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門

耳門,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布有耳顳神經,面神經分支和顳淺動、靜脈。主治耳鳴,耳聾,聤耳,齒痛,頜腫,眩暈等。張口,直刺0.5—1寸。

基本介紹

  • 出處: 《針灸甲乙經》
  • 隸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 功能: 開竅聰耳,泄熱活絡
  • 操作: 張口,直刺0.5—1寸
  • 主治: 耳鳴,耳聾,聤耳,齒痛等
  • 主要配伍: 配頰車、下關、合谷主治牙痛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

名稱釋義

耳,穴內氣血作用的部位為耳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耳門名意指三焦經經氣中的滯重水濕在此冷降後由耳孔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角孫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水濕之氣化雨冷降為地部經水並循耳孔流入體內,本穴如同三焦經氣血出入耳的門戶,故名耳門。

功能作用

降濁升清。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定位

在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解剖

在腮腺後緣;布有顳淺動靜脈耳前支;有耳顳神經、面神經顳支分布。

主治

1. 耳聾,耳鳴、聤耳;
2. 齒痛。

操作

張口,直刺0.5—1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中耳炎、下頜關節炎等。

配伍

配聽宮、聽會、翳風主治耳鳴、耳聾、聤耳;
配頰車、下關、合谷主治牙痛;
配顴髎、頰車、翳風主治下頜關節炎。

功效

開竅聰耳,泄熱活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