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尾

老虎尾

老虎尾是大連市旅順口區中心西南處一端與陸地相連,尾部深入海中,呈狹長的反“S”形彎曲堤壩狀地貌,是當地一處著名的風景區。旅順港的西側有一條形如老虎尾巴的天然沙嘴延伸港灣內,構成口門內天然防波堤,西雞冠山港內部分又稱“老虎尾”即以此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虎尾
  • 外文名稱:Tiger Tail
  • 地理位置: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歷史淵源,名稱由來,特殊地貌,其他,

歷史淵源

該港漢代時即與山東半島通航,時稱將軍山(指港口西部的老鐵山),晉代稱馬石津(馬為烏之誤),隋、唐二朝稱都里鎮,遼、金、元三朝稱獅子口。明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朱元璋派遣馬雲、葉旺二將率師開赴遼東,消滅元朝殘餘勢力並在遼東建立衛所。馬、葉督軍一帆風順到達獅子口,經暫短休整後揮師北上大敗元軍。為紀念這次出師順利和對前朝的否定,遂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該港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光緒七年(1881年)清政府為了抵禦外侵,開始在這裡修建軍港和船塢。1904年2月,沙俄與日本為爭霸中國東北,又在這裡打響了震驚世界的日俄戰爭,從而使旅順口聞名於世。

名稱由來

“老虎尾”是大連旅順口港的天然屏障,一百多年來,這條“老虎尾巴”和旅順口一起,見證了中日甲午海戰、日俄戰爭等諸多歷史事件。如今,老虎尾已成為當地的著名的風景區,是人們休閒漫步的好去處。
“旅順口老虎尾”是民間的通俗叫法,它的學名叫“老虎尾沙嘴”。老虎尾沙嘴位於旅順口軍港西南口處,一端與陸地相連,尾部深入海中,呈狹長的反“S”形彎曲堤壩狀地貌,因此被形象地叫做老虎尾。老虎尾沙嘴的形成是海浪長期侵蝕、搬運和堆積的結果。海浪通過沖刷、淹沒和溶蝕,不斷侵蝕附近的海岸,對岩石產生強烈的破壞,從而攜帶了大量被侵蝕下來的泥沙,當海浪進入港灣時,受到港灣前面西雞冠山的阻擋,致使波浪破碎、失去能量,從而導致流速下降,於是海浪攜帶的泥沙就在這裡堆積下來。由於粗大的泥沙會先沉積,因此沙嘴越靠近尾部越細。
因為潮汐帶來的浪擊面以下的泥沙少而細,老虎尾沙嘴的規模和比較粗大的泥沙顆粒都說明,老虎尾的泥沙主要是海浪不斷侵蝕附近海岸的結果,而不是潮汐帶來的。

特殊地貌

至於老虎尾沙嘴為什麼會呈反“S”形狀呢?這與這裡常年的主要風向有直接關係。這裡的風以東南風為主,當從東南方來的海浪被港灣西南口前面的西雞冠山阻擋,就使泥沙順著波浪進來形成的水流方向自然堆積下來。如果海浪不是從東南方向來的,而是正對港口,那么,就會在兩側形成兩條近於直線的沙嘴。
沙嘴堆積的速度和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和海浪攜帶的泥沙多少也有著很大的關係,攜帶的泥沙越多,堆積的速度就越快。如果老虎尾沙嘴不在黃海而在渤海,那么由於渤海的泥沙多,其堆積的速度就會更快。此外,它的形成速度還與季節變化所造成的風向變化有關。冬季,以從陸地吹向海洋的西北風為主,所以堆積的速度就會減慢;夏季,從海洋吹向陸地的東南風則會加快堆積的速度。
老虎尾沙嘴從大約8000年前開始形成,以後,這種作用還會繼續延續,當達到一定程度時,沙嘴和陸地連線,呈現封閉狀態,就會形成瀉湖。老虎尾沙嘴形成這樣的規模就用了8000年的時間,所以要形成瀉湖的過程應該也是非常漫長的。

其他

旅順口港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屬黃海水域。港口群山環抱,只有一條水道與大海相通。
一道沖積型半島——老虎尾半島,構成港口天然防波長堤,形成不凍良港。該港漢代時即與山東半島通航,時稱將軍山(指港口西部的老鐵山),晉代稱馬石津(馬為烏之誤),隋、唐二朝稱都里鎮,遼、金、元三朝稱獅子口。明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朱元璋派遣馬雲、葉旺二將率師開赴遼東,消滅元朝殘餘勢力並在遼東建立衛所。馬、葉督軍一帆風順到達獅子口,經暫短休整後揮師北上大敗元軍。為紀念這次出師順利和對前朝的否定,遂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該港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光緒七年(1881年)清政府為了抵禦外侵,開始在這裡修建軍港和船塢。1904年2月,沙俄與日本為爭霸中國東北,又在這裡打響了震驚世界的日俄戰爭,從而使旅順口聞名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