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會試

翻譯會試是科舉考試制度之一。清朝特定的翻譯科最高一級考試。雍正元年(1723) 定,三年一次,於辰、戌、醜、未年舉行, 恩科加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翻譯會試
  • 外文名:Translation to
  • 實質清朝特定的翻譯科
  • 時間:雍正元年(1723) 定
初議試三場,嗣定二場為例。乾隆二十二年(1757) 停試,乾隆四十四年恢復。乾隆五十二年改為五年一次,嘉慶八年(1803) 仍改三年一次,此後相沿不變。考官之設,滿洲正副主考各一員,同考官四員;蒙古主考一員, 同考官二員。道光八年(1828),滿、蒙同考官俱裁。滿洲試題,首場試四書滿字文一篇,《孝經性理》滿字論一篇;二場試漢字題翻譯一篇;滿字題欽命,翻譯題主考出。蒙古題目欽命,用滿字四書、性理等書內一道為首題,用滿字奏事一道為次題,翻譯蒙文二篇。中額臨時欽定。道光以後,京旗約中二三名,駐防共約中八九名。嘉慶二十四年定,中式後複試,複試及格者引見。俱賜進士出身,優者以六部主事即用,次者在主事上學習行走,或充鹹安宮官學教習等。道光末年又定,滿洲翻譯進士複試優等者, 可充任翰林院庶吉士,但員額僅有一二名。蒙古之翻譯舉人、進士,均分理藩院任用。會試不足六十人者停試,故歷屆往往因此輟科。翻譯既免殿試,會試遂為翻譯科最高一級考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