。重點檢查額竇和篩竇,亦可顯示上頜竇、鼻腔和眼眶。應注意觀察竇腔的發育、形狀及大小,是否有黏膜增厚、占位病變及骨質破壞以及竇壁完整與否,這對診斷鼻竇炎、竇內新生物、外傷以及受累的鄰近器官病變有重要幫助。
(3)如需觀察各鼻竇、蝶鞍及鼻咽,可加攝側位X線片。
觀察篩竇及蝶竇,亦可檢查額竇及眶尖,可攝神經孔位的X線片。
進一步觀察蝶竇、上頜竇後壁、顱底、鼻腔及鼻咽等,可攝顱底位X線片。有時尚需施行鼻竇碘油造影術以觀察上頜竇竇腔的情況。
(三)鼻斷層片檢查
對上述結構平片尚難定論的部位,需進一步行冠狀面斷層。
病人坐位或臥位均可,面向台面,頭取枕額位或枕頦位,主要檢查鼻竇上、下、內、外骨壁和竇腔及鼻腔、鼻中隔的情況。
1.矢狀位斷層觀察鼻竇前、後、上、下各壁。
2.軸位斷層重點觀察鼻腔、鼻竇,能詳盡地顯示鼻、鼻竇及鄰近部位(眼眶)等處的解剖影像及其變異、腫瘤擴展範圍等。
(四)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術(CT)及磁共振成像(MRI)檢查
1.CT掃描多用橫斷層面,而鼻竇及耳加冠狀層面。通常先採用平掃,掃描基線多用眶耳線(或稱眥耳線),即眼外眥與外耳道的連線。多選用0.3cm或0.5cm的層厚,由基線依次掃描。為提高病變顯示率,常採用造影增強掃描。其方法是經靜脈注入水溶性碘造影劑後再行掃描的方法。注射完後再按平掃的方法進行掃描。在耳鼻咽喉CT檢查中,當發現病變(如發現腫瘤)時,可選擇用造影增強掃描。
2.CT軸位(水平)掃描對顯示鼻竇和鼻腔炎症、息肉、囊腫、骨折、腫瘤、異物等有很大幫助,亦可顯示黏膜和骨壁結構與周圍關係,特別是在顯示額竇的前後壁、後組篩竇和蝶竇解剖、Onodi氣房、視神經管與後組篩竇和蝶竇與前顱底骨質關係等方面以軸位掃描為佳,尤其是在顯示篩竇與眼眶、視神經、眼肌的關係方面。
3.冠狀位(正位)掃描為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的常規檢查。術前對鼻腔、鼻竇有關解剖結構做全面了解,對於判斷病變的範圍和嚴重程度、正確選擇手術方式以及防止術中出現併發症具有十分重要意義。觀察範圍包括①中鼻甲形態。②鼻道竇口複合體(OMC)、Haller氣房的存在。③中鼻甲位置、方位,紙樣板的缺損。④蝶竇腔大小、分隔情況。⑤鼻中隔偏曲情況。⑥下甲骨骨質增殖情況。⑦嵴位置。⑧下鼻甲後端黏膜。⑨篩板與篩頂間的位置關係等。
4.MRI(磁共振成像)MRI對軟組織的解析度比CT高,在耳鼻咽喉疾病中的套用不僅能判斷鼻、鼻竇、鼻咽、喉咽等頭頸部腫瘤的發生部位、大小、範圍,並能重點觀察腫瘤侵犯範圍與周圍軟組織的關係(如與血管、淋巴結、神經、腦膜與腦組織的關係等),能準確地判斷腫瘤向顱內擴散的情況。另外,MRI還可用於導向活檢,是幫助制定治療計畫和選擇手術進路的重要依據。MRI通常可對良性腫瘤做出較為準確的鑑別診斷。

耳部

【常用X線片投照位】
顳骨岩乳突部的X線片可對耳部某些疾病的診斷提供參考,如外耳道閉鎖、膽脂瘤型中耳炎的炎性疾病、耳硬化、外傷及腫瘤等。
顳骨為一複合骨塊,由鱗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莖突內外互相重疊所組成。選擇合適的顳骨岩乳突部行X線攝片方能顯示其微小結構和病變。常用投照位如下:
1.乳突側斜位(35°)亦稱倫氏(Runstromposition)位,可顯示鼓室、鼓竇入口、鼓竇及乳突氣房,亦可觀察乙狀竇板、下頜關節突等,對了解中耳乳突的骨質破壞及病變範圍具有很大幫助。
2.岩部軸位又稱麥氏(Mayerposition)位。能顯示上鼓室及鼓竇入口、外耳道,觀察上鼓室、鼓竇膽脂瘤或肉芽較好。臨床上通常將該位與倫氏位共同作為中耳乳突X線攝片的兩種位置互補列為常規。
3.勞氏位(Lawposition)主要觀察乳頭氣房、鼓竇、乙狀竇和鼓室天蓋。
4.岩部斜位又稱反斯氏(Stenverposition)位,主要顯示半規管、內聽道、內耳骨迷路、岩尖等病變,用於檢查疑有內耳疾病時,常用於診斷耳硬化症。
5.顳骨額枕位亦稱湯氏(Townposition)位。可觀察岩尖、內耳道及內耳。
6.頭部正位主要觀察兩側內聽道。
【適應證】
1.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者。
2.急、慢中耳炎疑有顱內、外併發症時。
3.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分泌物惡臭、鬆弛部穿孔、鼓室有肉芽或膽脂瘤樣物者。
4.頭部外傷疑有顳骨及顱底骨折者。
5.外耳、中耳、顳骨良、惡性腫瘤。
【顳骨CT掃描】
1.高分辨力CT掃描能清晰地顯示耳部的細微結構及其鄰近組織的精細解剖結構,對耳部先天性畸形外傷、各種中耳炎症及其某些耳源性顱內併發症(如面癱、腦膿腫等)以及腫瘤(如聽神經瘤)、耳蝸導水管擴大等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其缺點是對中耳內軟組織陰影的性質尚難做出準確的判定,如對中耳三個聽小骨、外耳道、鼓室、鼓竇入口、乳突氣房、面神經管、內耳道、乙狀竇壁、前庭水管開口、耳蝸、前庭及三個半規管等。
2.CT掃描能清楚顯示顳骨內的異常軟組織塊影,亦可用於顯示先天畸形、聽骨畸形、顳骨骨折、對各種中耳炎症、腫瘤等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3.對頸靜脈孔顯示清楚,可早期診斷頸靜脈球瘤
4.顱腦CT掃描對耳源性顱內併發症(如腦膿腫的大小、位置、深度、位置等)能做出準確判斷,對小腦腦橋角腫瘤的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
5.顳骨CT掃描一般採用軸位和冠狀位,掃描層厚2mm,層間距離12mm軸位,以外耳道口上緣與眶上緣頂點的連線為基線,由下而上逐層掃描。冠狀面則與聽線相垂直,從外耳道口前緣開始,自前向後逐層掃描。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對軟組織病變(如炎症和腫瘤)的發現及其範圍和性質的確定優於CT,能顯示正常的中耳和耳蝸,對內耳道的聽神經瘤、頸靜脈球體瘤、膽脂瘤、腦膿腫以及小腦幕上、下病變可更準確地定位和鑑別。

咽部

【咽部X線平片檢查】
為明確咽部、咽後隙、頸椎、下頜骨等處病變部位和範圍,可進行X線檢查,常用方法包括:
(一)鼻咽及顱底X線檢查
1.顱底位(頂頦位顱底片)鼻咽部顯示在片正中,能清晰地顯示各結構間的關係。 適應證:
(1)鼻咽腔的各種病灶:如腺樣體、咽囊、鼻咽血管纖維瘤,尤其是觀察鼻咽癌原發灶的範圍及骨質破壞等。
(2)顱中窩病變:側重觀察卵圓孔、頸內動脈孔、頸靜脈孔、棘孔及破裂孔蝶有無骨質破壞。
2.鼻咽側位片病人坐位或俯臥位,患側靠膠片,X線片上可觀察鼻咽部為一透亮區。適用於鼻咽腔任何病變,如鼻咽血管纖維瘤、鼻咽癌,尤其對腺樣體肥大者。
3.頸側位拍片病人坐位或立位。片中可顯示喉入口、咽後壁軟組織的厚度、頸椎、梨狀窩,咽腔呈透亮區。適用於確定兒童的咽後壁膿腫、結核性咽喉膿腫、咽後壁異物等。莖突過長症在側位片或張口位上可測其長度,並可觀察其曲度等,可為手術提供參考。
(二)喉咽腔造影
採用造影劑加攝片,主要觀察咽部肌肉運動和梨狀窩是否對稱、變淺或消失,環後區有無新生物等。
【咽部CT掃描檢查】
1.咽部CT掃描主要用於鼻咽癌和其他類型腫瘤的診斷,常用橫掃軸位掃描,冠狀位亦可用於觀察鼻咽頂壁及側壁情況。CT易於分辨鼻咽部的骨、氣腔和密度不一的軟組織表現,如肌肉、脂肪等。因此,CT適用於鼻咽部的檢查,主要用於鼻咽癌和其他類型腫瘤的診斷。
用橫斷掃描。掃描層面平行於眼耳線,或頭略伸,使掃描層面與眶耳線成10°~15°角。掃描範圍包括顱底至硬齶下1cm。主要顯示顱底有無骨質破壞,腫瘤與動脈、靜脈的關係等。
2.鼻咽癌早期發現困難黏膜下小腫瘤難以由肉眼發現,但CT可觀察鼻咽部的軟組織隆起,幫助確定活檢的方向和位置,有助於早期診斷。通過靜脈注入造影劑增強後可區別血管結構與轉移淋巴結,同時可了解血供情況。
3.咽旁隙CT掃描CT平掃腫瘤密度與肌肉相仿或略高於肌肉,增強後較明顯強化,如神經源性腫瘤呈橢圓形,邊界清楚,呈現不均勻強化。
【磁共振成像檢查】
MRI檢查鼻咽部常用矢狀位、軸位和冠狀位,矢狀位主要用於觀察脊柱上頸段、斜坡和顱內基底池。軸位顯示咽隱窩、咽後淋巴結、咽旁間隙等。MRI檢查最重要的作用是確定咽部腫瘤的範圍以便準確地分期,並做出合理的治療計畫,以及發現腫瘤的器官外轉移以決定手術方式。浸潤性生長的小腫瘤伴有周圍硬化或與深組織固定可能更宜於被MRI檢出。MRI對淋巴結的檢查可作為咽喉部惡性腫瘤分期的常規檢查。採用多平面檢查有利於腫塊與脂肪和肌肉組織的鑑別。
適應證:
1.口咽部癌(如扁桃體癌)侵犯部位。
2.舌根部早期癌或經切除後復發病變。
3.頸淋巴轉移MRI常規檢查。,
4.下咽癌(如梨狀窩癌)侵及周圍,軟齶受累情況,以便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措施。
5.對腫瘤部位和侵犯範圍的診斷優於CT。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影像診斷

喉部

喉部X線檢查常用於喉部腫瘤、異物等診斷,檢查方法有透視、平片、體層攝片、喉造影和CT、MRI掃描等。
1.鋇餐透視檢查在普通X線下進行透視或含棉吞鋇檢查,了解有無異物或金屬異物以及肌肉運動情況,急診常用。兩側梨狀窩及食管入口有無充盈缺損或阻塞,環後區有無病變。
2.喉部正側位平片喉部正位攝片常有頸椎陰影重疊,側位可顯示氣管有無被推偏斜及狹窄長度,對臨床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側位片對診斷會厭、杓狀會厭襞和聲門下區的惡性腫瘤的範圍、喉狹窄的程度有一定幫助,同時可了解舌骨、會厭軟骨、甲狀軟骨及環狀軟骨、會厭前間隙位置及腫瘤受侵犯破壞的情況。
3.喉部體層片喉體層X線攝片是在平靜呼吸或發音時進行喉部間隔0.5cm分層拍片,直達頸椎前的逐層顯像,能清楚地顯示病變的範圍和性質。可觀察聲門上區、聲門區、聲門下區病變以及氣管狹窄程度、杓狀軟骨脫位引起的喉前庭狹窄等。
4.喉造影術喉腔內造影術是用X線不能穿透的藥劑,如碘化油或鉭粉作為對比劑注入喉內,能將整個咽喉部的輪廓顯示。
5.喉部CT檢查CT可清楚地顯示喉部的結構(包括含氣的喉前庭、梨狀窩、喉室及下咽部;軟骨部狀況,如甲狀、環狀、杓狀和會厭軟骨;喉皺襞和杓會厭皺襞以及喉周間隙及會厭前間隙等),以彌補喉鏡難以檢查聲門下區和檢查不到深部結構。主要用於檢查各種良、惡性腫瘤,確定其範圍,有無聲門旁結構侵犯;區別頸部淋巴結和頸部原發腫塊的前因後果關係;亦可用於喉外傷,了解軟骨水腫和血腫之鑑別。用橫斷掃描,自甲狀軟骨下2cm向上掃描,到甲狀軟骨切跡上3cm,層厚4mm。
6.喉部疾病的MRI檢查MRI對喉部檢查的主要作用是確定病變的範圍。由於MRI可清楚地顯示軟組織邊界,並司直接做冠狀面和矢狀面掃描,除能較CT更好地顯示腫瘤向頭、尾側的蔓延外,還可觀察喉內肌肉系統原發和微小的早期腫瘤侵犯。主要用於喉癌在內鏡不能發現的、在正常黏膜下生長的喉內腫瘤。可確定淋巴結的存在,這對腫瘤的分期及預後估計至關重要。可了解喉部放療後反應,如水腫、纖維化和軟骨壞死等,亦可了解喉內囊腫有無液體等。對腺瘤、血管瘤、軟骨瘤、神經纖維瘤、神經鞘膜瘤,MRI容易確定其病變部位和範圍。適應證包括:①聲門上癌、聲門癌、聲門下癌、跨聲門癌。②梨狀窩癌以及頸淋巴轉移病變。

氣管和食管

【食管X線檢查法
對魚刺、肉骨等在X線下不顯影的異物應行食管鋇劑X線檢查,根據需要在鋇劑中加少許棉絮。根據有無鋇棉存留以確定異物是否存留及形狀、大小和所在部位。對於能在X線下顯影的異物,可直接行X線正側位透視或攝片定位,以判斷與食管壁的鄰近關係。
【氣管X線檢查法】
1.對於不透光性支氣管異物,胸透或攝片後可以確定異物形狀、大小及其所在部位。
2.對於透光性支氣管異物,由於其阻塞程度不同而產生肺氣腫或肺不張,胸部X線檢查常能協助診斷。對其因支氣管完全阻塞而致的肺不張,可在透視下觀察到其與縱隔擺動(心臟及縱隔移向病側)共存。
六、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在耳鼻咽喉的套用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能清晰顯示去除軟組織影的血管圖像,對血管病變的顯示有獨到的實用價值。具有診斷和治療的雙重功能,在臨床已有廣泛的套用。
DSA按Seldinger技術進行。方法:在局部麻醉下行股動脈穿刺,並將特製的導管依次插入患側頸總動脈、頸外動脈、頜內動脈等,分別行DSA檢查,觀察血管有無異常、腫瘤血供和與周圍結構的關係,如發現異常血管或擬達到某一治療目的時可行栓塞劑(如明膠海綿、彈簧鋼卷)栓塞,是減少出血、消除症狀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適應證:
1.頑固、嚴重的鼻後部出血。
2.鼻咽血管纖維瘤術前栓塞可減少術中出血。
3.鼻咽血管瘤、動靜脈瘺、鼻咽及咽側血管瘤經栓塞後可免除手術。
4.血管搏動性耳鳴經超選擇栓塞可望治癒。
5.超選擇動脈給藥治療頭頸部晚期腫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