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叟斥牛

老叟斥牛

《老叟斥牛》是清代著名學者紀昀晚年所作的筆記小說集《閱微草堂筆記》中的一篇。講述了 雍正初年民間的一則小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叟斥牛
  • 作者:紀昀
  • 所屬叢書:《閱微草堂筆記》
  • 年代:清代
原文,譯文,文言知識,是,雍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原文

雍正初,李家窪佃戶董某,父死,遺一牛,老且跛,將賣於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臥,牽挽鞭捶,皆不起。村人聞是事,絡繹來視,忽鄰叟劉某憤然至,以杖擊牛曰:“其父墮河,何預爾事?使隨波漂流,充魚鱉食,豈不大善?爾無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餘年,致其奉養,死而買棺葬。且留此一墳,歲需祭掃,為董氏之孫無窮累,爾大罪矣!爾就死,活該!”蓋董某之父嘗墜河中,牛隨之躍入,牽其尾得脫險也。董某初不知其事,聞之大慚,自打頰曰:“我乃非人也!”急引牛而歸。老牛數月後病死,泣而埋之。(據《閱微草堂筆記》改寫)

譯文

雍正初年,李家窪有一姓董的佃戶。他的父親死了,留下一頭牛,這牛又老又瘸,董某想把牛賣給宰牛的屠戶,牛逃到董某父親的墓前,僵硬地趴在地上,不管是用力拉,拽,還是用鞭子抽打,它都不想來,村裡的人聽說這件事,陸續來到墓前觀看,忽然鄰居姓劉的老頭兒氣憤地來到墓前,用手杖擊打著牛說“他的父親墮入河中,關你什麼事兒啊?讓他的父親隨波漂流,成為魚鱉的食物,豈不是大好事嗎?而你卻無故多事,把他的父親從水裡救出來,多活了十多年,致使他供奉贍養,死後還要為父親買棺安葬,而且留下一座墳墓,年年都要祭掃,成為董氏子孫的無窮的累贅,你的罪過太大了,你馬上死掉,也是活該。”原來董某的父親曾不慎墜入河中,牛隨即和他一起躍入河裡,他牽住牛腿得以脫險。董某開始不知此事,聽到後大感慚愧。邊打自己的臉邊說:我真不是人啊!急忙牽著牛回家,老牛幾個月後病死,董某哭著把牛埋葬了。
老叟斥牛
屠:屠夫
肆:鋪店
逸:逃跑

文言知識

“是”在現代漢語中常作“非”的相對詞,或作判斷詞用。在文言中用法就有不同。“鄉人聞其事”中的“是”,意為“這”,即鄉里的人聽到這件事。又,“如是”,意為像這樣。

雍正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滿族,母為康熙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清聖祖玄燁第四子,是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死後葬於清西陵之泰陵,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紀昀

紀昀(1724.7.26-1805.3.14),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餘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文,經後人蒐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
嘉慶十年(公元1805)二月,紀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閱微草堂筆記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著名學者紀昀晚年所作的筆記小說集,全書主要記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勸善懲惡,雖然不乏因果報應的說教,但是通過種種描寫,折射出封建社會末世的腐朽和黑暗。他有意模仿亞宋筆記小說質樸簡淡的文風,“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雋思妙語,時足解頣”(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所以每脫稿一種,即被親朋好友競相傳抄,展轉刻印,一時享有同《紅樓夢》、《聊齋志異》並行海內的盛譽。
雍正雍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