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茨基,K.J.

考茨基,K.J. 是德國和國際工人運動理論家,第二國際機會主義派別領袖之一。1854年10月16日生於布拉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世紀80~90年代,發表《卡爾·馬克思的經濟學說》(1887)、《莫爾及其烏托邦》(1888)、《愛爾福特綱領解說》(1892)等優秀著作。對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唯物史觀以及黨的綱領作了通俗的論述,曾得到恩格斯首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考茨基,K.J.
  • 出生日期:1854年10月16日 
  • 逝世日期: 布拉格
  • 性別:男

考茨基,K.J.
德國和國際工人運動理論家,第二國際機會主義派別領袖之一。1854年10月16日生於布拉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捷克人,舞台美術畫家。母親是德國人,演員和小說家。1863年全家遷居維也納。1866年入維也納人文中學。1874年秋入維也納大學哲學系學習。1870~1882年成為激進民主主義者、民族主義者。憎恨奧地利的專制統治和民族壓迫,渴望受壓迫的匈牙利人、義大利人獲得獨立平等,崇敬匈牙利民族解放運動領袖科蘇特·拉約什和義大利民族解放運動領袖G.加里波第。巴黎公社(1871)革命後他注意研究社會問題和社會主義。他深受英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T.R.馬爾薩斯、哲學家H.斯賓塞、J.S.米爾(舊譯穆勒)等人的影響。1875年 1月加入奧地利社會民主黨。次年與W.李卜克內西和A.倍倍爾建立聯繫。1877年加入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後為德國社會民主黨)。這時,他發表的文稿是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大學畢業後,於1880年應聘到瑞士蘇黎世,為德國社會民主黨黨員、改良主義者K.赫希伯格助手,出版《社會科學和社會政治年鑑》。1881年3月被派往倫敦會見K.馬克思和F.恩格斯,從此逐步轉向馬克思主義。1882年春,赫希伯格不再資助黨的出版事業,考茨基返回維也納。1882年秋,籌備創辦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理論刊物《新時代》。1883年 1月,該刊在斯圖加特發行,考茨基任主編,直到1917年。《新時代》曾是第二國際時期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考茨基在該刊發表過大量馬克思主義的作品,也寫過有嚴重錯誤的甚至機會主義的作品(尤其是在後期)。1885年遷居倫敦,研究政治經濟學和歷史。19世紀80~90年代,發表《卡爾·馬克思的經濟學說》(1887)、《莫爾及其烏托邦》(1888)、《愛爾福特綱領解說》(1892)等優秀著作。對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唯物史觀以及黨的綱領作了通俗的論述,曾得到恩格斯首肯。
1895年恩格斯逝世後,考茨基被認為是第二國際的主要理論代表,他曾出版過《土地問題》(1899)、《社會革命》(1902)、《俄國革命的動力和前途》(1906)、《基督教的起源》(1908)、《取得政權的道路》(1909)等馬克思主義著作。1899年還著文批評E.伯恩施坦的修正主義,儘管很不徹底。1905~1910年間編輯出版被認為是《資本論》第 4卷的《剩餘價值學說史》,但他對馬克思的手稿作了許多刪改和變動。他多次參加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的代表大會,成為第二國際的領導人之一,在許多問題上堅持正確主張,也發表過錯誤言論。從1900年第二國際巴黎代表大會起,愈來愈嚴重地暴露出中派主義觀點,在黨內原則爭論中持折衷調和態度,並於1910年與R.希法亭、O.鮑威爾等人形成第二國際中派集團。在其著作中迴避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和無產階級專政問題,在國家問題上愈來愈傾向於機會主義。
1914~1938年考茨基成為機會主義者。1914年 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曾向德國社會民主黨議會黨團建議在表決是否支持政府軍事預算時棄權,以中派主義掩飾並支持社會沙文主義者公開的叛變行為。1914年 9月發表《帝國主義》一文,提出“超帝國主義”論。還要求黨服從機會主義者的領導,同帝國主義政府合作,鼓吹社會和平主義。為了顯示與機會主義者的不同,1917年 4月在哥達建立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為此他被免去《新時代》主編職務);1921年2月在維也納建立第二半國際;1922年9月和1923年5月,又將兩黨和兩個國際合二而一,這表明考茨基與機會主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十月革命後,他寫過《無產階級專政》(1918)、《恐怖主義與共產主義》(1919)和《陷於絕境的布爾什維主義》(1930)等書,歪曲馬克思主義、攻擊蘇維埃政權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後,出任P.謝德曼政府的外交部副部長和社會化委員會主席,堅持改良主義,極力阻止革命向前發展。1920年到喬治亞支持該地的孟什維克政府。1924年出版《唯物主義歷史觀》,較系統地闡明了他的機會主義觀點。德國法西斯執政後,遷居維也納。1934年取得捷克斯洛伐克國籍。1938年德國侵占奧地利之前,逃亡布拉格,不久又逃到阿姆斯特丹,同年10月17日病死於該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