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哲學導論

《翻譯哲學導論》是2016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新樂。

基本介紹

  • 書名:翻譯哲學導論
  • 作者:蔡新樂
  • ISBN:978-7-305-15981-7
  • 頁數:304
  • 定價:52.00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書籍信息

翻譯哲學導論
作者:蔡新樂
編輯:李振權 張靜0
ISBN:978-7-305-15981-7
出版時間:201601
字數:277
定價:52.00
開本:16開
頁數:304
裝訂:平裝
版次:1
CIP分類號:I516.072

內容簡介

海德格爾的講稿《荷爾德林的讚美詩<伊斯特>》雖然全文引用荷爾德林此詩,但對其中專門歌吟的“明”未及論述,但他有關河流的本質之“旅程化”及其對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之中的決定性的詞語的論述,在在都顯示出,他的思路與“陰陽之道”的一致性。以此為切入點,可以恰如其分地討論翻譯的本質,而將儒家思想引入翻譯理論之中,也是建構翻譯哲學的通途。

作者簡介

蔡新樂(1964-)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譯》聯合主編,翻譯理論研究所所長,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理事。研究方向:文學理論暨翻譯學。

目錄

1. 緒論:翻譯哲學的基本任務和一般意義
1.1 翻譯哲學的界定及其基本任務
1.1.1 課題選擇兩方面的挑戰
1.1.2 翻譯哲學的性質和基本任務
1.2 翻譯哲學所關注的節點及其一般意義
1.3 現代以來哲學的發軔以及經學的傾覆
1.4 孔夫子與海德格爾比較的可能性及其學術價值
1.4.1 孔夫子可能對海德格爾的補足作用
1.4.2 海德格爾翻譯哲學視角下的“陰陽之道”
1.5 研究方法:以意守言的追求
1.5.1 心意、言與海德格爾的語言
1.5.2《荷爾德林的讚美詩<伊斯特>》的解讀
1.5.2.1海德格爾的思與孟子的“知心”
1.5.2.2心意相通之中的《荷爾德林的讚美詩<伊斯特>》
1.5.2.3 注-意於文並非“譯意”
1.5.2.4 海德格爾所說的“意”之“愛”
1.6 思路與結構
2. 翻譯哲學的研究現狀
2.1 翻譯哲學的名與實
2.1.1 作為海德格爾的思維模態和德希達的哲學通道的翻譯
2.1.2 翻譯哲學的有名無實之一例:皮姆對翻譯哲學的反諷與否定
2.1.3翻譯哲學的有名無實另一例:見不出視野的“哲學視野”
2.2 翻譯哲學論域真正的建構
2.2.1 “語言轉向”中的翻譯話題
2.2.2 海德格爾的翻譯哲學
2.3作為一種哲學的翻譯
2.3.1 《海德格爾,翻譯與思的任務》的主要內容
2.3.2 可以解答的翻譯哲學問題
2.3.3 翻譯哲學對翻譯研究提出的新的要求
2.3.4 海德格爾的翻譯哲學所引出的議題
2.3.5 思想與翻譯的關係的論斷始自尼采
2.4 反本質主義的問題的本質
2.5 並非局限於解釋學的翻譯哲學
2.6 小結:哲學缺席的翻譯研究及其雙重危機與“超越者”的“拯救”之道
3. 海德格爾未及關注的荷爾德林的“明”與儒家可能的關聯及其翻譯學的意義
3.1 第一部分與《伊斯特》之中的“明”
3.2 “明”作為一種“存在”的樣態--你“明白”“明白”了嗎?
3.3 荷爾德林的讚美詩《伊斯特》之中的“明”及其漢譯問題
3.4 海德格爾的“明”與漢語之中的“明”的儒家意向
3.5 海德格爾的“澄明”之“明”及其“語言”之“靜默”的儒家意味及其啟示
3.5.1 “澄明”之“明”的非柏拉圖傾向
3.5.2 “粹”之“優雅”與儒家之“幽”
3.6 小結
4. 從海德格爾對柏拉圖的批判看他與傳統翻譯思想的不同
4.1 海德格爾對柏拉圖二分法的批判
4.2 海氏筆下的柏拉圖的感性和超感性二分
4.2.1 表征的意思及其危害
4.2.2柏拉圖主義:感性與超感性的區別
4.3翻譯的核心問題,就是意義=鬼魂嗎?
4.3.1 藝術作品的柏拉圖主義美學詮釋
4.3.2翻譯研究之中的“意義/鬼魂”
4.4小結:海德格爾與“翻譯理論”的不同
5 存在之被遺忘
5.1 存在之被遺忘的研究意義
5.2 海德格爾所說的存在之被遺忘與翻譯研究之中的存在之被遺忘
5.2.1 海德格爾所說的存在之被遺忘
5.2.2 翻譯研究領域存在之被遺忘:嚴復的“信達雅”的理解與轉譯
5.2.3 存在之被遺忘另一例之一:亞里士多德的philia的轉譯
5.2.4 存在之被遺忘另一例之二:anagnorisis的界定的漢語譯解
5.3 赫爾曼斯的後現代的“話語”描述以及“文化轉向”的實質
5.4 “存在之被遺忘”的“三種面紗”與“文化轉向”的實質
5.5 小結
6. 海德格爾對翻譯的解說及其對希臘悲劇之中決定性的詞語的討論之中的“陰陽之道”的顯現
6.1 引子:海德格爾的第二部分及“陰陽之道”的意義
6.2 海德格爾的“明”及其陰暗二重性的觀點
6.3 本體論翻譯思想的作用:“巔峰”之“學”與思想翻譯
6.4 “陰陽之道”視角指向下的“人之頌”
6.5 “奇異”之三組合與“詩之持”
6.6 超越“存在”並且啟動人的“回家之旅”的翻譯
6.7 “存在”之中的“陰陽之道”
6.8 小結:詩之教化
7. 譯解之圓與回家之旅:翻譯存在論
7.1 引言:可以道說的存在
7.2 詩人的“半神”定位於譯者的縱向性精神開拓
7.3 “倒流”的伊斯特與翻譯的自身之“圓”
7.4 小結:離棄自身的翻譯研究的出路何在?
8. 從“三”思及的存在之詩:以結尾為據對《荷爾德林的讚美詩<伊斯特>》
審視
8.1“圓足”與“三段論”
8.2 “陰陽之道”見於海德格爾
8.3 結尾之處見精神
8.3.1 為何“最後”亦即為“開始”?
8.3.2 《結語--大地上可有一種尺度“?》內容簡介及其譯解的視角
8.4 海德格爾的”半神“及”三“對他的意義
8.4.1 詩人的詩人與”詩“的同一
8.4.2 海德格爾”三“的結構與陰陽之道
8.4.3 海德格爾筆下的詩人與《易經》之中的”體“、”妙“與”感通“
8.5 從陰陽之道之三的結構看海德格爾的哲思譯解
8.5.1 存在在譯解的自然節奏中的回歸
8.5.2 存在在”三的結構“之循環中的譯解顯現
8.5.3 邏各斯的”收攏“與”三“之”圓“
8.5.4 翻譯的縱向性:海德格爾的譯解與一般的翻譯的差異
8.6 海德格爾對”represent“(再現/代表)的批判
8.6.1 海德格爾對Vorstellungen的批判
8.6.2 海德格爾的譯解的”減法“
8.7 小結:來到語言與返璞歸真
附:《荷爾德林的讚美詩〈伊斯特〉結語:大地上可有一種尺度》
9. 結論
9.1 ”元翻譯“與海德格爾對哲學的解構
9.2 ”聖賢“關乎我們的體悟以及荷爾德林的卓爾不凡
9.3 海德格爾的翻譯哲學的重要性
9.4翻譯哲學應該關注的兩個指向
9.5 回到孔夫子的”學“或可使翻譯研究真正敞開
附:《荷爾德林的讚美詩<伊斯特>結語:大地上可有一種尺度》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