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橋頭村

老橋頭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5.50公里, 國土面積12.73平方公里,海拔1250.00米,年平均氣溫21.00℃,年降水量165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核桃、草果、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95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70畝;有林地13374.28畝。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27戶,有鄉村人口13766人,其中農業人口1355人,勞動力102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57人。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63.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71.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外出務工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橋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
  • 面積:12.73平方公里
基礎設施,自然資源,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村務公開,文化教育,人文地理,發展重點,新農村建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374戶通自來水,有2戶飲用井水, 有376戶通電,有1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58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7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76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3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60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3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7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50.00畝(其中:田600.00畝,地350.00畝),人均耕地0.67畝,主要種植水稻、核桃、草果、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13374.2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576.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8.90畝,主要種植草果、核桃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4718.62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36.1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02.93萬元,畜牧業收入320.1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350頭,肉牛260頭,肉羊490頭); 林業收入158.4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301.50萬元, 工資性收入20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32.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8.1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0人 ,在省內務工195人,到省外務工8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69.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草果、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76戶,共鄉村人口14014人,其中男性730人,女性674人。其中農業人口1322人,勞動力1021人。  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17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1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5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0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27.01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4.08萬元,有固定資產41.7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3.6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七天彩虹希望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騰四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10公里,距離中學5.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21人,中學生39人。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60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3畝。該村到2014年底,有7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文地理

老橋頭村地處高黎貢山西坡,龍川江東岸,是一個民族雜居村,居住著漢、傣等多個少數民族,有著悠久的民族民間文化和響水灣新石器遺址等文化產業。
老橋頭顧名思意老橋頭應該有"橋"且"老",但現今的老橋頭只有地名稱調和民間廣為流傳的支言片語,真正難以找到關於老橋頭的真正"橋"和"老"的概意。據老人傳言,在很久以前,古絲綢之路還沒形成的時候,在這裡生活的人們道路交通除東方翻越高黎貢山,南北順龍川江東岸陸地行走以外,通往西方的穿過龍川江的水路通道是江兩岸長得非常高大,枝葉茂密的兩棵大青樹,由於上面長滿了騰蔑,人們便依照需要的留下,不需要的砍掉,經過一定的人工製作,把兩棵原本靠得不遠的樹木枝丫連線在一起,構成了簡易的天然生成的活樹橋,這就是我們現在所了解的"老橋頭"的名詞產生的來源。
這裡的民族,勤勞樸實,多彩的傣族民族文化,當傣族的潑水狂歡節的橡腳響起的時候,會讓你忘記一天的疲勞,隨著歡快的節拍,跳著傣家的秧歌舞蹈,看著傣家人民蹁蹁的舞姿,生龍活虎的橡腳鼓舞,便會想像出一年的農村春種秋收又開始了新的一年,站在新石器遺址的碑前,看看周圍的青山綠水,把思維的時空回到遠古的時代,我們的祖先原始老祖曾在這裡繁衍生息,手托圓滑的石刀、石斧,仿佛看到他們曾用來狩獵,切割肉食那活生生的一幕幕。
老橋頭村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這裡山青水秀,空氣清新。包產到戶以來,在黨委政府的指引和號召下,林地上以天然有採伐,補植補造,荒地上以種植泡核桃為主,溝邊、窪腦的潮濕地帶種植了5百多畝的草果,荒山發展了6百多畝茶葉,農業以水稻種植,夏、冬早包穀是發展生豬養殖的主要飼料來源。

發展重點

該村設黨小組7個,黨員總數38人,黨員中男黨員33人,女黨員5人。 團員111人。

新農村建設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結合“美麗鄉村”社區建設活動,發揚傣族傳統文化,保護響水灣新石器遺址文化,發展旅遊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改善村容村貌、加快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為重點。積極爭取各方支持,突出主導產業強村,不斷強化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農民民眾的主體作用和體制機制的保障作用,變革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儘快建成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充滿活力的“天藍、地綠、山青、水秀、氣爽”的建設要求,成為“秀美、宜居、宜業”的美麗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